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榜中的商朝历史可信吗?真实的比干和纣王其实你并不了解

在现代汉语中,我们形容历史上荒淫无道的君主为“桀纣之君”。其中,桀为夏朝的末代帝王夏桀,纣为商朝末代帝王纣王,也就是商王帝辛。

夏朝的历史在考古学界至今无法考证,夏桀的事迹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西周时期已经商朝的历史记载,先后有《尚书》、《左传》和《史记》等史书流传于世,再加上《封神榜》的杜撰,残暴的纣王已经成为了帝王中的第一反面典型。

封神榜中的商朝历史可信吗?真实的比干和纣王其实你并不了解

西周尚书

在我国考古界和历史学界,商朝的纣王到底是个怎样的帝王呢?真的如史书记载的那样荒淫无道,一无是处吗?首先,我们要讨论下纣王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残暴行为——将圣人比干剖心的历史。

最早关于此事的记载是《尚书》中“剖圣人之心”5个字。暂且不论孔子删改《尚书》,以及《尚书》的成熟年代争议,这5个字并没有指出被纣王“剖心”之人就是比干。甚至有许多考古学界认为,这是只是对纣王特立独行、不尊礼制的隐喻而已。

封神榜中的商朝历史可信吗?真实的比干和纣王其实你并不了解

商朝比干

一直到商朝灭亡1400多年的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中才第一次出现了比干被纣王剖心的记载。但令人惊愕的是,这个故事居然详细记载了纣王和比干君臣二人的对话。据目前的考古成果,商朝时期还没有专职史官记录帝王的言行,他们的对话谁听到的?又是怎样被司马迁记录下来的呢?

对比干被剖心的事件,描述的最绘声绘色的就是《封神榜》,明清以来它基本上塑造了国人对于商朝历史的认知。但据考古学家考证,《封神榜》里的事件与真实的商朝历史毫无关联,大部分人物和故事都是后世杜撰的,在甲骨文中根本没有此类记载。

《封神榜》把比干塑造成一个胸怀天下、直言进谏的忠臣。在描写比干之死时,说他无心后能行走百里,最终倒下的地方被命名为“心乡(新乡)”。事实上,据考古学家考证,新乡的地名到隋唐时期才出现。

封神榜中的商朝历史可信吗?真实的比干和纣王其实你并不了解

封神榜中的商朝

可见,纣王有可能没有杀害比干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那么,这段历史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线索去讨论。

首先,比干并非《封神榜》中描述的那样是个心怀天下的忠臣。据考古学家考证,商朝王位的继承是“有嫡立长,兄终弟及”的制度。商王帝乙临终前,王位的候选人主要是微子启和帝辛。其中微子启是庶出的长子,而帝辛虽然年幼却依靠嫡出的身份顺利继位。

于是,从帝辛初年开始,微子启就箕子和比干等兄弟联合,一直和纣王明争暗斗。甚至导致商朝灭亡的武王伐纣事件,也是微子启趁纣王领军讨伐东夷时,和周武王里应外合共同施行的。可见,比干和纣王是一直处在对立面的,并非忠臣和昏君的关系。

封神榜中的商朝历史可信吗?真实的比干和纣王其实你并不了解

商朝朝歌

其次,纣王也并非民间传说中的那样残暴和无能。根据《史记》记载,商朝末年西周逐渐强大起来,积极吞并周边部族扩大领土,甚至攻取了距离朝歌不远的山西黎城。后来在纣王率领象军的讨伐下,周文王大败被俘虏。但是,纣王并没有因此处死周文王,而是囚禁了一段之后又恢复了其西伯侯的爵位,放他回西岐去了。

另外,王叔微子启与周武王里应外合的事情被纣王知道后,纣王也没有处死他,而是放任他逃走了。试想,能够宽容对待西伯侯和微子启,纣王为何要残忍地将王叔比干剖心呢?

最后,周武王为何将比干塑造为亘古第一重臣呢?据史学家顾颉刚考证,“帝乙归妹”于周文王,也就是说比干是周武王姬发的舅舅。有此血缘关系,就可以理解后世的周朝人为什么对比干如此的敬重了。

封神榜中的商朝历史可信吗?真实的比干和纣王其实你并不了解

商朝纣王

那么,商朝甲骨文中有没有关于比干的记载呢?很可惜,目前的甲骨文主要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所属时间为商朝中晚期。而商朝末年的纣王已经迁都朝歌,目前在淇县还未出土相关记载的史料,有的只是纣王时期的几篇卜辞。甲骨卜辞里的纣王还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商王,他征服东夷地区和长江流域,被商朝人尊称为武王。

另外,考古学界还有一个关于比干的未解之谜。在《史记》中记载,比干被纣王剖心应该发生在商朝灭亡之前,也就是武王伐纣的公元前1046年之前。可是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比干庙前,记载比干的卒年为公元前1029年。也就是说,商朝灭亡后比干还活了17年。如果从考古学的角度来解读比干之谜,可能必须等到商朝记载的历史出土,所有的真相才能解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