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为何爱发脾气?皮亚杰揭开真相,认知疗法告诉你:娃要这样引导

●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一个人沉浸在某种情绪状态中时,会有一段时间无法接受跟当下情绪感受不一样的信息。也就是说,对于一个正在发脾气的孩子来说,这时候父母说的道理、劝诫,和他生气的情绪场是不一样的,所以孩子也就很难听得进去。需要另外找一条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

娃为何爱发脾气?皮亚杰揭开真相,认知疗法告诉你:娃要这样引导

引子

昊昊今年才4岁,自从刚学会说话起,只要有什么事情不顺他的心意就会大发脾气。这不,在前几天他又因为一件事情发起脾气来。

  • 妈妈:“昊昊,晚餐想吃点什么啊?”
  • 昊昊:“我想吃肯德基。”
  • 妈妈:“昨天已经刚吃过一次了,肯德基偶尔吃吃是可以的,但不可以经常吃,而且晚餐要少吃油炸和热量高的食物,尽量清淡一些,妈妈今晚给你准备了清蒸黄瓜鱼、香菇肉丝、清炒芦笋,还有山药炒黑木耳等,可以吗?”(妈妈给孩子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 昊昊:“我就是要吃肯德基!”(孩子开始激动了)
  • 妈妈:“妈妈不是告诉过你,晚餐不能一直吃肯德基吗?昨天才刚吃的……”(妈妈给孩子耐心地解释)
  • 昊昊:“我不管,我不管,我就是要吃肯德基……”(孩子开始来气了)
  • 妈妈:“你这孩子,要说几次才肯听话啊?你再闹,以后妈妈都不给你吃肯德基了。”(妈妈这时忍不住提高了嗓门怒斥孩子)

听到晚餐不能吃肯德基,昊昊小朋友觉得自己的希望破灭了,激动得大吼大叫、拳打脚踢的,不断挑战着妈妈的底线。

这样的场景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这也导致父母每一次都要给小凯严厉的批评才能止住孩子的脾气。虽然在父母大发雷霆之下,孩子暂时会收敛住自己的激动情绪和行为,可以当类似的情况再发生时,昊昊依然是我行我素,甚至还愈演愈烈,导致父母也必须采取更严厉的态度、动用更严格的惩罚才能奏效。

娃为何爱发脾气?皮亚杰揭开真相,认知疗法告诉你:娃要这样引导

昊昊父母当然也意识到这种管教方式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问题,同时,他们也担心这种管教方式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可面对昊昊暴躁的脾气、失控的行为,他们也实在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去应对。可以说,孩子爱发脾气,是很多父母在孩子教育上的一个痛点。

01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孩子为什么这么敏感:不知道怎样表达情绪

类似昊昊小朋友这样的问题,在现实中经常会看到,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商场、餐厅等公共场所,常常可以看到有些孩子闹起脾气来一发不可收拾的场景。

也因为管教方式没有及时跟上,造成一些孩子在行为上更加敏感和叛逆,以致成为困扰不少父母的一个教育问题。

事实上,要帮助孩子改善发脾气的状况,必须先了解为什么有些孩子比较容易生气,一生起起来总是一发不可收拾。我们不妨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他们为什么这么敏感和叛逆。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著名的“三山实验”得出一个结论,即2~5岁的孩子,正处于道德发展的“自我中心阶段”。

换言之,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其独立意识开始萌芽。体现在他会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但是自身能力又暂时跟不上,在这两者之间产生了某种错位和脱节,而愿望与实际能力的错位和脱节,使得他们更加容易敏感和叛逆,这就为情绪的不稳定埋下了伏笔。

如果他们的想法和愿望一旦无法实现时,内心不免就会产生出一种挫败感和无力感,又无法用合适的语言去描述和表达这种情绪,他们就会用发脾气的方式来表达。

娃为何爱发脾气?皮亚杰揭开真相,认知疗法告诉你:娃要这样引导

此外,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孩子想做的事情受到阻碍时,最原始的情绪反应就是生气,这从一个著名的心理研究实验中已得到证实。

这项研究是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约翰 • 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发起的。他为了研究儿童情绪反应的条件,找出爱发脾气的根源,曾经做过一个实验。通过这个实验,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当儿童的活动被阻止的时候,就会引起儿童的愤怒反应。这个反应即使是在新生儿的身上,也有非常明显的体现。

皮亚杰和约翰 • 华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揭开了孩子爱发脾气的真相,这也为我们下一步采取何种方式的管教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心理学上的依据。

当然,我们不能止步于了解真相,还需要更为有效的管教方式来帮助孩子克服这一心理上的难题。这是因为,如果缺乏有效的管教方式来引导孩子学会调节情绪,孩子生气的情绪很快就会引发出攻击行为,包括言语和动作上的。这些言语和动作,是用来对抗那些阻碍孩子的事情,比如对抗父母的批评和指责,让自己得到想要的结果。就如同前面案例中的昊昊那样,意图想通过发脾气来对抗父母,得到自己想要的肯德基。

我们还要关注到一个现实问题,就是有些情绪反应比较强烈的孩子,不论事情大小,都会用一些强烈的方式来宣泄他的情绪。心理学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如果孩子习惯以强烈的方式来表达生气、愤怒,不但没办法缓解情绪,反而会越来越激动,甚至出现失控的行为。虽然强烈的反应有助于让父母注意到他的状态,但孩子强烈的情绪反应也容易引发父母的不舒服,而这种火上浇油的互动,很难帮助孩子缓和情绪。

娃为何爱发脾气?皮亚杰揭开真相,认知疗法告诉你:娃要这样引导

同时,另外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我们也不能忽视,那就是孩子也会从父母不合时宜的回应中,学到以激动的方式来回应别人的强烈情绪,造成恶性循环,更让人觉得他脾气暴躁。

其实,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可归结为一个问题:孩子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02 父母其实可以这样做

如何帮助孩子管理好情绪?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通常,面对像昊昊这样的情况,父母多半会先试着和孩子沟通,又因为不了解孩子生气的原因,所以常会以询问的方式,来帮孩子找到源头、解决问题。殊不知,对于还处在生气状态的孩子来说,一直被问问题,自己又讲不明白,情绪往往会更加不稳定,也更容易激起父母的怒气,引爆亲子关系间的冲突,最后以相互吼叫或孩子受到责罚而草草收场。

因此,面对孩子发脾气,父母可以尝试着改变自己的习惯做法,试着掌握以下三个原则,帮助孩子更好地管理好情绪,把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减少爱发脾气的现象。

1、借助艾利斯认知疗法,理解和接纳孩子的不良情绪

发脾气的孩子通常最容易引发父母的不愉快,就算本来没有生气,心里还是会非常不舒服,所以就想好好地教导孩子,在管教时也难免会以大声、严厉等强硬口气展现在孩子的面前。

面对父母的强烈反应,有些孩子可能因为惧怕而暂时就范。但有些原本情绪反应就比较负面、强烈,又总是坚持很久,不易转移的孩子,通常回应强度会变得更大,也更无法达到父母原本的管教目的。因此,在教导孩子之前先帮助孩子缓和情绪,是父母面对爱发脾气的孩子时最重要的一步。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 • 艾利斯提出的认知疗法在家庭教育中使用非常广泛,许多人将其比作为帮孩子“心灵按摩”,而心灵按摩的第一步,就是对孩子的理解和接纳。

娃为何爱发脾气?皮亚杰揭开真相,认知疗法告诉你:娃要这样引导

当遇到孩子发脾气,父母以“我知道......”这样的句式作为与孩子对话的开头,这是缓解孩子发脾气的第一步回应,实践证明,这种理解和接纳能很快起到阻止孩子发脾气的效果。

所以,面对孩子突如其来的情绪时,父母首先要了解原因,然后正视、接纳他们的情绪就好。具体来说,可以用较轻柔的语气以及较温和的态度来回应孩子。温和坚定的语气和态度,会让孩子的不良情绪得到化解和安抚,进入平静的状态。

借助艾利斯的“认知疗法”,可以实现帮孩子走出自我,学会合理表达情绪的目的。当孩子学会在任何时候都能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时,也就远离了爱发脾气的坏毛病了。

2、先处理好孩子的坏心情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一个人沉浸在某种情绪状态中时,会有一段时间无法接受跟当下情绪感受不一致的信息。也就是说,对于一个正在发脾气的孩子来说,这时候父母所说的道理、劝诫,和他生气的情绪并不是在一个“频道”上,所以此时孩子一般很难听得进去父母的意见。

相信父母可能早就发现,当孩子生气时对于你讲的道理,孩子不仅听不进去,还会想尽办法为自己的生气辩驳。此时,孩子最需要的就是情绪上的陪伴,直到他的愤怒激动的情绪得以消散,所以,除非事关重大,非得马上解决孩子生气的事情,否则最好是先处理好孩子的心情,以共情的方式来缓解孩子的情绪。比如,对孩子说:

  • “我知道你很生气……”;
  • “你看起来真的快要气坏了……”
  • “我很理解你此时的心情……”
  • ……

等到孩子的情绪得到缓和了,再和孩子谈论如何处理事情,解决问题。

娃为何爱发脾气?皮亚杰揭开真相,认知疗法告诉你:娃要这样引导

3、引导孩子放松身心

当孩子处在愤怒的情绪中时,身体会不自觉地发生一些生理上的变化,包括血压上升、体温上升、肌肉紧绷等。面对孩子的这些身体反应,父母可以通过一些身体上的拥抱和肢体上的按摩等方式,来帮助孩子放松身体,使孩子生气的情绪随着身体的放松而变得较为缓和、平静。

比如,试着轻抚孩子的背部,抚摸他们的肌肤,顺着脊椎两侧轻拍慢扶,或是轻拍他们的后背;也可以轻轻按摩孩子的双臂,并用轻柔的话语安抚孩子,让他们紧绷的身体放松下来。

除此之外,对各种负面情绪都适用的腹式呼吸法,也有助于帮助孩子放松紧绷的身体,停止哭闹,恢复平静。

03 父母千万不要这样做

1、对孩子发更大的脾气

心理学家保罗 • 艾克曼曾说:“生气是最危险的情绪!”这句话不管是对孩子还是对大人都适用。

当一个人生气时,除了会攻击他人的行为,还会激怒别人。在亲子关系中也是如此,父母在管教发脾气的孩子时,出发点固然都是想帮助孩子尽快恢复平静,理性面对问题,但如果连父母自己也发了更大的脾气,结果不仅无法帮助孩子学会调整生气的情绪,还会给孩子起到了一个错误的示范作用,导致孩子更容易暴怒失控。

正确做法是尽可能地保持理智的头脑,不被孩子的生气情绪带着走。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也不是不可以做到。

娃为何爱发脾气?皮亚杰揭开真相,认知疗法告诉你:娃要这样引导

比如,父母在平时多学习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避免自己发更大的脾气,譬如多注意自己的感受状态,建立多元丰富的情绪调节方法,或者在碰到孩子发脾气时,先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 “孩子今天怎么了?”
  • “孩子的情绪遇到了什么问题?”
  • “我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缓和情绪?”
  • ……

在孩子每次发脾气之后,父母如果都能养成这种自我对话的习惯,自然能平和自己的心态,就能更好地陪伴孩子回归平静,为孩子做更好的情绪管理的示范。

2、只求在当下解决问题

父母常会在“不希望对孩子有求必应”“不想要孩子脾气爆发”之间左右为难,特别是面对孩子在公共场所爆发脾气的情景,面对众人“关切”的目光,父母更是感到一种尴尬和纠结不已的难受,相信有很多人都体验到那种难受。

而为了尽快解决自己心里的难受,很多父母一般都会放弃冷静处理问题的做法,可能会采取比较快速的解决方式,像放宽标准直接满足孩子的需求,哪怕是不合理的需求;或者采用威胁性的高压手段,要求孩子不再胡闹等等。

这么做虽然能获取一时的效果,如拿到东西的孩子马上就不生气了;或者被父母严厉斥责之后孩子不敢再闹腾了,但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一般而言,前一种让步妥协的做法,会导致孩子从中学到“只要脾气闹得够大够久,就能得到想要的东西”;而后一种方法,则会让孩子误以为生气是不对的,但孩子若长期处在过度压抑、敢怒不敢言的状态下,等到情绪积累到无法忍受的极限时,孩子可能会爆发出更强烈的情绪反应!

事实上,被盛怒情绪掌控的孩子是难以马上冷静下来的,也难以做到理性思考。如果父母想要在当下就把事情通过沟通来解决掉,一般没什么效果。对孩子耐心地陪伴和等待,不要着急着解决问题,孩子才有机会以自己的节奏消化不良的情绪。

娃为何爱发脾气?皮亚杰揭开真相,认知疗法告诉你:娃要这样引导

3、对孩子采取疏离式的隔离

有些父母在察觉到自己的情绪快要失控,或者担心孩子继续闹下去,可能会出现失控的攻击行为时,会采取一种空间上的隔离,比如,让孩子去某个角落或某个房间,坐在特定的椅子上或罚站等隔离方式,让孩子先冷静一下。

“隔离”是处理行为困扰常用的且有效的方法,但是,如果把孩子“隔离”在无法接触到大人的环境中,或者把孩子关在密闭、黑暗的空间,如厕所等,则是一种不恰当的做法。因为,这样会让孩子特别是年幼的孩子在心里产生不必要的恐惧和不安,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

除了空间上的隔离,有些父母还会以情感上的疏离来警告孩子,要他控制生气的情绪,常见的反应如:“你再生气,我就不理你了,我也不爱你了!”或者在孩子生气时,采取不理会、不回应的冷漠态度,这些看似效果明显的方式,实质上都是以破坏孩子的安全感为代价来换取孩子不发脾气,这样做反而会使孩子更容易发脾气,在教育效果上是适得其反的!

结语

常常爱发脾气的孩子看似很“刚”,实则他们的内心是很脆弱的,最需要的是父母温柔以待。

父母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选择和想法,多关注孩子的需求,让孩子在情绪风暴来临时,能感受到父母的理解与接纳,体会到父母的温暖和爱。让他有更多的勇气去面对任何的困难和挫折。这样,孩子就会知道:发脾气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也许用不了多久,那些爱发脾气孩子能停止住心灵的浮躁不安,回归到平静的那一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