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是个聪明人,为何将皇位传给弟弟而非儿子?

赵匡胤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大将军,他曾发动“陈桥兵变”,替代了由郭威创建的后周。从而被推举为皇帝。他是个聪明人,成为皇帝之后,他就杀回京城,逼周恭帝退位。当时的周恭帝还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因为害怕就答应退位。

赵匡胤是个聪明人,为何将皇位传给弟弟而非儿子?

赵匡胤为人正直,疾恶如仇,在学习上也勤奋好学,登基以后更是爱戴自己国家的百姓,他还以自己为首,勤俭节约,廉明清正,在历史上名扬天下,是一位难得一遇的圣明贤良的君主。但是这样一位君主在历史上的记载,却是离奇的死去,究竟发生了什么?他死后又为何不把自己的位置传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

(一)赵匡胤传位于自己的弟弟赵光义,是出于当时对母亲的承诺

赵匡胤登基以后,就平定了江南一带,造成了大一统的局势,统一了华夏人民,结束了藩政割据,让百姓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也为经济发展,与政治经济、文化营造了非常好的条件和氛围。

开宝九年,赵匡胤离奇的死去,死去的前一晚上和自己的弟弟赵光义彻夜长谈,第二天却突然暴毙,所有人都认为是赵光义把他的哥哥残忍杀害,但却没有任何证据。赵匡胤死去之后,赵光义就以从前赵匡胤的承诺当上了皇帝。

赵匡胤是个聪明人,为何将皇位传给弟弟而非儿子?

在建立宋朝之前,赵匡胤打下后周的时候,因为后周的君王早亡,去世后就由自己年龄小的儿子来继承皇位,由于皇帝太小,没有政权,所以赵匡胤很快就取代了皇帝的位置。他的母亲不希望赵匡胤以后也面临一样的情况,从而把宋国陷入危机,就劝阻赵匡胤,如果赵匡胤死后就把皇位传位于自己的弟弟赵光义,那样就不会出现后周那样的情形,自己的宋朝也能很好的发展。所以赵匡胤一直铭记在心。

(二)赵匡胤的儿子们都碌碌无为,没有才能,赵匡胤没有封他们爵位

赵匡胤一共有四个儿子,从大到小分别为赵德秀、赵德昭、赵德林、赵德芳。他们平生都碌碌无为,没有什么大大的作为,在史书上的记载也是少之又少,原因就是他的儿子们都死的很早。但在赵匡胤死时,他的大儿子和二儿子,赵德秀与赵德昭却还没有死,赵匡胤也没有立他们为太子。

赵匡胤是个聪明人,为何将皇位传给弟弟而非儿子?

赵匡胤当时正值中年,身体情况都非常的健康,他觉得自己的儿子们没有才能,先不急于封他们官爵,和王位,自己健康的身体还可以坚持很多年,为自己的儿子们打下很好的一个江山,给自己的国家先治理好,再考虑传位之事。没想到身体健康的赵匡胤突然暴毙,所以没来得及给自己的儿子们交待后世,皇位只能传给早已承诺好的,自己的亲弟弟赵光义来打理国家。

(三)赵光义是一个难得的才人,皇位传于他也是明智之举

赵光义小时候就非常的聪明,和他在一起玩的孩子们都怕他。在“陈桥兵变”的时候 他还帮助赵匡胤,推举赵匡胤为皇帝。在赵匡胤称帝时,给予他很多的官职,然后赵匡胤派他到开封去征讨后周,取得不小的成就,赵匡胤又封他为晋王。

赵匡胤是个聪明人,为何将皇位传给弟弟而非儿子?

赵光义当上皇帝之后,开始四处寻找并培养有才能的人来当官,希望有才能的人,可以来朝中,帮他一起处理政务。也实行了很好的政策,希望国家长治久安。

赵光义的地位稳定之后,他开始继续实行赵匡胤未完成的统一,他开始大力发展生产力,农业技术,也继续网北边同辽国契丹人打仗,打仗期间发出了很多政治,兵法上的名言警句。在长期的战役中,赵光义发现北方辽国势力强大,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他改变策略,继而和辽国和平的谈判,希望两国可以友好,避免损失惨重。

赵光义对历史的贡献不言而喻,比起赵匡胤来说,赵光义也有他为政治民的独特手段,也为宋国的建立,贡献了不容小视的力量。至于赵匡胤的死,一直是一个迷,我们也无从考证,但要知道的是,赵匡胤把皇位传位于赵光义,绝对是一个明智之举,如果传位给他的儿子,宋国怕早就动荡不安了。

参考文献:

《宋史》

《三朝北盟会编》

《宋会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