唐縣-這個地兒

  • 唐縣建於公元前202年,據史書記載:因堯受封於此而得名。堯帝出生在古唐地,故以此建帝都。時至今日,有關唐堯的生平故事在唐縣家喻戶曉。 高昌鎮,古城慶都驛,是堯帝之母慶都居住生活的地方,堯帝古代三皇五帝之一。唐堯幼年隨母慶都長期居住這裡,至今留有慶都山紀念,慶都山位於唐堯文化園唐縣城東北5公里,還留有“供奉帝嚳皇后慶都之靈位”的唐代“靈源寺”遺址,慶都山上的“靈源曉月”為唐縣古八景之一,千年古剎靈源寺亦建於此。“靈源寺”原名“壽聖寺”,始建於唐武則天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先建堯廟,後建壽聖寺,是當年的皇家寺院,明正德六年(1151年)重修。有現存的“供奉帝嚳皇后慶都之靈位”的唐朝靈源寺殿基和刻有“大唐天后供養”的5塊唐代青色大理石佛經石碑為證。——這裡堯泉常年流水不斷,山上,古柏蒼翠;山下,靈源湖風景秀麗。吸引的遊客每年都在劇增。
  • 高昌鎮淑呂,地處唐縣境內的一個普普通通的小村莊,它的出名是因為歷史上有兩件石破天驚的大事在這裡發生。 1938年2月20日,日本侵略軍在這裡製造了慘絕人性的大屠殺。151名手無寸鐵的百姓倒在了血泊裡,300餘間房屋被燒。這就是觸目驚心的淑呂慘案。 1949年,3月23日,還是這個淑呂村,三大戰役的戰火硝煙尚末散盡。中共7屆二中全會開過不久,毛澤東率領他的開國將士由西柏坡出發,在“進京趕考途中”,第一站下榻之地便選中這個淑呂村。西柏坡紀念館和北京革命軍事博物館中都記載了這一段事實,成為這個村子的永久的光榮。都知道仁厚鎮的由來嗎? 一代賢君堯帝仁厚施德,成就了他的純樸善良的子民,濃厚的人文底蘊,悠久的歷史文化。千百年來,唐縣人民深得唐縣人深得唐堯遺風,他們秉承先帝美德,在這裡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相傳古代(宋)有商人經過此地,進邊飲水解渴,不慎遺銀數十兩,數月後再經此地,當地村民取原物奉還。商人感慨萬千,盛讚此地民風仁厚,當今的縣城所在地仁厚鎮便是故事的發生地。
  • 1938年春夏之交一位金髮碧眼的外國人不遠萬里,從遙遠的大洋彼岸、繁華的都市來到中國,我們應向他致敬。他在春夏之交走進中國的太行深處,抗日戰爭最艱苦的地方——革命根據地晉察冀邊區,受到了聶榮臻司令員的親切接見,開始了自己救死的紅色之旅。毛主席曾在“紀念白求恩”一文中稱頌他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在短短一年裡,白求恩深深地理解了這片樸實無華的地地和這片土地上的樸實無華的人們。 他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白求恩醫生甘願布衣粗食,風餐露宿。他奔走在崇山峻嶺,出入於槍林彈雨,以嚴謹的工作態度和卓越的醫療技術,滿腔熱忱的為抗日軍民服務。 這個靜謐的中國的小山村名字叫黃石口村,它藏在太行山的褶皺裡,毫不起眼。它們之間的距離有多遠,沒有人知道,但它們卻見證了一個偉大生命的誕生和離去。 當您走在刻寫著紅色記憶的唐縣大地上,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年代,還有一位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把生命留在中國唐縣的國際主義戰士,印度援華醫療隊醫生——柯棣華。 1941年1月,他在唐縣“正式參加了八路軍”——被任命為晉察冀軍區白求恩醫院第一任院長,仍然兼任白求恩學樣教員。1942年7月,柯棣華在唐縣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 長古城鄉田家莊工藝品生產加工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產品多樣、作工精良,主要有:人銅像系列、玻璃工藝品系列和毛絨玩具系列等。銅人銅像系列包括大、中、小三個等級,品種包括:佛像、觀音像、羅漢像、莊子等人物雕塑,城市雕塑、大型園林雕塑、不勝枚舉、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 葛公,太行山深處的一個小山村,這是一個美麗的村莊。它的西面是道教名山青虛山;村西北是巍巍太行;村東是滔滔唐河水。當年這裡是老白校所在地,多少有志青年從這裡走上醫療崗位,多少傷病的八路軍戰士從這裡重返抗日前線。 被邊區軍民稱為第二個白求恩的柯棣華,他穿行在街頭巷尾的腳步曾給無數的人喚起生的希望。1942年12月9日,柯棣華癲癇病再一次發作,死於這片熱土上。毛澤東為柯棣華寫了輓詞:“全軍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
  • 唐縣這座地處太行的貧困縣城,唐縣這座經過紅色革命戰爭的偉大的地方,正以自身得天獨厚的自身資源在不斷髮展富強。大茂山;有青虛山、西勝溝等的旅遊建設,道路拓寬,新建東二環,唐縣商場。。唐縣大街上越來越多的帥哥,美女。
  • 唐縣-這個地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