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短视频的中心化&去中心化

微信短视频的中心化&去中心化

近几年,随着短视频软件用户的飞速增长,“中心化”与“去中心化”都已经是耳熟能详的热词了。在抖音崛起后,腾讯就亲自参与短视频战场,先是30亿补贴自己旗下的微视,后又出《互联网短视频整治》整(da)治(ya)同类产品在微信中的传播。最后在微信7.0版本中拉开了微信短视频的功能更新迭代序幕。我在参考了一些资料文献后,试着和大家浅谈一下,微信在短视频功能上的“中心化”与“去中心化”

1.什么是“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英语:decentralization)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形态和内容产生形态,是相对于“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网络内容生产过程。” 这是百度给出的定义。

我们可以理解为,在PC端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去中心化”最明显的体现在以前我们会通过浏览器进入搜索自己想要的信息,类似于百度、谷歌、各大门户网站。而他们相当于一个信息的集中营。

而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从3G到4G,人们的手机开始装载越来越多的APP,而这一个个小的APP成立独立的信息聚集所。而昔日那些搜索网站,门户网站的作用到了移动互联网端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2.内容分发的“中心化”与“去中心化”

内容分发的机制最主要的两种逻辑:基于社交关系和建立与算法。

社交关系类似于“关注/订阅”,因为这样的行为反应的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比如在“微博”“B站”这类内容平台,你可以选择关注自己喜欢的博主和UP主,从而让系统在每次他们更新动态时,确保你可以查看到。但是这些被关注者的内容曝光度又会分三六九等,它们可以是“去中心化”也可以是“中心化”,这则取决于平台的调性和变现手段。

算法机制中,最出名的肯定是头条系旗下的“抖音”,“毫无人性”的精准算法让用户看了欲罢不能停,从睡前看一看到刷通宵。它的机制包含了实时热度,好友推荐,个人喜号等等,充分的利用了大数据对用户进行内容的精准分发。

内容型产品如小红书、抖音、微博、B站基本都是在两种算法中二选一,消费类产品如淘宝、天猫、京东基本都是通过算法机制进行内容分发。

3.1.视频动态

微信短视频的中心化&去中心化

已发过视频动态的好友头像

在微信7.0版本中,首次将短视频应用在微信里面。其打开入口的设计延续了微信团队的一贯做份“克制”,我们只能通过好友的头像进入观看,而发了短视频的好友头像的右上角会出现一个蓝色的小圈。所发的视频只会存在24小时。

微信短视频的中心化&去中心化

朋友圈总打开入口

后来的更新中,微信新增了一个打开位置,放到了朋友圈自己头像的下方这样的一个C位,并且会提示有朋友更新了视频动态。

3.2.视频号

微信短视频的中心化&去中心化

出现在朋友圈的正下方

视频号的出生,微信团队同样给的是黄金地段的打开入口,用来培养用户习惯。打开后的“视频号”的展示方式,更像一个独立的APP。 我有些同学没有这个功能,我的打开了,那这个功能这阶段应该是属于灰度测试。

微信短视频的中心化&去中心化

进入后的一级界面

在进入后的一级界面,我可以看到系统自动推荐的创作者们,进去后的上下滑动切换视频就类似抖音的设计。

微信短视频的中心化&去中心化

点击创作者头像后的用户主页

可以在创作者主页上方点击关注,并且在其名字右边的黄色√可以看出,视频号还可以给予创作者开通认证功能。

3.3.“视频动态”“视频号”和“中心化”“去中心化”

首先从产品设计我就可以看出,这两个内容的分发机制差异体现在中心化和去中心化

视频号是依赖优质创作的中心化产品。

朋友视频动态

朋友圈本身就是微信商业化的一个体现点,其原理是提供一个平台供好友与好友之间分享,从而让用户养成刷朋友圈的习惯,并在朋友圈植入广告。根据“二八理论”所有平台都是,用户数>创作者。这就导致了在朋友圈里大部分人只是潜水的关看,只有少部分人是扮演内容创作者,视频动态更是如此。熟人社交的机制限制了其它创作者的进入,再加上微信的用户习惯是发朋友圈,通过照片和文字来表达自己,一旦养成了习惯,就连微信团队本身都是难改变自己用户行为的。

视频号

这个功能就现在的各大内容平台的短视频功能很像了,简洁的设计,更简单的操作,只需要带上你的时间不断的往下滑。基于中心化做算法推荐。对于用户来说,中心化意味着可以让优质内容更快触达用户,满足他们的需求可能性会更高,从而延长“停留时间”对于内容生产者来说,中心化意味着流量和变现可能,从而激励他们“持续输出优质视频

”,而优质的视频本身就会让用户停留时间更长从而使平台受益。当然这是从产品的角度来分析这俩功能,同样的道理,因为“用户习惯”问题。这俩视频功能一样不一定能干过“抖音”和“快手”

4.总结

无论是”视频动态“还是”视频号“,这些都是腾讯在看到短视频赛道可以延申出各种可能性后的战略部署,不仅可以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也可以从其它软件上夺回一定的用户时间。而”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之间也没有明确的对错之分,灵活的运用才能给用户创造出最好的体验。

天启《“中心化”&“去中心化”》

CSM Media Research《2019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


李尚,一位追风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