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谈《传习录》278:见破、看透生死念头


问:“夭寿不贰。”先生曰:“学问工夫,于一切声利、嗜好,俱能脱落殆尽,尚有一种生死念头,毫发挂带,便于全体有未融释处。人于生死念头,本从生身命根上带来,故不易去;若于此处见得破、透得过,此心全体方是流行无碍,方是尽性至命之学。”

第6条我们曾谈过“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事;‘夭寿不贰,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既然已经尽心知性知天,当然就看透了生死,天地只有生生不息,何尝有死?

王阳明道:人对于生死的念头,本来就是从生命的根子上带来的,所以要清除掉不容易。只要还有一丝贪生怕死的念头,就是心的本体还没有看破、想透。在意生死的念头和一切声色、利益、嗜好一

讲谈《传习录》278:见破、看透生死念头

老子云:“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夭寿不二,摆脱死亡恐惧,“奈何以死惧之”,有此般明理,即尽性至命了。然看得生死,并非可以作死,作就即是违命,君子不为。

王阳明受到当权太监刘瑾的排挤,躲过了层层追杀,远赴偏远山区龙场驿站任职,在那里他缺衣少穿,生活艰苦,这种情况下,他先是悟进退之道、“生死之念”,之后才能透升上去达到对天理、性命的彻悟。而正是基于这种心与理、人道与天命的贯通,王学才被人又评价为“尽性至命之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