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說三國演義中的司馬懿真的中了空城計嗎?

諸葛亮一出祁山,馬謖就失了街亭,面對司馬懿的二十萬大軍,諸葛亮不得不走險棋上演了一出空城計。孔明先生對人性的挖掘還是很深的,他抓住司馬懿內心多疑的弱點,故意設此迷局。司馬懿果然是別人以為有,他就以為無,別人肯定無,他就以為有,一生謹慎的諸葛亮不可能鋌而走險,城中必有埋伏。

說一說三國演義中的司馬懿真的中了空城計嗎?

空城計打的就是時間差,心理戰,司馬懿方一猶豫,下令撤兵而去的當兒,諸葛亮便贏得時間逍遙自在地走人了。

所以,司馬懿再狡猾,還是中了諸葛亮的計。可是歷來有研究者不這麼認為,說是司馬懿看破了諸葛亮的計策,但故意不破城擒拿對手,是有更為深層的考慮,此時若拿下諸葛孔明,自己的腦袋也長不牢了。曹魏皇帝勢必要卸磨殺驢,順手收回兵權。

說一說三國演義中的司馬懿真的中了空城計嗎?

這種說法歷來被許多人認可,司馬懿完全能夠掌控其中的得失。後熱的驀然回首,能發現許多的歷史新視覺。但,犯了主觀猜想之病就很難勉了。

說一說三國演義中的司馬懿真的中了空城計嗎?

從《三國志》等文獻記載,諸葛亮駐守陽平關(今陝西省勉縣西)時,派魏延領大軍東出攻魏,自己留萬人守城。不料司馬懿帶著二十萬大軍要迎敵魏延時,卻同魏延兵馬對不上陣,差不多是擦肩而過了。一直來到陽平關前,離城只有六十里時,諸葛亮方才發覺。這時候,要把魏延追回來已無可能,自己趕向魏延軍中也已經來不及。於是諸葛亮用了一招險棋,就叫軍中數人出城灑掃,擺了一個空城計。司馬懿引兵來到,看見這情況,認為孔明平日謹慎持重,城內必有伏兵,便引兵退守山間。到了次日,孔明大笑對部屬說,司馬懿怕我的伏兵,已經退走了。探子外出打探,果然不錯。這才帶領著人馬輜重安全退走。

這個故事,《注三國志》的裴松之曾加以駁斥,認為即使司馬懿懷疑有伏兵,自己的二十萬大軍正可以駐留附近,觀察虛實,何至於就立即退走?這的確是個問題,但兩強相遇智高者勝,勝在了一念之差,那一刻司馬懿的思路明顯就是慢了半拍。不過,事後司馬懿對他的兒子司馬昭說:他們的最大敵人不是蜀漢諸葛亮,而是曹魏政權內部。這句話怎麼理解呢?

說一說三國演義中的司馬懿真的中了空城計嗎?

其一,他確實看破了空城計,但為了自身的安全,沒有進城捉拿諸葛亮,故意退兵,做出中計的樣子,要給曹魏的皇帝和對手們看,告訴他諸葛亮確實不是好惹的,神鬼莫測,不小心就會鑽進他的套子裡去,咱司馬老哥不幹!

其二,司馬懿自己給自己找個臺階兒下,作為諸葛亮的最強對手,曹魏的兵馬大元帥,他沒有辦法在幾十萬將校面前認錯,把它說成是自己故意放了諸葛亮一馬,既顯得自己老謀深算,又不丟一點兒面子。若說司馬懿大軍師老奸巨猾,真的一點兒也不冤枉他。

說一說三國演義中的司馬懿真的中了空城計嗎?

其三,蜀漢兩軍的交鋒,並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分出勝負的,必須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司馬懿沒有想一次戰鬥就讓諸葛亮俯首稱臣,他要在多回合的對峙中找到破敵的辦法。何況他佩服諸葛亮的智謀之高,戰術多變,對付他需要超過尋常的耐心和判斷力。也許,決定勝負的不是一兩次對壘的誰勝誰敗,誰能夠沉得住氣,誰才會笑到最後。

說一說三國演義中的司馬懿真的中了空城計嗎?

其四,司馬懿的大目標不是戰勝蜀漢諸葛亮,也就是滅蜀不是他的終極目的,而他最終是要取代曹魏,一統天下。他的這個野心諸葛亮估計到了,所以,才敢跟司馬懿玩一玩險棋。從這個意義上講,諸葛亮是司馬懿奪取曹魏大權的最佳搭檔,輕易不能失去。這個對手戲越是精彩,曹魏政權越是放鬆警覺,自己的強大就有掩護。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司馬懿可謂深得其藝術精髓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