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的故事告诉我们:聪明人,死于自作聪明

看过封神演义的人,都难免存在这样一个疑惑。为什么比干挖心后并没有死,《封神演义》(作者:许仲琳,明代小说家)说同朝为官的姜子牙提前给了比干一道符水让他喝下,可以保护五脏。比干被挖心后,他形色憔悴、面如枯槁的骑着马南行,路上碰到一位卖“无心菜”的老妇人,比干就问她:“菜没心可以活,那人呢?”老妇人说“人没心便死!”比干一听,仰头长叹一声,口吐鲜血,坠马而死。

那聪明一世的比干究竟是因何而死的呢?答:聪明一世的比干死于自作聪明。

比干的故事告诉我们:聪明人,死于自作聪明


首先:比干的意志被摧毁了。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活,他不死谁死?

意志对一个人来说,究竟有多重要?举个例子,有资料记载,在所有死亡的癌症患者中,三分之一是被吓死的,三分之一是被治死的,只有三分之一是真正因病而死。而这被吓死的三分之一,就是自身意志不坚定,自己都断定自己必死无疑,那此类人还能活?所以说对“生”的信念,往往决定者个人的命运发展。

比干其实一直都对自己“被挖了心,还活着”这件事,不坚定,内心摇摆。而他询问老妇人,“菜没心可以活,那人呢?”,则更加说明,他对自己“能活”这件事是疑虑重重的,他需要一个人坚定地告诉他,你铁定还能活。所以,他找上了老妇人,本来是想让老妇人告诉他“人无心能活”,以此来坚定自己的信念。结果没想到老妇人直接告诉他“人没心便死!”。

这句话浇灭了他最后一丝“能活”的希望之火,活不下去了,那怎么办,死呗!所以比干仰头长叹一声,口吐鲜血,坠马而死。比干最大的错误就是,将生的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让别人左右了他的生死,自己内心的意志丧失,所以,就注定了他的不幸。

比干的故事告诉我们:聪明人,死于自作聪明


其次:比干死于多疑。比干将命交给姜子牙,却转而又不相信姜子牙。连能救你命的人,你都不信,那你还能活吗?

“人若无心,即死”,这句话是破解符印的咒语,符印一失效,比干便会死。姜子牙是何等聪明的人,他为什么会设置这样的咒语?姜子牙本人有着一份执念,那就是想要获得他的帮助,必须得无条件地信任他。怎么看出来的?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是姜子牙最著名的典故。纵观姜子牙前半生,可谓是壮志凌云,满腹经纶,可就是出身低微,才华得不到施展。没人相信他,更没有人给他一个机会。所以这就造就了他极度希望他人认可的性格。周文王姬昌为什么能得他的辅佐?是因为,姬昌一得知年已古稀的姜尚很有才干,他便斋食三日,沐浴整衣,抬着聘礼,亲自前往磻溪应聘,并封姜尚为相。可以说,是姬昌先破例给了他极大的信任与赏识,才能得姜子牙的辅佐。

反观比干,想要靠姜子牙保住自己的性命,喝下了符水。却又在关键时刻迟疑,怀疑姜子牙的能力,觉得姜子牙还不如一个卖菜的妇人,这怎么能行?既然你不相信我,还指望我能救你吗?姜子牙内心腹语道。

比干的故事告诉我们:聪明人,死于自作聪明


第三,比干觉得自己被姜子牙戏耍,恨意满满,情绪大喜大悲,怎能不伤及自身。本就大伤元气,再加上心态极度波折,这就是自寻死路!

我们都知道,大病之人首先要静养,而静养的关键就在于心态平和,不可大喜大悲,以伤根本。

比干一问妇人,妇人就给出了“人没心便死!”这个答案。比干会怎么想,他会觉得,连农村老妇人都明白的道理,我竟然还相信了这么久。好你个姜子牙,我把你当救命恩人,你却拿我当三岁小孩还不如,如此戏耍我,你是觉得我蠢笨如猪吗?我比干一世英名。却不想毁于一旦,传扬出去岂不让市井小儿笑掉大牙。可笑,可笑至极。罢了,平生受到如此之辱,活着还有何意思。于是为自己的无知叹一口气,吐血而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