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的功用是什麼?

辣條哥的女朋友o


中華文化綜羅百代,廣博精微,國學經典中蘊藏著中國五千年曆史中的智慧精髓。國學經典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明證,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傳統經典文化是中華文明傳承數千年的重要載體,內容博大精深,流傳的經典浩如煙海。

近年來,我們中國已經意識到國學的重要性,國學教育也受到了眾多家長的熱捧,很多幼兒園、學校已經把國學當成基礎課程,傳統文化的厚重和底蘊讓浮躁的現代派人感受到了不一樣的精神。到底國學有何好處呢? 當我們在談論國學時,我們談論些什麼?其實,在這之前,我們有必要弄清楚:什麼是國學?我覺得可以從四個方面來簡要談一談,即:國學的源起,國學的範疇,國學的價值,國學的未來。

① 國學的源起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國學”這兩個字什麼時候出現的呢?一般認為是在清朝末年,那時候,踏上中國地面的外國人種和洋玩意兒隨著“門戶被動開放”,越來越多,與舶來品有關的“西學”一度甚囂塵上,傳統學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這就好比網絡金融來了誰還把大量現金存銀行?傳統銀行為了尋求轉型,自我創新走上了互聯網金融的康莊大道。國學便應運而生。其實,“國學”這個稱號自“西學”進入中國的第一天就產生了,只是一直處於萌芽狀態,並沒有到了非要拿出檯面的時候。

真正拿出檯面的時候,往往到了迫不得已的時候。

那麼,國學出現後,該怎麼定義呢?

從大的方面說:中國古代的歷史、哲學、地理、政治、經濟、書畫、音樂、易學、術數、醫學、星相、建築等一切文化和藝術,各種立場的,皆是國學。很多除了文化古國其他國家都沒有,這就是說: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國學的,越是未來的。

從小的方面說:先秦經典,諸子百家,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漢賦、六朝駢文、唐詩宋詞、元曲與明清小說,這一套壯闊的文化體系,也是國學。

綜上所述,國學體系緣起“先秦諸子”應該毫無疑問,國學成為源起清朝末年,也是經得起推敲。

② 國學的範疇

胡適先生說,我們要用歷史的眼光來擴大國學研究的範圍,歷史是多方面的:單記朝代興亡,固不是歷史;單有一宗一派,也不成歷史。過去種種,上自思想學術之大,下至一個字,一隻山歌之細,都是歷史,都屬於國學研究的範圍。

可能這樣不太好理解,我作個譬喻吧。

如果把國學比作一棵根深葉茂的樹,諸子百家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琴棋書畫詩酒茶就是這棵樹的根脈血管,我們研究這棵樹,不能只看一歲一枯榮,也不能只看一枝一花一葉一果,而是不僅應該研究從果核胚芽到參天大樹的生長全過程,還應該關注地質土壤、氣候環境、光合作用乃至發散的果香藥理,所有和這棵樹有關的歷史的、現在的、未來的,都可看,可聽,可聞,可食,可嗅,可用,可研究。

某種程度上,國學其實是很純粹、簡單、自然而然的東西。但國學又需要學早、懂竅,越早打根基越好,不懂方法,沒有高人引領,往往事倍功半,窮其一生可能只是隔靴搔癢。

③ 國學的價值

一切經過歷史這把篩子篩過留存的東西,都具備本身應有的價值。

國學的價值,在於浸潤的過程,而非結果;在於持續的積累,而非速成;在於無限的發散,而非守舊。

國學作為古往今來的一種知識體系,每一名華夏子孫都應該具有最起碼的親近感和敬畏心,都應自覺成為優秀國學的傳承者和繼承者;國學作為一種可以生出內而外的氣質談吐的思維智慧,每一名華夏子孫都應該多沉浸在國學的氛圍裡,把學國學當成一種發自內心的愛好,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如果說國學的最大價值,應該在於信仰的長期培育。時下,有些人說中國人缺乏信仰,說西方明確信仰上帝,但彷彿看不到中國人的信仰在哪裡?中國人的信仰深植在骨子裡,融入在血液裡,看不到並不代表不存在,更不需要“Oh,My God”式的口頭禪。

佛的精髓在於真空妙有,道的奧妙在於逍遙無為,儒家的核心在於君子仁德;佛講究輪迴,道講究本心,儒講究倫理,到了一定境界,便三者合三為一了,不到一定境界,便還是各自散發著各自的魅力。

學國學並不是目的,而是一種載體,一種過程,一種浸潤,一種領悟,最終形成一副文化精骨: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他人著想的善良。

④ 國學的未來

現代人對國學發自肺腑的熱愛,會隨著“厲害了,我的國”越來越流行。“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現代人對生活的追求,已從物質時代向精神世界轉變,弘揚中國先進文化永遠是趨勢和方向,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要沿著時代發展和先進文化的方向,創新性弘揚,不是回到過去,更不是復古。

國學的未來,在於國學是否能掙脫復古守舊的藩籬,是否能衝破堅硬的岩石或土壤,是否能開枝散葉並瀰漫出濃郁的果香。

有人說,文化是“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真正的文化,更多是價值觀的體現,思想境界的體現。這些都表現在一個人的言語、行動、做人、做事上。

現在國家提倡要對對孩子進行傳統文化教育,除了讀經典、背詩詞、學國學外,更在於精神的引導!

少兒學習國學經典的意義在於:傳統經典中承載的 “仁義忠恕孝悌禮信”的道德倫理觀,構成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對於我們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至今仍具有現實指導意義。通過學習,讓這些傳統美德根植於青少年幼小的心靈,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孕育純樸的民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那讓孩子學習國學經典都有那些好處呢?

一、奠定道德根基

和諧常常是國學經典的精髓,這些作品對於一個和諧生命的塑造,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其中道德根基包括兩方面,一是孝道,二是尊師,讓孩子通過學習國學,明白孝敬父母、親人,尊重師長的道理。


二、開發孩子智力潛能

幼兒時期是孩子智力和記憶能力發育的關鍵時期,孩子如果在這一階段通過學習經典古籍和詩歌,可以有效地幫助他們進行智力和記憶力方面的開發。

三、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很多寶貴的教人怎樣做人做事的道理:“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師益”“凡出言,信為先”……孩子在誦讀這些朗朗上後的語句時,不僅能夠識字認字,更是在潛移默化中學習了中國傳統文化及其中包含的的美德,培養起良好的人文素養、心理品質、道德品質和人生修養。


四、讓孩子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當前,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由於家庭的寵愛,家長的疏忽,以及社會環境的影響使現在許多孩子養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心裡不成熟,缺乏堅韌不拔的意志;任性,我行我素,不顧他人感覺;自私狹隘》……而在《弟子規》、《論語》、《孟子》、《道德經》等先賢的著述中的大多經典恰恰是給出瞭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式方法。

五、增強孩子的語言能力

誦讀國學,可以讓孩子多認識字詞,奠定語文基礎。而語文基礎好,是一切知識學習的基石。通過學誦讀經典,孩子的識字量明顯要超過一般的小孩。在學習和朗誦古典文學經典的同時,孩子也學習了優美經典的文字、文言、文章。孩子既學到了“語”又學到了“文”,兩者融合為一個整體,為孩子今後語文課程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培養了孩子良好的閱讀意識、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

通過國學經典教育,可以親近我們的祖先,領會他們的旨趣,把握它們的神髓,形成恢弘的歷史意識,從而能對各種事務應付裕如。由於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未來具有不確定性,作為家長,不能簡單快捷地給予孩子多少“黃金”,而是要花費必要的時間和耐心,讓孩子通過學習國學經典,接受通識教育從而令人信服地勝任任何職位,駕輕就熟地精通任何學科。有學習國學經典,才能砥礪孩子的品行、健全孩子的人格,使孩子成長為德行高尚、知識廣博、行為優雅的人。

在對孩子進行國學教育時,也要結合孩子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因材施教,做到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合理學習和運用才是正道。優秀的古典經文意存高遠,可以培養孩子們的古典文化底蘊和優雅情懷。其中不僅有文學,還蘊涵著美學、哲學。用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資源充實孩子,就是給了孩子們一把開啟心智的鑰匙。

如今,外來文化、網絡文化等所謂“流行文化”對孩子們的影響越來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養方面出現嚴重“營養不良”,還不同程度地表現出浮躁、自私、好逸惡勞等不良心態。讓他們在本國傳統文化的滋養中成長,健全人格,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


汪斌


國學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與學術,它的核心是儒學與道家、佛學。國學的範圍包括了中醫、戲劇

書法、國畫、術數等等。

那麼國學即中華傳統文化究竟在當前和以後有什麼意義呢?有什麼作用呢?

個人認為,國學是有積極意義與作用的文化,是值得提倡的。

我們要全面、整體、客觀地瞭解國學文化,才能對國學有一種準確的認識。

國學是一種講求整體的文化,西學是一種研究局部的文化,國學重人而輕物,西學重物而輕人。

國學重精神,西學重物質。國學是一種研究本源的文化,西學是種研究表面與作用的文化。國學是一種影響深遠長期的文化。西學是一種快速而講求實效的文化。國學是一種隱藏的文化,西學是一種顯現的文化。

現代社會越來越注重物質,越來越看現實,越來越追求功利,而引發的社會問題越來越嚴重。比如,人生精神空虛,不注重倫理,急功近利等等。

要解決現代社會的弊病,就必須要用國學。細節決定成敗,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不知不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國學可以開發智力,兒童讀國學經典運動,就是提倡十三歲以前的孩子讀書、背書。讀誦的內容,包括中國傳統文化儒家、道家很基本的一些書,甚至也可以包括一小部分佛家的書。

國學可以培養優秀品德,國學經典中蘊涵的傳統美德,在潛移默化中塑造著孩子們的人格,提升著孩子們的素養。

國學可以和諧社會,國學可以啟迪孩子的天性,亦作用於成人。

國學,教給了人民群眾更多的寬容和理解。弘揚國學,可以改良社會不良風氣。





能量學堂


國學是是建功立業之道,修身處世之法。其要旨是【經世致用】,其方法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齊頭並進,廣蓄兼容。

國學不是願意才能去學的東西,事實上我們每一箇中國人想不想學都在學習著國學!

因為國學最根本的東西是【道】。為學日增,為道日損,學習再多的的東西,只是為了悟道和證道,否則,翻閱再多的故紙堆也是沒用。

拿筆做文章

一是拿筆做錦繡文章,濟世良言

一是拿筆做柳骨顏風,,漢字神韻

一是文房四寶,拿筆做筆本身的文章

國學亦如是,

現在大多數人自己鑽在故紙堆裡,考據考究,不過是在做筆,而不是拿筆做文章……

真正的國學,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要,您認為是這樣的嗎?

回答完畢,謝謝!





水靈兒芳芳


經常碰到一個好玩的現象,以前我在少年宮教書法國畫的時候,別人問我最近在做什麼。我說研究易經,儒家,道家這些。他說我感覺國學好像沒什麼用,我就笑笑。多年後當我的預測能指引自己的生活,還可以為別人排憂解難,當知識可以轉化成財富的時候,才是真學問。知識不能指引生活,知識還是知識。所以要問國學有什麼用,諸君不妨從一個方面入手,例如易經、儒釋道、諸子百家等其中一門中的小科目入手,深入研究三五年,然後再慢慢拓寬。此時對於國學有什麼用,諸君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了。附上一張我多年前的研易手繪圖,與諸君共勉之。

庚子年二月十八

易道堂主謝正蒙記



杭州易道堂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國學有什麼用,這是一個好問題,我覺得可以從求知和傳承兩個方面認識這個問題。\r

第一,是對知識的探求。一個對生活有所反思的人,總想做一個明白人,對歷史一無所知就會不清醒。所以讀國學古籍可以讓我獲得不知道的知識。比如,讀《詩經》,讓我們瞭解了上古先民的生活狀態。\r

第二,是對文化精神的繼承。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的思維方式總是有著深刻的歷史痕跡,我們為什麼這樣思考問題?讀古籍可以讓我們探尋根源。比如,讀孔子,老子,莊子,我們才知道,我們的文化血脈在哪裡。\r

以上是我對“國學有什麼用”的一點淺薄看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司文學舍


說到國學的功用,我覺得是傳承和修身。中國歷史悠久,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輝煌燦爛,取之不完,學之不盡。國學知識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

國學的第一個功用是傳承。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說,傳承中華文化是我們的責任,我們不僅要學古人留給我們的國學精髓,還要傳承他們的思想和精神,學習他們"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等品質,做一個剛正不阿的中國人。所以正是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國學傳承,我們成了一個謙遜有禮、不屈不撓的民族,這應該就是一個曾經風雨飄搖的中國為什麼幾十年時間又重新令世界矚目的原因吧!

還有一個功用就是修身。《大學》裡有講到一一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學習國學可以讓我們靜心,從而修身養性,個人覺得,修身莫過於就是養心養性,提高我們個人素養,遇事不動輒得咎,抱怨責怪他人,孔子說"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我們大多數人通常遇到事情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別人的過錯而未考慮到是自己的過錯,頓時對他人火冒三丈,這不但有失一個人的修養,還會讓他人怨恨,疏遠。一個有修為的人是不會動不動就發怒而斥責他人的。所以說,用國學修身也是一個好的功用。


雅南朵朵


國學在經濟社會中,一不能賺錢,二不能吃飯,看起什麼用都沒有,其實必不可缺,因為人不是動物植物,吃飯喝足不想家,人類是有精神需求的,國學就是精神糧食中的大米白飯,沒有國學,精神空虛,厭世抑鬱,自殺上吊喝藥瓶,因為就是光重物質生活,而缺精神生活的原因。


攬遍群山意未休


1、國學形成良好的習慣

“細節決定成敗”,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不知不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2、國學可以開發智力。兒童讀國學經典運動,就是提倡教十三歲以前的孩子讀書、背書。讀誦的內容,包括中國傳統文化儒家、道家很基本的一些書,甚至也可以包括一小部分佛家的書。3、國學可以培養優秀品德,國學經典中蘊涵的傳統美德,在潛移默化中塑造著孩子們的人格,提升著孩子們的素養。4、國學可以和諧社會,國學可以啟迪孩子的天性,亦作用於成人。國學,教給了人民群眾更多的寬容和理解。中國傳統文化是由儒、釋、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學合構而成。5、弘揚國學,可以改良社會不良風氣


株洲李青


國學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精髓,承載著道德倫理觀、人生價值觀,構成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是中華文化最深厚的根基,是數千年來先人留給我們最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章太炎先生有一句話:“夫國學者,國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中國之所以能成立,它背後的精神性的東西就是國學。如果沒有國學,這個國家就不能自立。“吾未聞國學不興而國能自立者也”就是這個意思。在《左傳》裡也有一句話體現了這種思想,叫“國於天下,有與立焉”。一個國家在天下,一定要有足以立國興邦的基礎。

文化問題成為立國興邦的必要條件。如果一個國家失去了它的精神文化,這個國家舊不能立足於天下。所以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立足於世界,一定有它立國興邦的基礎。這個基礎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當中所形成的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和它的凝聚力。

所以有的學者又把國學叫做國魂,一個國家的靈魂。一個民族如果失去了這種文化認同、這種凝聚力、這種自尊心,那會是國將不國。

只有學習和傳承國學經典,才能砥礪我們的品行、健全我們的人格,使我們成長為德行高尚、知識廣博、行為優雅 的現代中國人;只有學習國學經典,才能植根於民族傳統,掌握優雅、精緻的祖國語言,使我們成長為既有知識又有文化的現代中國人。



絲路嬌子


我們中國人所說的國學,大家喜歡成為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一片令人嚮往的聖土!

我們討論國學的功用,可以做三方面總結和探討。

第一,人生方向!

人生是一個過程。旅程中的風景和人情事物何等變化多端和令人目不暇接!所以,人得有自己的主見和定力!在辛苦的奮鬥中,怎樣保持自己的內心平靜和正確的人生方向呢?需要優秀的傳統文化作為指引,來指引自己由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第二,價值觀!

地球村的大時代,價值與文化的多元化也是雙刃劍!一個人在互聯網諮詢大爆炸的環境裡,怎樣保證自己的價值觀正確和有價值呢?同樣需要國學的指導和教育。因為一個人,沒有正確的價值觀,怎樣判斷哪些觀念是錯誤的?哪些觀念是正確的?

第三,現實需要!

人,必須活到老學到老!在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更是如此!學什麼呢?要學習國學、專業知識!

專業知識的學習,保證我們在工作中的競爭力。國學的學習,持續學習,保證我們的頭腦清醒、判斷正確、人生激情昂揚!讓自己永葆思想活力!

國學的功用可以總結出來更多,但是更重要的是知行合一!用的邊做邊學邊實踐,快樂自己、幸福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