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蔡澜:凭啥令金庸羡慕,让陈晓卿尊为食神?王朔:尬吹瞎捧啥

如今,是各种“家”横流泛滥的时代。仅在平台里,打着“美食家”的金V头衔,扬扬自得傲耀于人的,都触目皆是,想来也是怪好玩的。

起底蔡澜:凭啥令金庸羡慕,让陈晓卿尊为食神?王朔:尬吹瞎捧啥

蔡澜,1941年生,新加坡人,祖籍广东潮州

自古以来,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餍足之道何其多,可从无所谓“美食家”这一业,这封号更不该当真自命。当初陆文夫写《美食家》,拿社会寄生虫大做文章,也不过就是个讽刺而已。有人履及绝域,又懂生活,五花八门的佳肴都染指过,海陆空三栖全能胡吃海喝,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能应付,就自以为无忝“美食家”的吹捧,未免太自视甚高了。口腹之欲,毕竟上不了台面,称“家”云云,大体就是个玩笑话,当真就落了下乘。王世襄晚年,被誉为“烹调圣手”,可当人家奉承他为“美食家”时,总疑心别人不怀好意,就是此理。

起底蔡澜:凭啥令金庸羡慕,让陈晓卿尊为食神?王朔:尬吹瞎捧啥

买菜中的王世襄,1914-2009

蔡澜先生,星洲大才子,敝乡老前辈,名气大,人脉广,年龄高,出书多,据说是当代居世美食家中声望最著的大佬了。其人段位之高,连《舌尖上的中国》都以请到他出任“顾问”为荣。而我们的媒体及各界名流,诸如陈晓卿、窦文涛诸位,一贯地慷慨好施,也早急不可耐地给他老人家贡上“食神”的夥颐高帽了。递共吹嘘下,好端端的竟然封神了,就差燃一炷香供着了,真有点吓人的架势。

起底蔡澜:凭啥令金庸羡慕,让陈晓卿尊为食神?王朔:尬吹瞎捧啥

是的,蔡先生论才华,那是毋庸置疑的。14岁便在报上发文章,写到如今80高龄也未见停笔,乘汤下面,扶摇直上,没点真材实料,如何经得起60多年的折腾与检验呢?可正如某位大佬说过的,“声名常是误会的总和”,恕我直言,若“食神”这封号是以严独鹤、张大千、唐鲁孙、王世襄等前辈为衡尺,他顶多算个“老餮”而已。再拔高,说是当下“顶级吃货”,也还名实相副吧。

起底蔡澜:凭啥令金庸羡慕,让陈晓卿尊为食神?王朔:尬吹瞎捧啥

也以美食家著称的张大千

此外,他固然擅吃擅写擅说,可“擅”的程度,委实也没很多朋友吹捧诈唬的那么神乎其神。世间太多恭维未必得体,一些封号也不见得就是美誉,就能服众。


嗜吃,不过动物本能,性也。孔老师说,“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当“美食家”,能吃是必备条件,可只会吃不行。

起底蔡澜:凭啥令金庸羡慕,让陈晓卿尊为食神?王朔:尬吹瞎捧啥

倪匡评蔡澜:“魏晋风流,犹有不及”

只会吃,昔时叫“馋痨坯”,弗洛伊德讲是“小孩口腔期欲求”,现今还有专用病名曰“过食症”,都是顽疾,得治。一般来说,真正的美食家,必是潘炳年、马叙伦、袁克定、朱家溍、汪曾祺、王世襄、逯耀东、车辐这等人物,嗜吃喝、懂材料、擅品鉴、精烹饪,还能生香活色讲出门道,掌故遗闻张口即来。

如此,觅食小道里,娓娓清谈中,小小盘盏间,人生百味,幽微毕显,穷理尽情,让人能看到更深远的东西,为之心驰神往。所以,历史上但凡“美食家”,现在回顾,总是只有绩学之士才当仁不让。根究说起来,不是“自古文人多吃货”——嗜吃是人之所欲也,而是扒拉完纸巾一抹就走人的半桶水不配蹬席此位。

起底蔡澜:凭啥令金庸羡慕,让陈晓卿尊为食神?王朔:尬吹瞎捧啥

汪曾祺:“人活着,总是要有点滋味的”

说穿了,“美食家”云云,核心并非在“吃”,不是徒赖嗅味二觉敏锐,而是要有深湛的学识素养,要极善于词令,酒足饭饱后还能款款道尽滋味之究竟、美食之奥秘、历史之脉络来。他们满腹学问,提撕起了吃的格调,不经意间升华为了“生活的艺术”。不然,那些米其林大厨,终身终日与美食打交道,南北珍馐水陆杂陈,啥玩意没见过、吃过、做过,可愣没几个敢自诩“美食家”的,原因就是缺了文化,少了学问。

“美食家”这头衔,很是主观,可无形中也存在业界圭臬的。比如操弄《山家清供》的林梦屏,整出《闲情偶寄》的李笠翁,以榜眼身份鼓捣“谭家菜”的谭宗浚父子、没落贵胄子弟的唐鲁孙等二三君子,才是如假包换的“家”级。袁枚写扬州程立万家的煎豆腐 ,顾仲取街头小摊面条作文章,亦非空谈,是陈说源流穿穴古今,是能亲手掌勺下厨改良,是文辞沉博绝丽到字字勾人馋虫。做吃、谈吃、写吃,到此份上,是真高级真牛逼,“吃货”式的口腹追求,完全自肃升华了。

起底蔡澜:凭啥令金庸羡慕,让陈晓卿尊为食神?王朔:尬吹瞎捧啥

日剧《孤独的美食家》里的松重丰

这些人,嗜吃不是只会吃,好写也不是瞎写,是同时能在美食史与文学史上留名的,并非得窃一时虚名的浮花浪蕊。世人褒为美食家,是生于实的名当。


相比下,吃圈中人,蔡先生的知名度是够吓人,可实际却未必真顶牛。传统美食家,不仅能吃,还擅搞吃,且写吃定夺人心魂,而蔡生这几项基本功却都太疲软了。

起底蔡澜:凭啥令金庸羡慕,让陈晓卿尊为食神?王朔:尬吹瞎捧啥

“香江四大才子”

他的书,封面每每要印上“食神”二字,在我看来,实承之以羞大矣。说白了,同是文人美食家,别家是借美食写生活,重在其“趣”;他是为生活写美食,盯在一“利”字,平生完全是一副商人的样子,高下先天已判。

再分析起来,他吃的绝多,却不一定吃的妙;吃的固是山珍海味,手则一定不巧,甚或根本无力入厨,“洗手作羹汤”。一生唯一亲自创制出的菜,也就是“碳烤猪颈肉”,还只是出个点子,请厨师完成的。他喜欢安利馆子,却未必真好吃,推荐的“美食”多是被无数人夸过的东西,或直接是利益攸关的,少不经事慕名而去的,啧有烦言者不在少数。

比如像同行汪曾祺那样,从不会自居是几大才子之一,更不曾自矜啥美食家,也以为这是无足道哉的小道,可那由里及外的功夫修为,一出手就知是行家里手,绝非只是“猪油爱好者”的层次。写饮食,“有味者使之出,无味者使之如”,连烹调都是训练有素:当年,一法国客人来访,汪公留饭,随便凑合一道“盐水煮毛豆”,那洋人竟惊叹连连,馋的连毛豆壳都狼吞虎咽。这等功夫与余技,蔡生只怕终身肩背难望吧。

起底蔡澜:凭啥令金庸羡慕,让陈晓卿尊为食神?王朔:尬吹瞎捧啥

全家照.蔡父潮州人,南洋谋生。笔名柳北岸,意为想念韩江北岸柳树

更重要的是,蔡生念兹在兹“香江四大才子之一”的名位,可身上的文化味不免过于稀缺了。借用相声演员马志明先生的话来说,他是样样兼通,但样样稀松。写了60多年文章,可迄今都找不出一篇名作;以书法家自任,也正经拜过冯康侯与丁雄泉两先生为师,去年还到“荣宝斋”大开画展,润费一小幅近10万,可那字行家看了,哪个不大摇其头? 这种格调,以至于总让我起疑,电影《饭局也疯狂》里,范伟所饰“大师”,是否参照了蔡生的身影。

他显赫的头衔一大堆,挈其所能,好自矜耀,似乎无所不能。可在我这喷子看来,他唯一真精通的行当,其实只是电影。这才是他的本职工作。监制的《快餐车》《福星高照》等片至今还有零星受众;偶尔写点严肃一些的文章,比如《论李安》那篇,即显出他在此方面的功力,确实不容小觑。

起底蔡澜:凭啥令金庸羡慕,让陈晓卿尊为食神?王朔:尬吹瞎捧啥

电影《饭局也疯狂》里的“大师”

其余,不过就是玩票。他的名言是“人生真好玩啊”,自称“真正做的事就是玩”,可实质玩的并不用心,更不高明。


对的,别怪我刻薄,在我瞧来,这位自称“香江四大之一”的大才子、老才子,跟前辈们较短量长起来,无论哪方面,都显得太轻浮,太浅薄,太庸俗,太小家子气了。

起底蔡澜:凭啥令金庸羡慕,让陈晓卿尊为食神?王朔:尬吹瞎捧啥

“今夜不设防”时期

他半生以文章见称,以此啃饭,可论才情,在并列的金、黄、倪中,不只是末席,实际还是最糟糕的,根本没有可比性。——我信某位老师的话,“香江四大”,当指金黄倪陶,蔡生是硬碰瓷。“起底”起来,他当年无非是跟在金庸倪匡黄霑古龙这干大佬后面混的小弟,“跑龙套”性质而已。这些,看过“今夜不设防”的朋友当知我所言不虚。说的不厚道点,他是好不容易终于等到大哥们都挂了,才混了个并列“大才子”的名头。

他是文不行,武没力,唱歌难听,连讲个“不文段子”都乏听众,本行的风月片亦没几个观众记得他。写的那些文章,花哨锦簇,可无非流水账,哪来才人文笔,纯消遣性的口水文,几乎通篇都是啥“嘩~~好有口感呀~”、“嘩~好好食呀~~”的言不及义。也难怪有人调侃,他的美食文章,不过“菜名装腔指南”而已。

起底蔡澜:凭啥令金庸羡慕,让陈晓卿尊为食神?王朔:尬吹瞎捧啥

我过去翻阅过他文集,不下20部,读的很是痛苦,强忍翻下去。每读,都嗔怒心顿起,蔡生你做咩啦,如此倒人胃口!我总疑心,他的大作,竟然能如此畅销,主要倚靠的是名气的东风,与从众的风气,读者愿意花钱,心理大概跟购置明星写真集相似,而非赖文字本身不胫而飞。这也不奇怪,带货王李佳琪,卖的口红谁都知道稀疏平常,可就是5个半小时能赚到353万! 世间事,太多这种从众带来的莫名其妙了。

香江才子中,金庸的武侠,倪匡的科幻,黄霑的词作,很多年后我相信还会有读者,可蔡生的美食散文,我就不敢想还会有几个人会去问津。平实地讲,蔡生固属于顶级玩家,可文学终非其所长。他是现代工业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大牛,是快餐速食文化中的佼佼者,作品水准只略可与《读者文摘》看齐吧。

起底蔡澜:凭啥令金庸羡慕,让陈晓卿尊为食神?王朔:尬吹瞎捧啥

青年时代

蔡老师笔下食经,我看水平连沈宏非、沈嘉禄都比不上,充其量就是份可聊备一格的“香江美食攻略”而已。


甚至说,蔡老最自豪自矜的看家功夫,即美食品鉴这道道,检点起来他其实也屡多偏颇,水准有欠。

表面上,蔡生富才情,有心情,多闲情,更兼坐拥多金,是走遍世界的最高等级吃货。国际嘴,天下胃,南北看,潮汕吃龙虎斗,京城品羊蝎子,郑州吞蒸饺,重庆尝小面,澳洲焖煮帝王蟹,南非大啖鲍鱼,日本生吞生蚝,南洋大快朵颐海鲜,无日不是珍馐相伴。浮生萍踪,春去夏又冬,几乎都是觅食。

起底蔡澜:凭啥令金庸羡慕,让陈晓卿尊为食神?王朔:尬吹瞎捧啥

中年

可如果真对蔡公比较了解的,大概都能体味到,蔡先生论吃,其实口味极其固定,而见解则常多偏颇,率尔吐唾,不足为凭。归结起来,他心里口中的“美食”,总拘限在食材的天然、以及口感的清淡上。美食家的味蕾,是最不该有“地域偏见”的,这种作茧自缚,很容易造成他对许多美食根本无法欣赏,也无力评判出好坏来。

根究其因,当与他籍为广东潮州、成长于星洲、长年居住在香岛的南方人生活背景有关。岭南风味,重在“清、鲜、嫩、淡”,舌蕾先天的遗传,使得蔡生不免偏嗜,终擅一场。对此一系的粤食、闽菜、日料,品评都极到位,而对于此外菜系,尤其是麻辣重油一类,他的论断总多偏颇与偏见,信口即来,满座尴尬。

起底蔡澜:凭啥令金庸羡慕,让陈晓卿尊为食神?王朔:尬吹瞎捧啥

与同为电影监制的妻子方琼文

特别是,他早年在日本留学过,对东瀛情有独钟,一不经意就会沦为饱含偏见与刻板印象的日吹粤吹。尽管近些年,他要靠大陆挣钱,早先对“大陆表叔”各种冷嘲热讽的作派,早已识务应时收敛不少。


可以说,他心中的美食江湖,尽是烟雨江南,却装不下北国风光;只腻歪冲淡人生,却很膈应泼辣性情。

他谈豆汁儿、评涮羊肉,真的显内行;他去内蒙吃羊,竟敢训导大厨得有羊膻味,以为如此才正宗,却不晓得草膘羊、滩羊也好,肉质就是醇香鲜美的,羊肉的常识他都缺乏;他说江西人最豪爽,吃饭得大酱大葱卷饼吃,可江西分明以米为主食,大葱、大酱、大饼什么玩意?

起底蔡澜:凭啥令金庸羡慕,让陈晓卿尊为食神?王朔:尬吹瞎捧啥

开设的各种店铺

他说大米高淀粉低蛋白,是减肥食品;他说四川用豆瓣酱泡泡菜;他说日本人都不吃生的三文鱼;他介绍四川火锅,说火锅里的食材都是煮好的,而不知在川渝地区这其实叫“毛血旺”;他在知乎上大谈回锅肉做法,引来一堆嘲笑;他吃鱼似乎就晓得一个蒸字,别无他法。更关键的是,蔡老总爱强调,自己介绍的美食才是最正宗的,在大陆多已消失或面目全非云云,其实多信口开河。可以说,他身上存在太多南方人的偏见,甚或是港式精英的优越感,适足以一叶蔽目。

连带着的尴尬,是他的很多文化见解,都是不够高明的。比如,他在文章中鼓吹,“真正最早的中国茶道,的确就是日本那一套”,这完全是本末倒置的谬论呀。稍有茶道常识之人都会懂,现在日本茶道中抺茶道与煎茶道两大流派,分明分别是中国宋时点茶法、与明时饮茶法(瀹茶法)演化而来,怎就成了日本的“原创”?再比如,他有一回作节目,侃侃然大谈普洱,生熟竟然不分,连我老爹都摇头,说该给这位爷知识扫盲。

起底蔡澜:凭啥令金庸羡慕,让陈晓卿尊为食神?王朔:尬吹瞎捧啥

故乡潮州

可叹蔡公年老,未免忘乎其形,失了自知之名,使大才子名号注水了。


更证蔡先生这位“美食大家”认识不足的,是他对川渝火锅的武断批判。

起底蔡澜:凭啥令金庸羡慕,让陈晓卿尊为食神?王朔:尬吹瞎捧啥

“天天向上”谈火锅

他曾在湖南卫视公然批到,川渝火锅是“最不用心的食物”,认为千篇一律,没有文化,是最应驱除的一道中国菜。就连川菜,总体也乏善可称云云。后来爆火的《舌尖上的中国》,他出任顾问,介绍火锅时往往几句带过,甚至对“川菜”专门花费一集去批判。

这些,多少说明他的态度,更暴露出他的短板。他说火锅没文化,是真无惧露怯,似乎没怎么读过古籍,不清楚中国火锅起源于周,是“古董羹”,是“暖炉会” ,是“小火炉”,妥妥源远流长大文化呢!不由得感叹,川中美食界前辈,诸如关正兴、李劼人、车辐等大佬,还是去世太早了,不然哪容他如此乱说呢!

起底蔡澜:凭啥令金庸羡慕,让陈晓卿尊为食神?王朔:尬吹瞎捧啥

更何况,口腹之乐,本就是百人百味;焖、炖、焗、煎、炒、煮、炸,各有擅场;极甜、极鲜、极辣,都是人间美味;生、熟、酸、臭,”汝之砒霜,彼之蜜糖”,都应尊重。没有美食家,可以把自己的感觉当圣经,而食物乃天地所赐予,只有合不合胃口,哪有高低贵贱之分呢?

这些,可是“美食文化”的常识呀,竟然还需要我等无知群众返过来提醒他老人家,难道不怪么?再追问下去:一个味蕾都未完全打开之人,如何称得上“食神”呢?


而且,蔡先生太过精明,是最雅善炒作、最懂得属于名气挣钱的生意人,以文人面目从容纵论美食的身后,利益牵涉太多,商业化包装过甚,公信力为之大大降低。

起底蔡澜:凭啥令金庸羡慕,让陈晓卿尊为食神?王朔:尬吹瞎捧啥

说起来,他本职就是搞电影的,后来陡然转身为“美食家”,起因非常偶然:当年,他初出江湖,挣到第一笔钱,请父母到酒楼美餐一番,不料饭菜质劣价高,服务态度更糟糕。蔡生一气之下,回家就是一篇批评文章刊于报端。不想,此文竟大受欢迎,被人追捧为品食高手,从此一发不可收。

他很快从中发现商机。马上辞职转行,专写美食文章,有偿推介馆子,办公司开连锁餐厅,四处当料理评审。还有连带开发出来的生意经,就是给富豪们导游挣钱,美景美食美色一条龙服务,不仅盆满钵满,在饮食界更爆的大名。过去,我就曾听一位业内人士谈论说,蔡公是真长袖善舞,往日到处找名厨合影积累名望,而今大厨们倒要蹭他出名,一本万利,能做生意。

起底蔡澜:凭啥令金庸羡慕,让陈晓卿尊为食神?王朔:尬吹瞎捧啥

早就有太多人抱怨,蔡公安利的馆子,多半是真不好吃,极力带货的所谓美食,也屡屡虚有其表。连他自家开的那些店,噱头是十足了,可里面的“佳肴”,败人胃口又岂在少呢。顺德一些饭店老板就说,在港岛那地,真正行业公认的美食家,也就梁文韬数位而已,蔡先生压根不在其列。

要我说,蔡生更核心的身份,委实还是“商人”。谈论美食,写文也好,推荐也好,开店也好,冠名也好,都不是客观,更无法做到纯粹。他羽扇纶巾俨若高人的背后,商业因素太大,很多其实听听就行,较真辄误。在去年的某访谈节目中,他自己也承认,一把年纪了还要上网、上节目,搞微博付费问答等项目,就是意在社交网络上更好地圈粉,并打造个人品牌,以便“更好地做生意,赚钱”。

起底蔡澜:凭啥令金庸羡慕,让陈晓卿尊为食神?王朔:尬吹瞎捧啥

“蔡澜行草书法展”,与“红颜知己”钟楚红

至于什么“蔡澜美食坊”、什么“蔡澜港式点心专门店”等等,水准到底怎样,口碑到底如何,专业人士估计更清楚一些吧!


所以呢,蔡公被奉为当代最知名的“美食家”,甚至封神,我始终都觉得若有欠缺——不能因他是我潮州乡贤,为了点乡曲之私,就跟风扯假话,吹彩虹屁。

我们的媒介,捧人总太浮夸;而蔡公自己,也不够自重,各种半推半就,受我这喷子一顿猛批,并不冤枉。只是,也得补白的是,我只是认为蔡先生“美食大家”、“食神”的实力不够,并非要否定他的才华,更无意充当道学家,去数落他为人有啥不堪。作家王朔,文坛知名大嘴巴,屡屡放言,说这些年我们“引进”的港台文化名人,要么忒俗,要么“干脆就是帮咸湿佬”,剑有所指,我意还是过分刻薄了。

起底蔡澜:凭啥令金庸羡慕,让陈晓卿尊为食神?王朔:尬吹瞎捧啥

作家王朔

对蔡澜先生,我其实是很佩服他的。数年前,曾有幸照过面,座下也承教甚多,铭感至今。只是,我向来都认为,蔡公平生,最过人之处,也是最值得我等后生领会学习的地方,并不在擅吃上,而是那种洒脱自适、真诚率性、豁达淡定、宽仁大度、永远乐观的生活姿态。

金庸评价蔡澜,有很多场面客套话,但有一句我深信不疑: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金庸说羡慕他,也当是真心话。蔡先生生长在繁华都市,一辈子没吃过啥苦头,他的骨子里没有中国文人的悲剧感,更不会以天下为己任,整天愤世嫉俗忧国忧民,甚至不大愿意去讨论有深度的东西,是属于世俗中风流才子一路, 是现代享乐主义的代表。

起底蔡澜:凭啥令金庸羡慕,让陈晓卿尊为食神?王朔:尬吹瞎捧啥

不拘于时,随心所欲,潇洒一生,玩出境界,身体力行地解释了什么是“食色,性也”。有人说,金庸小说中的洪七公与段正淳,是从他身上拆出来的,真不无道理。金庸写洪七公,写段正淳,也完全是欣赏的态度。


什么是“蔡澜”?我以为可以一句话解决:老练,精明,世俗,但存底线;有才,好货,爱色,但不龌龊。

他是周伯通,不是郭靖,无意当大侠,不想充君子,只是个自了汉。这种人,虽显得有点自私,也不大名门正派,但绝不虚伪,绝不道貌岸然。做事光明磊落,为人敢作敢当,事双亲至孝,待朋友仁义,洒脱至极,也真诚至极。

起底蔡澜:凭啥令金庸羡慕,让陈晓卿尊为食神?王朔:尬吹瞎捧啥

他之坦率,是常常会让人面红耳赤的。比如,他说这辈子最想做的事,是开一间青楼;比如,陪陈鲁豫做节目,他不会回避过去拍三级的事,也不会把自己择干净。以他之声望与地位,完全可以各种乔装打扮,但他一概摒弃。我们面对他,大概总会发觉,自己真的很小肚鸡肠,看不开,放不下,矫揉造作,无趣可憎。

在男女方面,他向来放浪,更不遮掩。是他自己说,读中学时,就让一个比自己大四五岁的女生怀了孕。也是他自己交待的,从14岁开始一年一个女盆友,竟然还一本正经反问,“男欢女爱,这不算过分吧?”作为男女平等制度下成长起来的人,会很看不惯他这种对待感情的态度,花心大少,三观也歪,但他确实敢直面自己的“劣根性”,坦率不装。


起底蔡澜:凭啥令金庸羡慕,让陈晓卿尊为食神?王朔:尬吹瞎捧啥

他也存有他自己的下线观。他那么多女友,可是从未听说他闹过绯闻;他对“道友”李敖,也很是不屑,认为分手就分手了,干嘛老把旧爱疮疤都挖出来说,“不是人,男人不能做这样的事”。他不是道德模范,逃不过“油腻男” 之讥,但不容易让人讨厌。

世间那些所谓正人君子,表面言之凿凿,背地里荷尔蒙漫溢,暗戳戳的猥琐至极,至少他不是这等货色。


不必隐瞒,我其实挺羡慕这位前辈的。潮州,岭海名邦,自古才人辈出,可就是没有这种斜溢人物。稍涉夸张地说,以中国之大,也只有一个蔡澜。

起底蔡澜:凭啥令金庸羡慕,让陈晓卿尊为食神?王朔:尬吹瞎捧啥

想蔡公一生,游戏人生,行藏自在,直如古龙笔下人物,何等快意舒爽。吃饭抽烟喝酒泡妞,逢雨便听雨打芭蕉,落雪就搬红泥火炉浅斟,寂寞无妨弹剑放歌,雅也好,俗也罢,江湖子弟江湖老,真正自专快意生涯。

他似乎是从来不懂愁为何物的,永远满脸堆笑。再穷,再落魄,再不顺心,不经意路过苍蝇馆子,只要里边坐着个风姿绰约的老板娘,有还份可口的小菜,就能开怀到要当街啸歌。此等人生,金庸古龙都写不透,试问世间几人能及?

起底蔡澜:凭啥令金庸羡慕,让陈晓卿尊为食神?王朔:尬吹瞎捧啥

这才是蔡澜先生,真正逈出一时,让人翕然推服的地方。他不一定是名副其实“食神”,但必是无尽俗世中的“ 高人胜士”。我表面上苛责乡前辈不少,可想及此点,必脱眼镜敬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