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怒症是全球性的精神疾患 需要專業應對

路怒行為在日常駕駛中十分常見,已成為全球性的精神疾患和安全威脅。路怒症的主要表現有哪些?駕駛人為什麼會路怒?

由路怒引發的交通事故和治安案件時常成為新聞熱點的“常客”,但路怒症不僅包括這些,其涵蓋範圍要更加廣泛。實際上,我們在日常駕駛中遇到的很多小摩擦,如刻意提速阻擋他人超車併線、超車後有意降低車速阻擋後車、鳴笛或閃遠光燈催促前方車輛,都是十分常見的路怒行為。隨著機動車的快速普及,人們生活節奏大幅加快,路怒症已成為全球性的精神疾患和安全威脅。

路怒症是全球性的精神疾患 需要專業應對

路怒行為普遍存在,嚴重危害道路交通安全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曾在2015年隨機抽取北京、上海、廣州三個城市900位駕駛人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約35%的駕駛人承認自己屬於“路怒族”。如果按照這個比例來推算,全國4億多駕駛人中路怒人群數量可能超過1億。

美國的路怒駕駛比例遠高於我國。據美國汽車協會(American Automobile Association,簡稱AAA)交通安全基金會2016年的統計數據,近80%受訪駕駛人在過去一年內至少有一次是在憤怒中開車或有過攻擊性駕駛行為或在駕駛過程中爆發了路怒症。

另據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數據,與攻擊性駕駛相關的致命車禍從2006年的80起上升到2015年的467起,增速近500%。美國一個追蹤槍支暴力的非營利性新聞機構“追蹤”(The Trace)通過調查發現駕駛人以揮舞槍支形式表達威脅或向另一名駕駛人或乘客開槍的事件數量也從2014年的247起上升到2016年的620起。該機構在2017年上半年就追蹤到了325起類似事件,換句話說,幾乎每天都會發生兩起。

據美國有線電視網(CNN)2019年9月初的一則報道,威斯康星州一位正教孩子開車的母親因為與一輛路過的車發生了輕微碰撞而與對方駕駛人激烈爭執,最終學習開車的孩子被開槍打死。這類事件幾乎每個月都在上演。

暴力行為與危險駕駛是常見的路怒症表現形式

通過美國汽車協會交通安全基金會的調查數據可以看到,路怒症經常表現為帶有暴力傾向的行為:

●51%受訪駕駛人曾故意尾隨、緊逼前方車輛。按照這個比例來算,全美有1.04億駕駛人曾開車撞擊其他車輛的保險槓。

●47%受訪駕駛人曾對其他駕駛人大喊大叫。換句話說,9500萬名駕駛人曾對他人咆哮並口出穢語。

●45%駕駛人曾在憤怒或煩惱中鳴笛。這意味著有9100萬駕駛人曾使用喇叭表達憤怒。

●33%駕駛人,即6700萬駕駛人曾對路人做出過下流手勢,其中還包括兒童。

除此以外,有些路怒症還表現為危險駕駛行為:

●24%駕駛人,即4900萬駕駛人,曾試圖阻止另一輛車改變車道,其中一半駕駛人實際上故意切斷了另一駕駛人的路線。

●4%駕駛人,即800萬駕駛人,會出於憤怒走出自己的汽車與其他駕駛人對抗。

●大約3%,即600萬駕駛人會故意去撞擊另一輛車。

路怒症是全球性的精神疾患 需要專業應對

駕駛人路怒的原因

駕駛人開車時產生路怒行為的原因十分複雜,有些是駕駛人自身的原因,有些是道路或管理的原因。

1 情緒壓力過大

美國相關研究發現憤怒的駕駛人往往平常就很衝動易怒,習慣用攻擊性方式表達感情。這種情緒大多來自生活或工作,會導致駕駛人在開車時喜歡超速、近距離尾隨前方車輛、快速變更車道、插隊,進而引發交通事故。易憤怒的駕駛人往往更傾向於把錯誤歸結於他人,而不是檢討自己的行為。

還有一部分駕駛人經常處在情緒失控邊緣,因為一些不幸的生活遭遇,像失業、人際關係、金錢問題、脾氣、藥物導致的辨別能力下降等,導致駕駛人心理失衡、情緒失控。處在情緒失控邊緣的駕駛人在車廂這樣一個相對封閉的隔離空間裡開車,與外人保持著一種天然的距離,一旦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更容易做出一些平常與他人面對面時不會做出的行為。

2 睡眠嚴重不足

路怒症的另一個誘因是睡眠不足,這與現在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所帶來的壓力有很大關係。有統計發現三分之一的美國人睡眠不足,當他們在睡眠不足時開車上路,其結果往往是災難性的。根據美國汽車協會交通安全基金會的研究,當駕駛人睡眠時間比正常少1到2小時的時候,其風險控制水平竟與血液裡酒精含量剛超過法定限值的駕駛人一樣,這會導致事故發生風險增加一倍。

該項研究還發現睏倦導致的交通事故數量比美國聯邦公路管理局的估計高8倍,因此他們的研究結論是:保證睡眠充足是一項保障安全駕駛的重要手段。

聯想到我國,即便在經濟困難時期,仍然給司機班專門準備了供睡覺休息的宿舍,這其實是一項重要的安全措施。隨著汽車的普及,駕駛早已經不再是一種高級技能,於是為職業駕駛人提供良好休息條件的好傳統也丟失了,甚至為駕駛人提供條件和制度以防疲勞駕駛的重要性也連帶被忽略。

3 其他原因

駕駛人開車時獨處於封閉空間,這也容易導致路怒行為。當人們面對面相處時,很多粗魯行為並不容易出現,但許多駕駛人在開車時會下意識覺得是車輛而非自己在做這些粗魯行為,並不需要因為自己的魯莽行為而尷尬地面對對方的目光,所以在行為約束意識上少了一層禁忌。

此外,從道路和交通管理角度講,長時間等待信號燈,擁堵導致失去耐心而侵犯他人路權,缺乏有效預告、解釋和疏導手段的臨時交通管制措施等都可能會刺激情緒不穩定的駕駛人,進而引發路怒症。

避免路怒症發生的幾點建議

研究發現,路怒症是一種突發性精神疾患,需要更專業的應對。對駕駛人來說,避免路怒的最佳方式是在第一現場就避免它的發生,具體做法很多,只列出幾點較為專業的建議:

●保障充足的睡眠。

●減少自己的緊張情緒,比如在出行前留出充裕的時間。

●做有禮貌的駕駛人,不要忽視其他駕駛人的存在和需要。

●再著急也不要強行插隊。

●開車時永遠不要分心,即使遭遇堵車和非常低的車速。

●在夜間尾隨車輛和會車時不要使用遠光燈。

●不要讓路怒衝突升級,退一步海闊天空。

●如果遇到對方的激烈威脅,最好的方法是把車開到慢車道上讓對方通過,不要搖下車窗或下車與對方爭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