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死后,赵光义如何对待年仅24岁的皇后嫂子的?

蔡贤毅


提到赵匡胤,“烛影斧声”和“金匮之盟”总是绕不开的话题。究竟是赵光义弑兄篡位,还是杜太后与赵匡胤有约在先,兄终弟及,赵光义合法继位。除了当事人知晓外,注定已成千古之谜。

不过,在赵匡胤去世后,他年轻貌美的孝章皇后,年仅24岁的妻子宋氏的遭遇可是有史为据的。

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中记载了太祖赵匡胤去世后的情景。

赵匡胤去世后,宋皇后立即让内侍都知王继恩通知四子赵德芳。但王继恩没去,说:“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直接去了开封府召晋王赵光义入见。

等到晋王赵光义到来时,宋皇后非常吃惊,惊魂未定的对赵光义说:“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赵光义泪流满面的回答:“共保富贵,无忧也。”

(宋皇后剧照)

宋皇后出生显贵,名门望族,是卫上将军、忠武军节度使宋偓之女,其母为后汉永宁公主。《宋史》称其“近代贵盛,鲜有其比”。

但她毕竟年轻,17岁就嫁给赵匡胤被封皇后,和太祖十分恩爱,“常具冠帔候接,佐御馔”,等待太祖退朝归来,太祖对她也恩宠有加。太祖突然暴毙,对于24岁的宋皇后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她虽贵为皇后,但难免惊慌失措,方寸大乱。但赵光义的“共保富贵,无忧也”的保证,又给了她一颗定心丸。

那么,赵光义兑现诺言了吗?

首先,赵光义封宋皇后为“开宝皇后”。因继承皇位的赵光义是太祖的兄弟,宋皇后没法成为太后,赵光义只能封她为“开宝皇后”。

其次,赵光义将宋皇后移居西宫,不久后,又将她移到东宫。在其后的20年时间里,宋皇后一直孤身一人,冷冷清清的生活在东宫里,直到她郁郁去世。

(赵光义剧照)

再次,宋皇后去世后,赵光义不但自己不愿为皇嫂服丧,还不准朝中大臣前去吊唁。根本不按照皇后的礼仪置办丧事。

有一个大臣,翰林学士王禹偁实在看不过眼,上书赵光义,“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意思说,宋皇后好歹还是前朝皇后,不可违制。

赵光义据此“坐讪谤”,斥责王禹偁妄议皇室家事,将他贬到了滁州。

更为过分的是,赵光义不但不将宋皇后和赵匡胤合葬,先后将她的棺椁停于长公主的府邸和寺庙内。还不准宋皇后的牌位入太庙。只是让吏部侍郎李至撰写祭文,将宋皇后的牌位暂放在别处,直到宋神宗时,才将其迁入太庙。

按理说,赵光义的皇位承至于皇兄,理当善待皇嫂。而且,当初皇兄尸骨未寒时,他也曾许下重诺。

那赵光义为何如此薄情寡义呢?

其一,是防止宋皇后联合赵匡胤后人谋反。

当初,太祖去世时,宋皇后遣王继恩通知的第一个人就是赵德芳,如果不是王继恩背叛宋皇后,皇位上的人也许就不是赵光义了。

(赵匡胤剧照)

宋皇后的家族势力强大,祖母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女儿,母亲是后汉太祖刘知远的女儿,妹妹嫁给了后来两度入相的寇准。

这些都是赵光义所忌惮的。

其二,赵光义“得位不正”。

或许,赵匡胤暴毙的当晚,还有一个人知情,那就是宋皇后。如果真如赵光义所说,有“金匮之盟”存在,那为什么贤良淑德的宋皇后会一无所知,还会第一时间派人通知赵德芳?当赵光义赶来时,宋皇后为何会瞬间花容失色?

不过,这些都只是猜测。

但赵光义对宋皇后的薄情却是不争的事实。


张生全精彩历史


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终结五代十国,为重新恢复华夏地区的统一,做出卓著贡献。却在公元976年,一夜之间暴毙并成了谜。



宋太祖暴毙后,他年仅24岁的皇后受到他弟弟赵光义的怎样对待呢?或许从赵光义同志对他皇嫂的态度上还能略知宋太祖暴毙的端倪。


宋太祖赵匡胤有3个老婆,前面两个老婆死后,最终娶了17岁宋氏为妻,并册封她为皇后。这位宋皇后来头不小,父亲是左卫上将宫、忠武军节度使宋偓,母亲是后汉太祖刘知远之女永宁公主。


年仅17岁的宋皇后比宋太祖小了整整25岁,据说比宋太祖原配生的大儿子赵德昭比她还大1岁。宋皇后虽然年幼,但从小受家境薰陶,知书达理,对宋太祖恭敬得体,同时无微不至地照顾他的生活。


宋太祖因此也非常宠爱这个娇妻。可想而知,这对老夫少妻的感情自然是好得不得了。



但好景不长,宋皇后只享受了短短7年的幸福生活,随着宋太祖猝不及防而古怪的驾崩而终止。从此,宋皇后再也没有享受,身为一国之母应受的待遇与尊敬。要是宋太祖泉下有知他宠爱的娇妻所受的待遇,定会寒心彻骨。


宋太祖死后,他弟弟赵光义继承皇位,成为宋朝第二任皇帝。只是赵光义似乎是个不按常规出牌的人。上位后,不但打破新君即位应当在次年改年号的惯例,直接把开宝九年,改为兴国元年。而且对他尊贵的皇嫂,也不以皇太后之礼对待。下令要他的皇嫂宋皇后移居西宫,而西宫只是妃嫔(皇帝的妾)的住所。公元987年,赵光义同志又命她移居东宫。



赵光义冷淡无情,毫无半点亲情可言,致使花样年华的宋皇后常年抑郁寡欢,独自一人在凄风冷雨中度过了20年。宋太祖两个儿子赵德昭与赵德芳在此期间,也相继离奇死亡。



公元995年四月,年仅44岁的宋皇后病逝。俗话说:死者为大。但她死后受到的待遇还是同样令人寒心。

赵光义不但拒绝给他的皇嫂服丧,还禁止群臣参加丧礼。若朝中大臣有敢为这事劝谏的,不是被直接罢免官职就是被发配边疆。这种行为怎么看也不符合礼制,更不符合人伦。


宋皇后的棺木接着被停放在宋太祖已故妹妹燕国长公主府上,后又被停放在普济佛舍。 直到公元997年,迫于各种议论压力,赵光义才将皇嫂附葬于宋太祖永昌陵西北。


可怜宋皇后生前无子,死后没有子嗣替她送终。赵光义还不同意让她的皇嫂与宋太祖合葬,也不同意她的牌位进入祭拜祖先的庙宇中。


直到几十年后,宋神宗在位时,才下旨将宋皇后的神位迎入太庙供奉。



宋太祖暴毙一直是个谜,一来因在他死后皇位不是传给他的长子,而是传给他弟弟赵光义。二来按常理赵光义应该感恩戴德,但从赵光义对他皇嫂的态度与两个侄子离奇死亡上来看,他忘恩负义,根本不遵循法制旧礼。


据传宋皇后生前知道有名的“金匮之盟”“烛影斧声”的内情,也就是赵光义杀兄篡位的嫌疑。


但她死后,赵光义无论如何也该做做表面的样子,来遮下旁人的耳目呀。结果他表现出毫不在意的行为实在有悖常理,而让人费解。有书君认为:除非赵光义一定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才会冒天下之大不讳。各位看官是否认同此看法呢?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赵匡胤当年发动陈桥兵变,效仿郭威“黄袍加身”,灭了后周建立宋朝,对柴荣的妻儿老小还算优待,十七年后,正值壮年的赵匡胤却在酒后身亡,留下“烛影斧声”的千古之谜。之后,赵光义继位,那么他会怎样对待年仅24岁的嫂子宋皇后呢,还有赵匡胤的两个儿子?

毕竟野史里,赵光义曾经觊觎过孟昶的贵妃花蕊夫人,频繁临幸南唐后主李煜的小周后。赵匡胤先后有过三个皇后,第一位是孝惠贺皇后,贺皇后比赵匡胤小两岁,两人算是青梅竹马,婚后夫妻恩爱,只是贺皇后在958年去世,时年三十岁,彼时赵匡胤还只是后周的殿前都点检。

后来赵匡胤又迎娶孝明王皇后做继室,赵匡胤做皇帝后,王氏被册立为皇后,只是王皇后也是个命短的,963年去世,时年二十二岁。

968年,孝章宋皇后被赵匡胤纳入宫中做了皇后,那一年,赵匡胤42岁,宋皇后17岁,赵德昭18岁,赵德芳10岁。

宋皇后出自大家,母亲安宁公主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女儿,父亲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外孙宋偓。宋皇后自小见多识广,进退有度。

据说宋皇后身上有赵匡胤原配贺皇后的影子,虽然相差25岁,但赵匡胤和宋皇后很恩爱,每当赵匡胤下朝的时候,宋皇后都换好衣服去迎接,然后伺候赵匡胤进膳,如平常夫妻一般,只是两人之间也没有长久。976年,十月十九日晚,赵匡胤和赵光义在宫中饮酒,赵光义离去后,过了一段时间,赵匡胤莫名其妙的死了,时年五十岁。

赵匡胤去世的时候,宋皇后是在场的,她马上让心腹太监王继恩去宣赵德芳(赵匡胤第四子,《七侠五义》和《包青天》中的那个“八贤王”)入宫。但是王继恩却另有主张,他去了赵光义府上,司马光《涑水纪闻》记载:

宋后闻继隆至,曰:“德芳来耶?”继隆曰:“晋王至矣。”后见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

宋皇后不可谓不镇定机智,瞬间就明白天下将是赵光义的,于是说:“我孤儿寡母,就全仰仗您了。”赵光义心里跟明镜似的,嘴上是共富贵的话,转眼把宋皇后迁到了西宫软禁起来,后来又迁到东宫。

可能有人会问,难道赵光义就没有把年轻漂亮的嫂子占为己有?毕竟赵光义劣迹斑斑。当年,赵匡胤灭了后蜀,纳后蜀后主孟昶的贵妃花蕊夫人为妃,就有传说赵光义看上了花蕊夫人,调戏不成找了个机会把花蕊夫人解决了,赵匡胤也并没有说什么,实际上当时花蕊夫人很可能是牵扯进立嗣问题里去了。触动了赵光义的利益,所以赵光义才除去了花蕊夫人。

又传说赵光义强占小周后,当年后唐灭亡,李煜举族迁往宋都,赵匡胤还好吃好喝的软禁着他们,到了赵光义继位,就开始召小周后入宫,每次回来,小周后就哭着骂李煜,后来李煜被赐死,小周后也很快死去。关于这件事,还有一幅画为证。即《熙陵幸小周后图》。

这件事包括这幅画都很值得怀疑,正史里丝毫没有任何痕迹,况且赵光义继位本就不服于天下,他怎么可能还去做这样的事。

赵光义继位并非名正言顺。所以他坐上皇位后,一直在努力证明他是合法的继承人,并且是个明君(虽然他确实比赵匡胤弱很多)。所以五年后有了赵普所谓的

“金匮之盟”,说是杜太后病重之际,找来赵普记录,然后劝说赵匡胤去世时将皇位传给赵光义,防止出现幼主失国的情况,赵匡胤应了此事,这份盟书藏在金匮中,由妥善之人保存。

这里有一个疑问,杜太后去世的时候是961年,彼时赵匡胤35岁,赵匡胤的次子赵德昭11岁,而杜太后何以认为赵匡胤会早死,儿子们继位就成了幼主,实际上赵匡胤去世的时候,赵德昭已经26岁,赵德芳18岁。

即便“金匮之盟”存在,那么究竟是只让赵匡胤传位于赵光义,还是还有下文,赵光义之后传位于弟弟赵延美,再传之于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怎么想,后者可能性比较大。

但是,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都去世的很早,979年,赵德昭随赵光义攻打幽州,赵光义短暂的失联,军中有人想要让赵德昭做皇帝,赵光义记恨在心,回朝后并未论功行赏,赵德昭议及此事,赵光义一句:“等你做了皇帝,再来论功行赏吧”打发了赵德昭。回去后,赵德昭就自杀了。时年29岁。而到了981年,赵德芳病死了,时年23岁。

宋皇后欲扶立赵德芳的事实惹恼了赵光义,赵光义将她软禁起来,直到995年去世,时年44岁。宋皇后去世后并没有享受到前朝皇后该有的礼仪规制,赵光义拒绝为皇嫂成服,也不让群臣临丧,甚至不让宋皇后与赵匡胤合葬,神主也不升祔于庙。翰林学士王禹偁对宾客说了句打抱不平的话,赵光义把他贬到了滁州。

可见赵光义对宋皇后有怎样的恨意。

至于宋皇后欲扶立赵德芳是不是赵匡胤的意思,赵匡胤是不是赵光义谋害的,赵德昭和赵德芳的死有没有赵光义的身影,“金匮之盟”究竟是怎样的,都还是迷。


萧晓四姑娘


按道理赵光义应该善待自己的嫂子,首先赵光义曾经答应过他这个嫂子说:共保富贵,无忧也!而且这是自己的皇嫂,于情于理都应该供着。而这个赵光义呢?用四个字形容,那就是言而无信!但是皇帝一般都是这个样子。



首先介绍一下这位年轻貌美的嫂子,这位皇后出身高贵,是卫上将军忠武军节度使宋偓的女儿。年芳17就嫁给赵匡胤被封为了皇后,虽然老赵和这位皇后年龄相差较大,但是却十分恩爱,也是这个女子的福分。但是没有过多久太平日子,太祖突然暴毙而亡,而最慌的肯定是这位孝章皇后,毕竟自己年龄小,而且生前又和太祖感情好,也许会遭到新皇帝的忌惮,而以后的时间该何去何从是最应该考虑的问题。



而就在孝章皇后心急如焚的时候,才知道新任的皇上已经定了下了就是晋王赵光义,无奈孝章皇后看到了赵光义只能服软说: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而赵光义也泪流满面的说到:共保富贵,无忧也。这算是一个保障了,但是没有想到未来的皇上却言而无信了!



首先因为继位的不是儿子而是兄弟,孝章皇后不能做太后,但是也应该有太后一般的待遇才对,赵光义就意思意思的封了个“开宝皇后”。而后面赵光义的做法更是体现了当初孝章皇后的担心,首先把皇后嫂子移居西宫,然后又是移居东宫,在这里只有皇后嫂子孤零零一人,有点像是软禁,这一关就是20年,直到郁郁而终。



更过分的还是死后,毕竟是自己皇嫂,但是赵光义居然不穿丧服,最关键的是还不让其他大臣去吊唁,有人进言,居然直接被贬。不办丧事也就算了,也不让她和赵匡胤合葬,更是不让她的牌位入庙。

那么为什么赵光义要对他的皇嫂这么残忍呢?赵光义的皇位来的本来就不正,甚至有嫌疑是弑兄夺位,而他之所以要限制这位皇嫂,就是因为怕孝章皇后找人造反,让赵光义这个皇帝早晚当不成,而之后的报复也可以看出赵光义一直怀恨在心,因为孝章皇后一天不死,他每天就如坐针毡。


一个看历史的小矮人


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一夜暴毙,除了年仅24岁的宋皇后,恐怕无人知晓死因,随后赵匡胤弟弟赵光义继位。

赵光义继位后,将近20年,对嫂嫂不闻不问,有点任其自生自灭的意思。终于宋皇后在公元995年去世,年仅45岁。

接下来有趣的一幕发生了,宋皇后死后,赵光义居然像没事人一样,秘不发丧,甚至可以说无视,且不说宋皇后曾经母仪天下有国葬之理,就是叔嫂之情也应该做做样子,但是赵光义就是和往常一样,云淡风轻。

更为有趣的是,有大臣看不下去了,上谏说“宋皇后后曾母仪天下,应以旧制丧礼之。”赵光义后来居然想方设法找理由把这位大臣给贬到了蛮荒之地。

这还不够离谱,更加离谱的是,宋皇后曾贵为皇后,按例是可以进入皇家太庙供奉的,然而赵光义居然不让她的灵位进入太庙,甚至不让她和自己的哥哥赵匡胤葬在一起。

这一切,着实让人匪夷所思,我们不禁要问?赵光义的皇位到底是怎么来的?他和赵匡胤的感情真的和睦么?真的如他所说是赵匡胤心甘情愿将皇位传给他的么?如果是他应该对赵匡胤心存感激,最起码有感念兄长荫蔽之心才对,什么仇什么怨让他这么对自己嫂嫂?

当初赵匡胤的儿子,居然都在宋皇后之前莫名其妙的死了,恍然大悟,这家伙的江山怕是偷来的才对?再怎么说如果当初宋皇后反对自己继位,死后也应该做做样子给天下人看。

哥哥的死,侄子的死与对死去的嫂嫂的态度,让我们不禁要给他戴上一个“弑兄篡位”的名号。

否则,他做的这一切都是人性所无法理解的。


不书公子


赵光义是如何对待年仅24岁的嫂子的?用一个词来形容,便是匪夷所思。为什么这么说,且听我慢慢道来。

一、赵匡胤做皇帝还是很不错的

周世宗柴荣去世后,赵匡胤来了个“黄袍加身”,从后周殿前都点检翻身一跃成为了权倾天下的皇帝。称帝后,赵匡胤又来了个“杯酒释兵权”,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了武官的军权,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从这两招,赵匡胤就是一个有胆识,有作为的皇帝。

此外,他还崇尚节俭,以身作则,这对五代以来为人推崇的奢靡风气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想想,皇帝都这样节俭了,手下的大臣自然上行下效。赵匡胤的一生,最大的贡献那就是恢复了华夏地区的统一,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长达七十年的藩镇割据局面,人民渴望的和平和美好的生活到来了。


二、赵匡胤很专情

据历史记载,赵匡胤一共只有三位皇后。第一位是他的原配夫人贺氏,可惜在他登基前两年便病逝了,伤心的赵匡胤,即位后立刻封她为皇后。第二位是王氏,同样也是英年早逝,赵匡胤曾经四年不纳妻,以表示对王氏的怀念。第三位便是宋氏,出身名门,端庄毓秀。赵匡胤对这个小自己25岁的小妻子可以说相当的疼爱和宠幸。

可惜没过几年,赵匡胤突然暴毙。关于死亡的说法,有人认为是他的弟弟赵光义设计陷害的,为此还有“烛影斧声”的千古谜题。


三、

赵光义即位后,按道理来说,应该对自己大哥的妻子宋氏尊敬有加,可赵光义偏偏没有这么做。据历史记载,赵光义不仅找个随便的借口便将宋氏移到西宫。后来又移到了东宫,还下令不准任何人和她说话。内心寂寞无处排解的宋氏没过几年便死了。

按道理,身为皇后宋氏死后应该要有隆重的葬礼。可赵光义不仅自己不为嫂子服丧,还下令不准任何人为她服丧。有个大臣说“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建议以厚礼葬之,便被赵光义随便找了个理由贬官了。


但从赵光义如此对待自己的嫂子,就可以看出赵光义的心狠,甚至让人不解。很难不让人怀疑赵匡胤的死是不是和他的弟弟赵光义有关。



奇点历史


孝章宋皇后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三任妻子,她的家族背景非常显赫——她祖母义宁公主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女儿,母亲永宁公主是后汉太祖刘知远的女儿,她的七妹又嫁给了后蜀末帝孟昶之孙,幼妹则嫁给了鼎鼎大名的北宋莱国公寇准。开宝元年(公元968年)二月,十七岁的她被赵匡胤册封为皇后,比赵匡胤的长子赵德昭还小一岁。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十日,太祖驾崩,此时的宋皇后也不过25岁。那么,一直被人怀疑篡位的赵光义,后来是如何对待宋皇后的呢?

德芳来耶

宋太祖赵匡胤

宋氏被册封为皇后时,赵匡胤尚有两个儿子,分别是十八岁的赵德昭以及十岁的赵德芳,为了避嫌,宋皇后始终与赵德昭保持距离,但是与赵德芳的关系则非常好。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记载,在太祖驾崩当晚,宋皇后跪守在皇帝灵柩前,并派内侍都知王继恩连夜召赵德芳入宫。当她看见王继恩匆匆赶来时,便问道:“德芳来耶?”

共保富贵

宋太宗赵光义

但是王继恩奉命出宫之后并没有去找赵德芳,而是直奔开封府尹晋王赵光义的府邸,将皇帝驾崩的消息告知给他,并请他速速进宫,干点正事。但是赵光义却犹豫不决,说这种大事需要和家人商量,王继恩道:“事久,将为他人有!”,赵光义明白,王继恩口中的“他人”可能是太祖之子赵德昭、赵德芳甚至是弟弟赵光美,于是他们直奔皇宫。当宋皇后看见来的不是赵德芳而是赵光义之后大惊失色,随即哭着说:“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赵光义此时则说了一句:“共保富贵,无忧也。”

共保富贵?

北宋版图

在赵光义即位之后不久,便将宋皇后逐出东宫长达十二年,在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四十四岁的开宝皇后(这是赵光义给她定的称号)病逝,而赵光义则拒绝给嫂子成服,也不允许大臣们参加她的葬礼。她的梓宫(即棺材)被安置在已故的燕国长公主(赵匡胤的妹妹)家中,既没有与太祖合葬,也没有将牌位供奉在太庙中。当时名士王禹偁对此上书说:“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但赵光义不予理会并将他贬官。

明代思想家李贽

赵光义对待寡嫂的方式被后世诟病千年,脱脱在《宋史·太宗本纪》中说:“宋后之不成丧,则后世不能无议焉”。而明代名士李贽则认为,赵光义之所以如此对待宋皇后,很可能就是因为宋皇后是“斧声烛影”的知情人。国史君(国史通论)认为,不论“斧声烛影”一事是真是假,但太祖驾崩当晚,宋皇后欲召赵德芳入宫即位而不成,就已经注定了她此后的悲剧人生。


国史通论


我们知道赵匡胤的皇位是通过谋反得来的,在他谋反的时候对前一任皇帝的老婆待遇还不错,还有当时年幼的皇帝也没有赶尽杀绝。当时的太后姓符,当时还有一个姐姐是之前的皇后,不过已经死亡了。两个人是亲姐妹,不仅出身高贵而且都长得很好看,父亲是当时朝中手握重权的将军。

姐姐性情很温和,再嫁给原来的皇帝柴荣的时候,非常的大方得体。因为当时的皇帝脾气很暴躁,所以经常劝皇帝遇事不要慌张、冷静处理,在朝政的处理上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但由于性格原因,当时的皇帝还是听不下去。由于姐姐在皇帝眼中非常好,听说她还有个妹妹之后,皇帝便产生了兴趣。

后来有一次皇帝非常生气,由于淮南发生了战争,所以想要亲自去征战,当时的姐姐劝告无效之后亲自陪同他一起。打仗的时候没出什么问题,不过在回来的途中姐姐生病了,等回到皇宫的时候治疗已经来不及了,才26岁的姐姐在这时候就死亡了。有可能是为了弥补和怀念,皇帝把妹妹娶为了皇后,封号宣慈。

但几天之后皇帝就去世了,把皇位传给了当时只有七岁的一个孩子。妹妹也从皇后变成了太后,因为这个时候皇帝太年幼了,所以都是妹妹在朝政上对事务进行处理。就在这个时候当时的契丹族又开始进行入侵,因为都是女人和孩子,对这种突发的事情没有办法。就把兵权全部交给了赵匡胤,让他可以调用所有的兵马。

他拿到权力之后,想到朝廷上皇帝还年幼,太后又没有政治能力,外面又有契丹族在进攻。于是他直接就把王朝给夺了,就这样后周就此灭亡,赵匡胤建立了宋朝,也解决了当时的危机。他在建立宋朝之后并没有赶尽杀绝,对当时已经是太后的宣慈和小皇帝都非常好。太后照样是太后,把她送到了一个宫殿之中照常过起了太后的日子,只不过没有了权力而已。

而对于小皇帝给了一个封地,并赐给他一个郑王的称号和一个免死金牌。可惜的是这个小皇帝活到20岁的时候就死了,当时的太后听说这个消息后,觉得人世间没有意思,就出家就行了。等到她死了之后,当时的皇帝按照太后的礼仪把她进行了安葬。埋葬的地方正是前朝皇帝死去太后的陵墓里,也就是她姐姐旁边。


小魔女侃历史


在赵匡胤死后,赵光义同志不光对他的几个侄子不怎么样,对待他的嫂子也不咋地。

在小编看来,赵光义在能力上属于中上水平,在人品上却是中下水平。当年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时候,劝进最为积极的人是谁,就是赵光义。赵光义当时还没什么作为,如果能帮助自己的哥哥能从都点检变成皇帝,那自然是大功一件。事实上也确实如赵光义所想,大宋开国之后,赵光义果然一路青云。

后来赵匡胤离奇死亡,至于死亡原因,我不知道,但是“斧声烛影”是没有根据的事情,我不多说。反正最后的结果就是,赵光义成功坐上了皇位。赵光义其实还是很有抱负的,在成功灭了南越和北汉之后,赵光义把目光投向了幽云十六州,这是所有中原民族人民心中永远的痛。正如毛主席所言,赵光义不知兵,对付强悍的辽国,赵光义不但没能收付失地,自己的屁股还被契丹人射了一箭,差点因此而丧命。

赵光义同志能够把皇位从赵匡胤的儿子手中抢过来,按道理来说应该知恩图报才是。可是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他对待自己哥哥的遗孀和子女真不是人能干得出来的。

宋皇后是赵匡胤的第三个皇后,在赵匡胤死的时候,她只有24岁,青年守寡,是相当可怜的人儿。可是赵光义在对待自己嫂子的做法却相当不地道。

首先,赵光义将自己的皇嫂从皇后的宫殿迁移到西宫居住,西宫是普通嫔妃居住的地方。这就意味着,宋皇后既得不到皇后的待遇,也得不到太后的待遇,她只能以一个普通嫔妃居住在宫里;其次,宋皇后在寡居八年后就郁郁而终,赵光义既不以皇后或者太后的丧葬规格将其下葬,也不允许朝臣参加葬礼;再次,赵光义不允许宋皇后和赵匡胤合葬,也不允许她的牌位被放在宗庙。

而且在宋皇后寡居期间,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以及赵光义的弟弟赵廷美,都先后被赵光义逼死。种种迹象表明,赵光义的皇位得位不正,他是在欲盖弥彰,他除掉的人都是对他皇位有威胁的人。只是人在做天在看,一个“靖康之难”差点将赵光义的子孙一网打尽,后来到了赵构这一脉,皇位才再次回到赵匡胤子孙的手中。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因果循环,大致如此。


围炉煮酒话春秋


赵光义对嫂嫂宋皇后的态度可以归纳为三点:

一,夺位之初,谎言安抚;

赵匡胤暴毙之前,没有公开确立皇储,这就使得皇位继承出现了重大变数。

若宋皇后此时十分冷静,就应该立刻将皇宫封锁,严谨外臣进入,同时,命令心腹出宫,将心中指定的继承人唤入,然后在赵匡胤灵前继位,造成既定事实。

然后,在第二天朝会之时,新帝登基,接受百官朝拜。

宋皇后大体上也是这么做的,但是,每一件事都做的不严谨,致使出现了重大纰漏。

她也下令封锁皇宫,但是执掌宫门的宦官不是她心腹。她也派人出去传唤自己的养子、赵匡胤幼子赵德芳入宫,但是这位宦官同样不是她的心腹。

这位宦官叫做王继恩,领了宋皇后的旨意出宫,没有去找皇子赵德芳,反倒一溜烟去了晋王府找晋王赵光义。之后,赵光义在王继恩以及诸多武将的护卫下,打开宫门,来到宋皇后面前。

宋皇后十分惶恐。她知道大势已去,只好道:“吾母子之命,皆托官家。”

官家是宋朝后宫对皇帝的特别称谓。宋皇后如此说,就是认输了。

但是,她也明白,自己试图立赵德芳为帝的事情必然泄漏,以后性命堪忧,于是只能流泪哀求。

此时,赵光义也流泪道:“共保富贵,无忧也。”

赵光义这话就等于拍胸脯发誓了:“嫂嫂莫要担忧,我必定会与你共享富贵!”

只是,赵光义说这话没过几月,他就变卦了。

二、夺位之后,幽居冷宫。

赵光义第一天登上帝位,宰相等人朝会时十分惊讶,忽然发现皇帝换了人。

在公开场合,赵光义对兄长一家很不错。他告诉两个侄子,以后你们继续享受皇子待遇,并且先后给两个侄子封王,让其地位远高于自己的儿子。

对于宋皇后,赵光义也还算客气,在诏书之中称其为开宝皇后,大赞宋皇后如何深明大义。

只是,这一切只是缓兵之计。

不过数月时间,赵光义就将朝廷重臣来了一番大清洗。赵光义出任开封府尹十多年,手底下早就有一套班子。

待帝位坐稳之后,他以宋皇后是嫂嫂,不宜继续住在中宫大殿为由,将宋皇后迁移去了东宫。这也罢了。在被迁去东宫之后,他还下令任何人不得私下拜见宋皇后。

这就等于将宋皇后给软禁了起来。

赵德芳当时已经十七岁,他从十岁左右就呆在宋皇后身边,与宋皇后感情极深。他听闻宋皇后染病,几次三番请求要去探望,都被赵光义拒绝。

为此,赵德芳经常在月下祷告,祈祷上天保佑宋皇后平安。此事被赵光义得知,他勃然大怒,派人申斥。赵德芳后来神秘死亡,与他曾被宋皇后召唤密不可分。

三、宋后身死,禁止祭拜。

一晃多年过去,赵德芳都死了。宋皇后也已经四十来岁。她被幽禁多年,最终寂寞身死。

不知怎么,宋皇后死去的消息传到外廷,有些遵循礼法的官员纷纷请求前去祭拜。宋太宗大怒不许。

那些官员就很不理解:宋皇后乃是太祖正宫,从未犯下大错,并未被贬黜。按照大宋礼法,宋皇后病故理当接受百官祭奠。

可是,宋太宗赵光义就是不肯,并且将上书的那些官员统统贬斥。因此,也有人怀疑,宋皇后并非正常死亡。

总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宋皇后跟着宋太祖赵匡胤享乐八九年的福,后来也做了十多年的牢,一生真是大喜大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