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康有为与教科书上的相差巨大,他的功绩为何被夸大?

康有为是清末维新派领袖人物,著名的功绩有,发动公车上书,与梁启超一同领导了戊戌变法,在历史的教科书当中更是以正面人物的形象​以示人,不仅学生众多,名望也非常的高,因为是广东南海人,所以一直有"南海圣人"的称号,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许多人都知道了中国有一个康圣人。

历史上的康有为与教科书上的相差巨大,他的功绩为何被夸大?

在教科书上给康有为的评价多为正面积极,而外人看来,康有人也一直是清末民初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到了19世纪这最后的几年时光,他还领导了中国知识界的启蒙运动。在1895年公车上书之后,他通过上书与进谏的方式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革命。在康有为之前,从来没有那么一个思想家,敢把改革中国政治体制的想法向皇帝提出。在我国的历史上,他是提出了政治体制上中西结合的第一人,也是最提在中国科学方法立宪政体。此外,他所编写的一些书籍,像是《大同书》,在很大程度上揭露了社会黑暗,不仅有助于否定封建的纲常名教,倾诉人民苦难,甚至还提出了非常多见解,这与中华民族的觉醒有着深远意义与正面的作用。

历史上的康有为与教科书上的相差巨大,他的功绩为何被夸大?

那么说到这里,康有为与教科书上所描述的形像,究竟有何不同呢?

第一,攀附权贵。康有为的仕途一开始并不顺利,不过他一直没有中断在京城的活动,为了攀附翁同龢,康有为在游历了京城之后,编写了《广艺舟双楫》一书,将翁同龢父子给吹捧成了大书法家,而翁同龢因此非常的高兴,不仅接见了康有为,还将他推荐给光绪帝。除了喜欢攀附高官之外,康有为每一次进京之后,都会给京官写信讨钱,如果有人给他十二两银子,那么就会称之为大贤,如果给的是八两,那就是大君子了。

第二,著作抄袭。《新学伪经考》与《孔子改制考》都是康有为最出名的代表作,在后世更是被捧之为国学名著,但在后来,被涉嫌抄袭了张之洞门生廖平的《知圣篇》和《辟刘篇》。康有为曾经拜访过广州一位经学大师,而在书中的观点许多都与大师一致。

历史上的康有为与教科书上的相差巨大,他的功绩为何被夸大?


第三,提倡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可是自己却妻妾成群,且处处留情。被康有为一直被称之为改良主义者,原因在于他一直在中国高喊要废除一夫多妻的陋习,倡导像西方一样文明的一夫一妻制。但是他自己却先后娶了五任妻子,而且每一任妻子的年纪都非常的小,不是18岁就是19岁,特别是在他62岁的时候,还娶了19岁的女孩子作妾,这真是让人有点大跌眼镜了。这么大的年龄差在当时看来没有什么,不过要是在西方文明里,恐怕也是行不通的吧。他一面倡导着西方的文明,可是轮到自个身上,可是一点也没有践行。

第四,"公车上书"真实性存疑。根据史料记载,在1895年,康有为发动了十八省一千二百多举人联名公车上书,但实际上并没有这回事,人数是虚拟的。康有为在当时其实并没有真正的上书,只是在松筠庵门前联络了一些各地赴京的举人,一块商议着准备要上书罢了,不过终究还是没有实行,原因是因为,康有为从一个太监那里得知,他已经高中进士,而如果他再带头上书,那么他的进士是势必要取消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马上又临近脱逃了。

历史上的康有为与教科书上的相差巨大,他的功绩为何被夸大?

第五,“出国诈骗”。在教科书上记载,康有为流亡到了国外之后,到处进行演讲,为了营救光绪帝作准备,不过在历史上,他其实只是伪造了自己与光绪帝的合影 ,还有衣带诏,再利用海外华人的爱国之外,欺骗他们自己要回国营救光绪帝,他也因此筹集到了一千五百万元的巨款。

而康有为的功绩是否是被夸大的呢?人们对于康有为的评价是否太过于苛刻,相信时间一定会给我们一个真相,而我们也一定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康有为。

余英时先生曾在讲述宋代政治文化时说道,假如将士大夫分成两阶层,一层则为职业官僚,另外一层则是弘延自命。如果这样的模式用于清末,康有为则显然属于体制外的知识分子了,不过在此类人身上,也会有目标与责任,还有逃离不开的性格缺陷。康有为既是理想之"圣人",又为一实践之庸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