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益陽赫山蘭溪大米歷史:共賞千年水稻文化(一)

赫山蘭溪,位於益陽市赫山區(原益陽縣)資水尾閭,因地居蘭溪河流域而得名。公元前221年,秦置益陽縣,歸屬長沙郡,蘭溪地域屬益陽縣管轄。從秦至今,蘭溪從屬益陽縣(現為赫山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2005年,蘭溪區境共設有三鎮三鄉:即龍光橋鎮、蘭溪鎮、八字哨鎮、千家洲鄉、羊角鄉、鳳凰湖鄉。

發現益陽赫山蘭溪大米歷史:共賞千年水稻文化(一)

蘭溪水稻種植歷史悠久,是國家重要的糧倉。蘭溪乃益陽膏腴之地,主產稻穀,據考古發掘,距今六千年前,先民就休養生息於洞庭湖濱的蘭溪一帶,逐水草而居,依崗面水,從事漁獵和農耕,漸而形成若干個居住點。春秋戰國時期,益陽屬楚,境內人口逐增,並沿資江兩岸向西擴展,成為楚國屯兵儲糧據點。在鳳凰湖考古發掘的屬商代至西周文化的[靈官洲遺址]和屬示周文化的[柿山咀遺址],均發現周邊為稻田。與蘭溪水稻生產有關"早禾村的傳說"流傳至今已1100年了。

發現益陽赫山蘭溪大米歷史:共賞千年水稻文化(一)

天順年間(1457--1564),蘭溪在現新杉村南塘咀建積穀倉,號稱糧莊,蘭溪地域響糧交納於此倉。1949年8月,"益陽縣人民政府"成立,隨即成立"益陽縣糧食倉庫",借徵糧食支前,全縣共借徵糧食500餘萬斤,蘭溪區完成借徵稻穀55.5萬斤。1950年,第一批國家糧食倉庫先後建成,計11棟,容量4400萬斤。在蘭溪設有第三倉庫。1951年益陽縣共有公糧倉庫116處、383棟、容量4073.3萬斤,其中蘭溪區有公糧倉庫25處、30棟、容量699.3萬斤。1969年蘭溪區的稻田種植面積為159956畝(6933公頃),1982年稻田面積為171278畝(11418公頃),佔總面積的44.5%。2004年蘭溪區的稻田面積為15907公頃、年產稻穀91483噸,為蘭溪大米提供了充足的原糧。1983年1月益陽縣(現為赫山區),被列入全國首批商品糧生產基地試點縣,先後五次被評為國家糧食生產先進縣,2010年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標兵。

發現益陽赫山蘭溪大米歷史:共賞千年水稻文化(一)

2019年益陽赫山蘭溪又是一個豐收年,伴隨著政府打假力度的加強,赫山蘭溪用厚重的稻米歷史和無盡醇香來詮釋餐桌上最好的食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