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著名战将耿飚上军事课,有一个连长怒斥:你就是个怕死鬼

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在弱势条件下不断取得胜利,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是重要原因之一。1930年底中央苏区取得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各级召开的庆功会同时也是总结会、讲评会。在红3军9师的总结讲评会上,师长徐彦刚就批评了红26团王团长不讲战术,只会一味蛮干的问题。

这位王团长是榨油工人出身,耍得一手好刀法,对革命的忠诚度也没得说。他是红3军著名的一员猛将,但从未接受过系统军事教育的他,谋略和战术运用方面就显得欠缺一些。实际上,这是当时红军中、初级指挥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他们头天兴许还在家里种地,往往第二天就得在战场上与敌拼杀。战场就是他们的课堂,但仅靠战场实践经验积累提高自身指挥素质,是远远不够的。有鉴于此,第一次反“围剿”结束后,红9师师长徐彦刚决定乘敌第二次“围剿”尚未开始的间隙,举办一期教导队,由战斗中表现良好的耿飚当教导队队长,负责培训全师的战斗骨干。耿飚,解放军著名的战将,在第一次反“围剿”中表现出色,直接从参谋提升为参谋长。

解放军著名战将耿飚上军事课,有一个连长怒斥:你就是个怕死鬼

耿飚其实也没经过军事科班教育,但却有较为丰富的战斗经验积累,加之在当游击队长的那几年里,没少培训游击队员。因此,在红军军事教员极度匮乏的情况下,耿飚不得不再一次“赶鸭子上架”。

这一期参加教导队培训的,共有60多个指战员。开学第一天,耿飚就遇上了难题:这些出身贫苦的指战员绝大多数不识字,别说报到时登记自己的姓名,很多人甚至连大名都没有。叫“王老三”、“阿毛”的就有好几个。

没法子,耿飚的第一课,居然是教育、说服大家给自己取个名字,然后再一笔一划地教大家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学员们不仅没文化,而且受当时“立三路线”、“秋白路线”等左倾错误思潮影响,有些观念着实“左”得可以。

解放军著名战将耿飚上军事课,有一个连长怒斥:你就是个怕死鬼

第二节课,耿飚给学员们示范如何利用地形。他匍匐前进,爬到一座坟包后面,从坟包右侧出枪。他告诉大家,这就是利用地形,可以让敌人射来的枪弹很难打到你,而你却可以打倒敌人。没想到他话音刚落,学员中的一个连长就站起来了:“红军还能怕敌人的枪子儿吗?你就是个怕死鬼。”

干革命就不能怕死,红军指战员们都有这个朴素的觉悟。但是,不怕死并不等于是必须直挺挺地迎着敌人的子弹去送死。耿飚不知道费了多少唇舌,才将“打击敌人,保存自己”这里面的辩证关系给学员们说清楚。

为了让谈不上有文化的学员们听得懂,耿飚没少动脑筋。好在他自己也不是正规科班出身,讲课没啥条条框框,因此特别接地气。例如在讲“敌火下运动”这个科目时,他就是这么说的:比方说,一只老鼠要出洞了。比方说,它要到对面桌子上去吃蚕豆。但是它必须防备被猫抓住,被人踩死。

解放军著名战将耿飚上军事课,有一个连长怒斥:你就是个怕死鬼

这样,它就得先侦察一番。它侦察的时候,总是先在洞口探出脑袋,看一下哪里是人可以够得到的地方,哪里是猫可以追得上的地方,有哪些地方可以利用。比方说,屋里的箱子、桌子、禾桶等,可以挡住人的视线。墙缝竹筒,老鼠可以过去,但猫就过不去。

然后它就选择行动路线。比方说,它可以选择三个立足点,以便分段更仔细地侦察,决定是否按原计划行动。最后,它还得找好返回的路线。比方说,它可以按原路返回。但是如果原路有了危险,它就要走另外的路。

如此打比方,才能让学员们听得懂。当然,光听明白了还远远不够,不会灵活运用也白搭。所以,在讲授完“敌火力下运动”基本原理后,耿飚就带着学员们到野外演习。他选择一段比较典型的地形,在对面小高地上设个火力点,让学员们依次运动到那里“炸”掉它。

解放军著名战将耿飚上军事课,有一个连长怒斥:你就是个怕死鬼

耿飚别出心裁地让学员们互相“找毛病”。每当有人在运动途中跃进姿势不对时,在后面“观战”的其他学员就会嚷嚷:“喂,屁股撅得太高,挨一枪了。”只要被同学们指出不足,当事学员就得从头再来一遍,直到让人挑不出毛病为止。

由于子弹颇为珍贵,教导队是没条件搞实弹射击训练的,但这项训练对于要求“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的红军来说,又是必须的。怎么办?耿飚想来想去,终于琢磨出一个法子。先把步枪固定在三脚架上,拿一张白纸当靶纸。

学员瞄准好之后,在他的瞄准线上点一个记号。然后将枪活动一下,破坏原瞄准线,让学员再瞄一次,再在新的瞄准点上再做一个记号。如果记下的三个瞄准点在规定的范围内(最好的射手可以做到三点重叠),那么这位学员的射击成绩便算过关了。

1931年4月,就在国民党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前夜,耿飚紧赶慢赶,终于结束了教导队的全部课程。全体学员带着满满的收获返回原岗位,备战反“围剿”。而耿飚也被上级任命为红9师参谋长。

第二次反“围剿”,中央红军在毛主席、朱总司令指挥下,半个月时间里横扫七百里,酣畅淋漓地地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期间,耿飚在战场上多次遇到与自己朝夕相处了3个月的教导队学员。他们对耿飚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参谋长,你教的我们都用上了。”再没有什么比这更让老师欣慰的了。

本文作者:忘情,“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 ,未经作者本人及“这才是战争”允许,任何媒体、自媒体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读者欢迎转发。友情提示:本号已加入版权保护,任何敢于抄袭洗稿者,都将受到“视觉中国”式维权打击,代价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谓言之不预也。

公众号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