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歎為觀止”

歎為觀止

成語“歎為觀止”


【點擊】

嘆:讚賞;觀止:看到這裡就夠了。指讚美所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

【成語溯源】

語出《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以加於同感於此矣,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

【解讀】

公元前544,為了表示吳國的友好,吳王派季札出訪各諸侯國。到了魯國,季札向魯君表達了來意。禮儀完畢,魯君請他觀樂。演奏《周南》和《召(shào)南》,季札說:“美啊!雖辛勞但無怨言,從音樂中聽出,這是周朝王業創建初期。”樂工演奏《衛風》,季札說:“美啊!雖遭坎坷但其精神不困頓頹唐,我聽說衛康叔,衛武公的德行就是如此,這是《衛風》吧?”演奏《鄭風》,季札說:“這個國家恐怕要滅亡吧?歌聲反映出這個國家政令苛細,人民難以忍受。”又演奏《小雅》、《大雅》,季札說:“樂曲寬緩,和諧安樂,這是周文王的美德!”看到舞《招(shào)箾(xiāo)》,季札就知道這是最後一個了,說:“上天覆蓋著眾生,大地承載著萬物,這表現的一定是舜的美德,沒有更高的了。觀樂就到這裡吧,如還有別的音樂,我不敢再欣賞了(歎為觀止)。”魯人對季札的學識和禮貌大加讚賞,把他的話寫進了史冊。

【運用舉例】

1、短篇小說,中篇小說,源源而出,無限地豐富多彩,無不精彩絕妙,令人歎為觀止。(左拉《在莫泊桑葬禮上的演說》)

2、宇航員太空行走因危險而壯觀,美國航天飛機上傳來的宇宙圖像宛如超級雜技,體現尖端科學工作“天人合一”的境界,歎為觀止。

【相關鏈接】

近義成語:拍案叫絕

【解釋】:拍桌子叫好。形容讚賞至極。語出唐人田穎的《博浪沙行序》:“不禁拍案呼奇。”意思是禁不住拍著桌子,大喊奇妙。例句①《紅樓夢》第七八回:“(寶玉)忙問:‘這一句可還使得?’眾人拍案叫絕。”②《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當下鄧九公聽了,先就拍案叫絕,立刻便想拿說媒的那把蒲扇。”③閻綱《論陳奐生》:“幽默深刻的筆法,喜劇氣氛的烘托,讓人拍案叫絕。”

近義成語:擊節歎賞

【註釋】擊節歎賞,來自“擊節”與“歎賞”的合用,晉代左思《蜀都賦》有“巴姬彈弦,漢女擊節”句。意思是說巴地的樂伎和漢族的歌女一邊彈著絃樂器,一邊擊打著竹節。後來人們用擊節歎賞表示對動人音樂或優美文辭的讚歎和欣賞。例句:他(金庸)的小說之所以有市場,乃因為“文革”令我們的文化與歷史割絕,而他的小說中卻有著大量的先朝列代的人文風物描述,以至於令“文革”後缺乏國學浸潤的“現代人”終對他的小說擊節歎賞。

反義成語:不過爾爾

【註釋】不過這樣罷了。有輕視人的意思。例句:五嶽中我只到過南嶽衡山,是在去年元旦,恰逢大雪初晴,山上倒是有些景緻。但感覺如果沒有雪的映襯,衡山不過爾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