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神白起:由伊阙之战分析白起的作战特点

白起出生于眉县,祖上是秦国王族嬴家的人,他的祖上公子白在争夺继承权时失败了,可能是由于失败后一赌气,不要这姓了,他们那一支就改姓白了。

到了白起的父亲这时,老白特别喜欢魏国名将吴起,遂给儿子起名白起。

杀神白起:由伊阙之战分析白起的作战特点

他不知道,他儿子的这颗将星,要比他偶像闪亮的多。

白起从小就展露出了与众不同的一面,不爱说话,静的出奇,但只要有动作,又雷厉风行,快的让你反应不过来,总是一眨眼就找不着人了。

逢事有静气,决断不犹豫,白起从小就具备为将者的基本素养。

杀神白起:由伊阙之战分析白起的作战特点

白起在成长过程中,疯狂的迷上了金戈铁马。由于家住在陇西高原,他经常观察岐山(诸葛亮老杀出来的地方)附近的地形,脑子里模拟如何排兵布阵,实践不够还要恶补理论,将所有能找到的兵书战册都进行了自修。

杀神白起:由伊阙之战分析白起的作战特点

白起由于热爱军事,决定跳级参军,十五岁就进了部队。

在军中,白起表现出了有勇有谋的闪光点,屡立战功,被当时的丞相魏冉看中,在和白起进行了交谈后,魏冉觉得这个小伙子是个大才,于是将白起调到了自己的身边,开始培养。

公元前294年,38岁的白起升为统帅,兵出伊阙。

杀神白起:由伊阙之战分析白起的作战特点

战争起因

周赧王十九年(前296年),魏襄王和韩襄王在同一年去世,韩国、魏国局势动荡。周赧王二十一年(前294年),秦昭王派兵攻打韩国,秦国将领向寿夺取了武始(今河北省武安市南),左庶长白起夺取了新城(今河南省伊川县西南)。

杀神白起:由伊阙之战分析白起的作战特点

韩国派出使臣,赶往魏国,请求增援。秦国是共同的敌人,韩、魏又有同盟关系,魏王并没有作壁上观。魏王立即下令,命大将公孙喜(又名犀武)点齐人马,前去助战。于是魏、韩国君起倾国之兵对秦国进行反攻,东周也派兵加入魏、韩联军。

杀神白起:由伊阙之战分析白起的作战特点

白起的策略

伊阙地势险要,位于洛阳以南,是秦国东出中原的必经之道。伊水(南洛水支流)向北流入伊阙,从前大禹疏导此山以通水。两座山相对,远望好像门阙,伊水从中间流过,向北流,所以称为伊阙。韩国和魏国的联军之中,韩国军队势单力薄,韩军主将暴鸢希望魏国盟军军队打先锋。魏军主将是公孙喜,曾经追随孟尝君南攻楚怀王,西伐函谷关,他觉得韩军虽然战力不甚强,但是韩军不但弩强,其坚甲、美盾、青铜头盔、铁幕,也都精良,所以他希望韩军为前锋打头阵。

杀神白起:由伊阙之战分析白起的作战特点

白起站在伊阙的缓山坡上,眺望韩魏两军。韩军居前,其友军魏军的位置比韩军略错后,处于韩军侧面略后。情报兵带来消息,韩魏两军主帅貌合神离,军互相推诿、各自保存实力,谁都不愿先与秦军交战,都在等着对方先与秦军火拼,好坐收渔翁之利。

白起针对这种情况,决定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趁韩魏两军犹豫未决之际,白起布疑兵迷惑和牵制联军当中实力较强的韩军,然后集中优势兵力突然攻击较弱的魏军。

杀神白起:由伊阙之战分析白起的作战特点

作战开始

白起先派出了少量军队同韩军对阵,摆出要进攻韩军的架势,堆出无数旌旗拥在阵前,令敌人眼花缭乱。

由于伊阙地势狭隘,大量部队无法全面展开,韩军无法判断秦军人数而误以为秦军主力里三层外三层的前来进行决战。

韩国队不知虚实,被秦国疑兵牵制。

魏军由于殿后,保护侧翼,看到秦国人先来找韩国的麻烦,主帅公孙喜比较高兴,乐得坐山观虎斗。

杀神白起:由伊阙之战分析白起的作战特点

白起集结了精锐主力绕道联军后方,乘魏军不备,突然向魏军发起攻击。

由于主战方向判断错误,魏军毫无防备,被杀得措手不及,公孙喜情急之下被迫在伊阙山的狭隘地区仓促应战。

但因为地势狭窄,阵形根本来不及统一调度,仓促间,魏军只得各自为战。

阵型一被冲垮,魏军军心大乱,四散奔走。

冷兵器时代,尤其是步兵方阵对打,最重要的就是队形,一旦敌人从你最先没有布防的方向杀过来,队形就非常容易被冲垮。

冲垮了的前军自相踩踏,白起乘势掩杀,没有多长时间,魏军即被击垮,公孙喜等主要将领被俘。

杀神白起:由伊阙之战分析白起的作战特点

打垮魏军后,白起马不停蹄再从侧翼猛击韩军,韩军在得知其侧翼魏军被击溃后,军心不稳,此时面对前后夹击之势,士兵哗变,主帅控制不住颓势,军中的指挥系统已经无法传达到位。

军心浮动,前后被堵,韩军自己方寸大乱,主帅无法组织起正常的防御阵型,十四万大军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团散沙。

这时,白起率精锐投入战斗,大砍脑袋,韩国军队的侧翼完全暴露在强大的秦军主力面前,秦军前后猛烈夹击,一时间,韩国军队溃败而逃。

一般将领得胜后也许就到此为止了。

杀神白起:由伊阙之战分析白起的作战特点

杀神的歼灭战

白起,之所以作为超一流名将,在于他的杀手锏,是歼灭战。

当时的军事通识是孙武的“穷寇勿追”,商鞅老师也曾在《商君书》中写到“大战胜逐北无过十里”。

这样不容易受埋伏,而且由于当时都是步兵,追的永远没有跑的积极,而且一方开始掉头跑时往往是丢盔弃甲的怎么快怎么跑,追击方则开始各种收拾战利品,所以一般是追不上的。

杀神白起:由伊阙之战分析白起的作战特点

这有一个非常大的一个弊端:就是根本打不垮人家,因为敌人的有生力量不容易被歼灭

但歼灭战则不同,比方说魏河东区域,最多可以动员10万兵源,我一仗给他全打没了,河东地区短时间内就无法再组织起有效的反抗力量,我直接就可以吃下这块地方了。

白起将这一点看的比较透。

杀神白起:由伊阙之战分析白起的作战特点

当然,白起的歼灭思想是有着制度基础做后盾的,当时秦国的战功是拿脑袋算的,脑袋能换地换钱换地位,比捡战利品要有用的多,一场战役的胜利标准就是拿的敌方脑袋要比自己死的人多,所以也就导致士兵都非常支持白起。

此战最终斩首魏韩联军24万,白起以少胜多,闻名天下,升迁至国尉,同时,秦国东出门户被彻底打开,为今后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杀神白起:由伊阙之战分析白起的作战特点

白起的三大作战特点

从伊阙之战可以总结白起的三大作战特点:

一、作战不以攻城夺地为唯一目标,而是以歼敌有生力量作为主要目的的歼灭战思想,不留后患,战必求歼,这是白起最为突出的特点。

杀神白起:由伊阙之战分析白起的作战特点

二、为达歼灭战目的强调追击战,对敌人穷追猛打,较孙武的“穷寇勿追”等理论显然前进一步。毛泽东曾评价白起“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

杀神白起:由伊阙之战分析白起的作战特点

三、精确进行战前料算,不论敌我双方军事、政治、国家态势甚至第三方可能采取的应对手段等等皆有精确料算,无一不中,能未战即可知胜败(《战国策·卷三十三·中山》),故而太史公司马迁称赞白起为“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

杀神白起:由伊阙之战分析白起的作战特点

结语:纵观白起一生,大大小小70多场战役,非尝败绩,无愧于杀神之名,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纯粹和出色的统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