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朗讀·唐詩三百首之杜牧十首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人。

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1金谷園

杜牧

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

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

譯文

繁華往事,已隨沉香菸塵飄蕩無存;
流水無情,野草卻年年以碧綠迎春。
啼鳥悲鳴,傍晚隨著東風聲聲傳來;
落花紛紛,恰似那墜樓的綠珠美人。


2贈別二首·其一

杜牧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

譯文
十三四歲的少女姿態嫋娜,舉止輕盈美好,就像二月裡含苞待放,初現梢頭的豆蔻花。
十里揚州路的春風駘蕩,珠簾翠幕中的佳人姝麗沒有比得上她。

3贈別二首·其二

杜牧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多情的人卻像是無情人兒一樣冰冷,在離別的酒宴上只覺笑不出聲。
蠟燭彷彿還有惜別的心意,替離別的人流淚到天明。

這兩首詩是詩人杜牧在公元835年(大和九年)所作。

當時作者由淮南節度使掌書記升任監察御史,離揚州奔赴長安,與在揚州結識的歌妓分別。

4秋夕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譯文
銀燭的燭光映著冷清的畫屏,手執綾羅小扇撲打螢火蟲。
夜色裡的石階清涼如冷水,靜坐凝視天河兩旁的牛郎織女星。

5遣懷

杜牧

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譯文
想當年,我曾在江南落拓不羈地冶遊,酗酒放縱,專愛那纖細的腰身能在掌中起舞,婀娜輕盈。
揚州十年的縱情聲色,好像一場夢,到頭來,只落得青樓楚館內一個“薄倖”的聲名。


6寄揚州韓綽判官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青山隱隱起伏,江水遙遠悠長,秋時已盡江南的草木還未凋落。
二十四橋明月映照幽幽清夜,老友你在何處,聽取美人吹簫?

7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譯文

煙霧瀰漫秋水,月光籠罩白沙;
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邊酒家。
歌女為人作樂,那知亡國之恨?
她們在岸那邊,還唱著後庭花。


8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譯文
赤壁的泥沙中,埋著一枚未鏽盡的斷戟。自己磨洗後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
倘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


9將赴吳興登樂遊原

杜牧

清時有味是無能,閒愛孤雲靜愛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樂遊原上望昭陵。

【韻譯】:
太平時有閒情逸興,是無能之人;
喜歡孤雲悠閒,也喜歡和尚清靜。
我想手擎旌麾,遠去江海的吳興;
再登上樂遊原,遙望太宗的昭陵。


10旅宿

杜牧

旅館無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燈思舊事,斷雁警愁眠。

遠夢歸侵曉,家書到隔年。

滄江好煙月,門系釣魚船。

譯文
住在旅館中沒有好朋友相伴,心情憂鬱,獨自凝神沉思。
看著昏冷的燈火回憶起往日舊事,孤雁的哀鳴令人愁思難眠。
相距遙遠,夢魂要接近拂曉才能到家,家信更要隔年方可送達。
煙籠月照的碧江多麼美麗,鄰家門前就係著釣魚歸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