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益阳赫山兰溪大米历史:共赏千年水稻文化(一)

赫山兰溪,位于益阳市赫山区(原益阳县)资水尾闾,因地居兰溪河流域而得名。公元前221年,秦置益阳县,归属长沙郡,兰溪地域属益阳县管辖。从秦至今,兰溪从属益阳县(现为赫山区)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2005年,兰溪区境共设有三镇三乡:即龙光桥镇、兰溪镇、八字哨镇、千家洲乡、羊角乡、凤凰湖乡。

发现益阳赫山兰溪大米历史:共赏千年水稻文化(一)

兰溪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是国家重要的粮仓。兰溪乃益阳膏腴之地,主产稻谷,据考古发掘,距今六千年前,先民就休养生息于洞庭湖滨的兰溪一带,逐水草而居,依岗面水,从事渔猎和农耕,渐而形成若干个居住点。春秋战国时期,益阳属楚,境内人口逐增,并沿资江两岸向西扩展,成为楚国屯兵储粮据点。在凤凰湖考古发掘的属商代至西周文化的[灵官洲遗址]和属示周文化的[柿山咀遗址],均发现周边为稻田。与兰溪水稻生产有关"早禾村的传说"流传至今已1100年了。

发现益阳赫山兰溪大米历史:共赏千年水稻文化(一)

天顺年间(1457--1564),兰溪在现新杉村南塘咀建积谷仓,号称粮庄,兰溪地域响粮交纳于此仓。1949年8月,"益阳县人民政府"成立,随即成立"益阳县粮食仓库",借征粮食支前,全县共借征粮食500余万斤,兰溪区完成借征稻谷55.5万斤。1950年,第一批国家粮食仓库先后建成,计11栋,容量4400万斤。在兰溪设有第三仓库。1951年益阳县共有公粮仓库116处、383栋、容量4073.3万斤,其中兰溪区有公粮仓库25处、30栋、容量699.3万斤。1969年兰溪区的稻田种植面积为159956亩(6933公顷),1982年稻田面积为171278亩(11418公顷),占总面积的44.5%。2004年兰溪区的稻田面积为15907公顷、年产稻谷91483吨,为兰溪大米提供了充足的原粮。1983年1月益阳县(现为赫山区),被列入全国首批商品粮生产基地试点县,先后五次被评为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2010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

发现益阳赫山兰溪大米历史:共赏千年水稻文化(一)

2019年益阳赫山兰溪又是一个丰收年,伴随着政府打假力度的加强,赫山兰溪用厚重的稻米历史和无尽醇香来诠释餐桌上最好的食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