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誡子書》: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經世寶典

諸葛亮《誡子書》: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經世寶典

俗話說,無瑕之玉,可以為國器;孝悌之子,可以為國瑞。

意思是說,沒有瑕疵的美玉,可以用來製造國家的禮器;孝順又懂得敬愛他人的人,就可以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其引申之意就是說,良好的家風在一個人的成長中,是至關重要的,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在當今社會,好家風是社會向前發展的基石,好的家風家教,對人的影響不是一丁點,而是幾代人,甚至會影響更久遠。

我們都知道,孩子從出生到上學讀書,接觸最多的,就是父母。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身教重於言教,身行重於空嚎。

歷史流傳下來的積極向上的家規祖訓,滲進我們的血液,滲進我們的文化,影響著我們的社會風氣。

君不見,那些成功人士的家庭,都有良好的家風,並代代相傳。

諸葛亮《誡子書》: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經世寶典

在三國時期,有一位躬耕於南陽的諸葛亮先生,他是一名神機妙算的牛人。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幫助劉備創下蜀漢基業。

諸葛先生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與劉備成為歷史上君臣魚水關係的 一段佳話。

這樣一個人,雖然一生取得了新成就,展現了新作為,邁向了新臺階,但他的家庭教育卻是缺失的。

他的優秀學識,沒有被兒子繼承。

這倒不是因為他的兒子不願繼承,而是他老來得子,死的時候,兒子很小,已經沒法教育兒子了。

諸葛亮四十六歲的時候,才有兒子。

公元234年,諸葛亮去世的時候,他的兒子諸葛瞻才八歲。

在五丈原,在諸葛亮將死之時,他把年僅八歲的兒子諸葛瞻叫到榻前,對諸葛瞻說:孩子,爸爸要走了。

諸葛瞻問:爸爸去哪兒?

諸葛亮答:很遠的地方,恐怕再也不能相見,以下是我要對你說的話,你要記住:

諸葛亮《誡子書》: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經世寶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說完之後,諸葛亮淚如雨下,然後問,蛋兒,你記住了嗎?

諸葛瞻說,沒有啊爸爸,那你說的太深奧了,蛋兒記不住,你能不能說的明白點?

諸葛亮說,好吧,那你爸爸我就給你說的明白點,你仔細聽,要逐字逐句地讀:

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爸爸,我這下終於聽明白了。

聽明白就好,要身體力行。

後來,過了沒多久,諸葛亮就翹辮子了。

這就是諸葛亮臨終前給他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

諸葛亮《誡子書》: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經世寶典

此文應當算是一篇古代的家訓了,他濃縮了諸葛亮一生的生活經歷和人生經驗,非常具有哲理。

富有哲理的話,多半都是在平時的生活中讀書悟道悟出來的

如果一個人沒有充足生活經歷,沒有生活閱歷,斷不能說出帶有哲理的話。

諸葛亮在歷史上,一直都是智慧的化身。

如果形容一個人聰明,往往都會送其外號,小諸葛。而《誡子書》可謂是一篇充滿智慧的家訓。諸葛亮臨死前,就是想教兒子諸葛瞻修身養性和治學做人的深刻道理。

我相信,每一個父母,都有把孩子教育成才的願望。

條條大道通羅馬,成才,並不僅僅侷限於學校教育。平時的修身養性,治學做人,勵志奮鬥,言傳身教都是通往成才的必由之路。

在諸葛亮的這篇《誡子書》中,他的主旨就是勸勉兒子諸葛瞻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不要懶惰,也不要有浮躁之心。

人最忌諱的就是怠慢懶惰,心情浮躁。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在諸葛亮的人生字典裡,做人治學,著重體現在一個靜字上,如果過於浮躁,那麼,就會走向失敗。

也就是說,浮躁雖不能讓一個人立即失敗,也會讓一個人慢慢走向失敗。

在《誡子書》中,諸葛亮還提到,教育兒子,要淡泊自守,寧靜自處。

他鼓勵諸葛瞻勤學勵志,從澹泊和寧靜的自身修養上狠下功夫。

不夠安定清靜,就不能為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堅持刻苦地學習。要學得真知,就必須使身心在寧靜中刻苦鑽研。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聖人,但一個人可以成為一個賢者。賢者,就是有才有德的人。

一個人的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從不斷的學習中積累起來的;不下苦功學習,就不能增長自己的知識,不下苦工學習,就不能發揚自己的才幹,沒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學業成功,更不能成為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

諸葛亮《誡子書》: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經世寶典

不想成為國之棟樑的人,往往都是庸碌之輩。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其中有一句極具鼓舞人心的話: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這樣,在臨終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已把自己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鬥。

就算不能做到為人類解放而奮鬥,也要為美好生活而奮鬥。

那就要從自身做起,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雖然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一著不慎,就會誤入歧途。

在家庭教育中,為人父母也應當像諸葛亮教育諸葛瞻那樣,引導孩子切忌心浮氣躁,也不要舉止荒唐,有目的,有目標的做事情,做到邏輯清晰,思維有條不紊。

在《誡子書》這篇文章的後半部分,我們可以看到,諸葛亮以慈父的口吻,諄諄教導諸葛瞻——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少年的時候不努力,長大了只剩下傷悲。老來悽苦,晚景淒涼。

這話看起來不過是老生常談,但卻是慈父教誨兒子的肺腑之言,字字璣珠,字字句句都是心中的真話,是人生的總結,是人生的體悟,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諸葛亮《誡子書》: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經世寶典

諸葛亮的《誡子書》,不但講明修身養性的途徑和方法,也指明瞭立志與學習的關係;不但講明瞭寧靜淡泊的重要,也指明瞭放縱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

修身養性,要靠自身淡泊寧靜;立下志向,才能刻苦學習,實現目標。

一個人要成功,必不可少的是立志學習和修身養性。

這是成才的基礎。

當然,我們還可以看到,諸葛亮《誡子書》中,不但在大的原則方面對其子嚴格要求,循循善誘,甚至在一些具體事情上也體現出對子女的細微關懷。

在這篇《誡子書》中,能看到寧靜的力量:靜以修身,非寧靜無以致遠;也能看到節儉的力量:儉以養德;能看到超脫的力量:非澹泊無以明志;也能看到好學的力量: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能看到勵志的力量: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也能看到速度的力量:淫慢則不能勵精;能看到性格的力量:險躁則不能治性;也能看到惜時的力量:年與時馳,意與歲去;能看到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也能看到有簡約的力量,等等。

透過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諸葛瞻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書中,儘管他只與兒子相處八年。

這八年裡,諸葛亮通過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非常深切,成為後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這一篇文章,也因此被選入新版教材。

諸葛亮《誡子書》: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經世寶典

不一樣的文章,不一樣的精彩,更多內容,請關注【詩詞歌賦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