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設計殺掉魏延?並非魏延有反骨,真正原因是什麼?

先說《三國演義》這部書吧,這是元末明初的一個叫羅貫中的人寫的,經過後世的不斷改變、加工、潤色,最後到了清朝的毛宗崗手裡進行了全面的批閱,才最終定稿,目前流行的版本就是毛宗崗批閱的三國,俗稱毛批三國。

諸葛亮為什麼設計殺掉魏延?並非魏延有反骨,真正原因是什麼?


不管是明朝還是清朝都堅持忠孝節義,對這個犯上作亂的人是堅持批評和否定的,所以《三國演義》的基本立場就是擁護劉備,反對曹操。擁護劉備就是擁護漢家江山的正統地位,反對曹操,就是反對依仗權勢犯上作亂的人。

在這樣一個大的原則指導之下,進行的寫作和修改,都是堅持標榜忠臣,貶斥奸臣,頌揚忠義,批判投降的。那我們再來看,魏延的來歷。

魏延第一次出場是劉備在荊州城下叫門,門不開,結果一個紅臉的人用刀劈了守城官兵,準備開城門,迎劉備。結果出來一員叫文聘的武將和紅臉漢子交手,紅臉漢子打不過文聘奪路而逃,這個人就是魏延。

魏延投靠長沙太守韓玄,關雲長受諸葛亮之命前去攻佔長沙,不想老將黃忠十分厲害,關公在黃忠馬失前蹄人馬都倒的情況下沒有下手殺黃忠,黃忠也沒有用箭射關羽。這引起了韓玄的懷疑,準備殺黃忠,結果魏延再次出手殺了韓玄,救了黃忠,獻了長沙。

諸葛亮為什麼設計殺掉魏延?並非魏延有反骨,真正原因是什麼?


諸葛亮一見到魏延就要殺他,說是魏延腦後有反骨。魏延是戴著頭盔的諸葛亮怎麼能判斷他腦後有反骨?諸葛亮殺魏延是因為,他兩次殺領導獻城池,第一次未遂,所以從封建社會忠孝節義的道德角度看,魏延是個犯上作亂的傢伙,不能留。

所以諸葛亮要殺他,這也是全書的主旨的要求,否則劉備集團的道德優勢就沒了,這部書也就立不住了。但是劉備集團的其他人都很希望魏延活下來,繼續為興復漢室出力。於是在眾將的勸說下,諸葛亮放了魏延,但是對魏延提出了警告。這為今後殺魏延留下了伏筆。

羅貫中、毛宗崗都是堅持封建倫理道德的作者,他們不可能把一個屢次殺死領導的叛徒寫成一個大英雄,所以魏延必須被殺死,而且一定是被書中的大英雄殺死,以便弘揚大英雄身上的忠義精神。

劉備是寬厚之人不可能殺魏延,只有諸葛亮這樣的神仙般的人物才能殺魏延,而且是在死後殺。這既能證明諸葛亮的判斷是正確的,更能進一步地體現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所以魏延必須死,而且是在諸葛亮死後就開始產生叛變苗頭,進而有了叛變的舉動,所以殺魏延既有理——魏延造反,這是他一慣的表現,合情合理;又有利——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維護封建倫理道德。

諸葛亮為什麼設計殺掉魏延?並非魏延有反骨,真正原因是什麼?


這是作者的意圖,也是封建社會的倫理道德的要求,所以這部書就把魏延寫成了一個亂臣賊子,最後得到了應有的下場,這是全書的精神主旨在魏延這個具體人物身上的體現。可見這部書結構之精密,故事情節安排之講究,人物命運的發展變化也是有跡可循的,並不是簡單編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