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變“淫”食文化,滿足了誰?又傷害了什麼?

美食一直是受到每個人的青睞的。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每一件都離不開吃喝。聖人也曾說過,對一些好吃的精細的東西,從來也不會討厭的。孟子說的就更為直接乾脆吃的豐富多彩是人的本性,把吃喝都上升到人的基本權利上來了。如此一來,在中華民族的飲食文化中,各種菜系爭奇鬥豔百花齊放,一如有雨後春筍一般破土而出,形成了一道道各具特色的飲食文化大餐。

飲食文化變“淫”食文化,滿足了誰?又傷害了什麼?

一盤盤精緻的菜餚端上桌面,一杯杯清澈透明的美酒放在你的面前,然而這一切都是物質的,上了層次也就形成了文化。世間的萬事萬物,無一例外的都能融入到了文化大餐之中,飲食文化更是一朵奇葩。在餐飲中,一直有著“三分吃味道,七分吃文化”的傳統。在這裡的吃吃喝喝,已經上升到了文化的層次,並不僅僅只是為了填飽肚子,也是反映了一些精神層面和道德領域的東西。

飲食文化變“淫”食文化,滿足了誰?又傷害了什麼?

而文化之中有高雅文化和低俗文化之分。和每個人吃喝拉撒睡緊緊聯繫在一起的飲食文化,自然而然的也就免不了有雅俗之分。我們的國宴、傳統的八大菜系等等,這些都不離高雅的範圍。然而平頭老百姓在吃喝拉撒過程中免不了更多點的俗氣,有俗氣也無所謂,逐漸去改變,向高雅的方向發展就是了。但是生活中,卻偏偏有很多人拿著這種俗氣的行為去推而廣之,還美其名曰“雅俗共賞”。

飲食文化變“淫”食文化,滿足了誰?又傷害了什麼?

現在就有很多飯店,把餐飲文化的俗可做到了極致,可謂俗不可耐了。蒸個包子,敢起個名字叫“包二奶”,菜名起的格調十分低下,什麼“小蜜傍大款”“克林燉萊溫斯雞”“小姐拉客”等等,其實也是就黃瓜、大棗、拔絲蘋果之類。更有甚者是有的地方還推陳出新,上菜的順序也是按照男女感情發展的順序來上,第一道菜是“一見鍾情”,第二道就是“如膠似漆”再到“男歡女愛”“勾勾搭搭”,分手後也就剩下了“情人的眼淚了”。這種低俗的飲食文化,在一些地方迅速的蔓延,很多人對此也是津津樂道。

飲食文化變“淫”食文化,滿足了誰?又傷害了什麼?

首先這種現象折射了社會的不良風氣,從表面上看,這種俗不拉嘰的文化似乎滿足了一部分人的慾望,實際上讓大眾都受到了汙染。在看到了這些不健康的菜名,人們除了一笑而外,還接受了很多不健康的信息,對人的思想有腐蝕作用,對社會不正風氣也有著很大的推波助瀾,這種低俗的飲食文化,就是對人精神思想的一種汙染。

飲食文化變“淫”食文化,滿足了誰?又傷害了什麼?

商家之所以打這種低俗的文化的牌子,從另外一個方面也反映其投機行為。為了片面追求食客獵奇的心理,自創一道菜,起了一個比較低俗的名字,譁眾取寵,美其名曰是飲食文化,其實是打色情的擦邊球,應該歸屬於文化垃圾的範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