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二戰趣聞?

俏兔子大戰傻賊鷹I


對二戰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許經常會發現,二戰中的美國大兵的標誌性裝備,就是他們頭上的M1鋼盔,和德軍不同,美軍頭盔上經常塗有五花八門的圖案和標示,這些圖案標示到底代表了什麼含義,是僅僅為了表現個性還是身份的代表,今天就來給大家詳細講述一下。

首先,這些圖案是軍銜標示系統。比如鋼盔北面的軍官,軍士標示。看過《拯救大兵瑞恩》或者《最長的一天》,以及電視劇《兄弟連》的軍事影迷可以注意到,諾曼底登陸期間,美國陸軍和空降兵部隊在鋼盔上使用了一套白條系統來鑑別軍官和士兵。具體做法是,軍官(少尉以上)在鋼盔後面有一個豎白條,在衝鋒和集結的時候,士兵們可以緊跟著鋼盔後面有白條的軍官前進。

另外,鋼盔正面,也有軍銜標示。在士兵這一級,二等兵和一等兵的鋼盔正面會有一個倒V,中士,上士,一級上士在鋼盔正面會有三個倒V。到了少尉這一級,鋼盔上的圖案開始各不相同,一個軍銜級別一個圖案,比如上尉(連級指揮官),就會在鋼盔正面有一個類似中文“口”字型的標記

到了校級軍官,圖案就比較個性化,比如少校是一片金色的橡樹葉,中校是銀色橡樹葉,上校則是一隻鷹,從而被普通士兵謔稱為“鳥上校”。到了將軍這一級,估計大家就比較熟悉了,鋼盔上直接漆星,做到幾星上將就漆皮幾顆星,鋼盔上的星星,考究點的用金屬,不講究的就直接用白色油漆了。

(巴頓將軍這頂四星鋼盔,估計是大家耳熟能詳的)

二.所屬部隊標示

除了軍銜,美國大兵鋼盔上五花八門徽章的另一個用途就是標示自己的部隊,比較常見的就是自己所屬陸軍作戰師的師徽。比如下面這一頂,上面那個類似太極的藍灰兩色標誌,就是陸軍29步兵師的徽章,這個師是D日在奧馬哈海灘登陸的首批部隊,承受了重大傷亡。

(陸軍步兵第1師“大紅1師”鋼盔)

(陸軍步兵第2師,“印第安人”師鋼盔)

3.獨具一格的陸軍空降兵部隊鋼盔

由於其特殊性質和作戰方式,空降兵落地後,各個不同單位,職能的作戰和技術人員混雜在一起,必須要迅速聚攏,找到各自部隊單位後開展行動,所以他們把自己所屬的部隊單位,以及職能標示統統以圖案形式印在了鋼盔上,以大名鼎鼎的“呼嘯山鷹”101空降師為例,其鋼盔標誌簡要說明如下圖:

(空降諾曼底前夕的101空降師官兵,注意鋼盔上各類不同的標示)

4.遊騎兵部隊

“遊騎兵”(rangers)是美軍在二戰期間,比擬英國特種部隊“哥曼德”而建立的精銳突擊部隊,一共建立了5個遊騎兵營,1到5營在歐洲戰場,第6營部署在太平洋戰場。

遊騎兵部隊在鋼盔後面都有一個橙色的菱形圖案,中間是一個代表

所屬遊騎兵營的黑色數字軍官,同時也漆有軍官,軍士標示的白色豎條,如下圖。

(畫家筆下,諾曼底灘頭的遊騎兵部隊)

5.軍醫

醫護兵和軍醫會在鋼盔側面畫上白底紅十字,在歐洲戰場上,美軍也承認,大部分情況下,德軍不會射擊鋼盔上帶有紅十字標記的美軍醫療人員。

6.憲兵

這個大家就比較熟悉了,鋼盔上兩個大寫字母(MP),一些憲兵還會在鋼盔上同時畫上他們所屬部隊的師徽

(1944年夏天,法國戰場,一名隸屬第2步兵師“印第安人”師的憲兵)


用戶69792950182


我講一個。

1944年的時候,有一個人曾經想殺掉希特勒,當時他距希特勒僅有3釐米。結果一念之差,讓希特勒逃出生天。

這個人的名字叫米克洛什,曾經是奧匈帝國海軍上將。他是一位戰鬥英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經在亞得里亞海擊潰了意大利海軍,因此升任為海軍總司令,並任職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1922年,米克洛什成為匈牙利執政並掌管匈牙利軍政大權。二戰開始後,匈牙利和德國結盟。但是到二戰後期,德國想進一步控制匈牙利,所以決定入侵這個國家。也就在這個時候,米克洛什受到了希特勒的邀請。在路上,米克洛什收到了德軍正在開往匈牙利的情報。所以,他極度憤怒!

當希特勒在車站迎接米克洛什的時候,他將手放到了口袋裡,這裡有一把手槍,只要抽出來,可以輕易的將希特勒幹掉,但他想了想放棄了。

當他和希特勒坐上汽車的時候,兩人的距離只有3釐米,而周圍也沒有侍衛守護。但是,米克洛什又放棄了!

(米克洛什當年和希特勒坐在車裡的照片)

如果米克洛什當時抽出手槍,給希特勒來一槍,那麼二戰將會提前一年結束。據他後來回憶說:即便將希特勒刺殺,也無法改變匈牙利的命運,所以就放棄了!


遊者走天下


二戰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爭劫難,除了各種壯烈的英雄事蹟還有很多有趣的事情,今天我就來分享幾個小故事。

希特勒在電影院被嘲弄

一天希特勒穿著便服在電影院看電影,但電影銀幕上出現希特勒演講畫面時,全體起立,並向希特勒一樣舉起右手。電影院只有希特勒沒有動,他總不能和自己行禮啊,這時候旁邊的一位觀眾彎腰和他說“我們的心情和你一樣,只是不敢向你這樣,勇敢的公開的反對罷了”


英國人自己炸自己

1939年9月5日,一架英國“安桑”式水上飛機正在蘇格蘭西海執行反潛巡邏機人物,突然發現水下十幾米處有一艘潛艇在緩慢的航行,於是趕忙投炸彈,由於飛機距離水面太近沒想到的是炸彈並沒有沉入海底,而是在海面彈了上來,彈上來不要緊可是引信被彈開了,返回正好集中飛機的油箱,眼看馬上就要墜機,不得不放棄這塊觸手可得的肥肉,後來知道那艘潛艇也是英國人的。

敲桌子洩露機密

二戰期間,一天蘇軍司令部派來一個工作組來核查部隊的作戰計劃,一個工作組成員無聊敲桌子,本來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一名蘇軍細心的發現,敲桌子的鼓點竟然是德軍的軍樂“勝利進行曲”,於是趕忙彙報,把這個工作組全部抓住,後來證實這個工作組正是德軍假扮的,目的就是套路蘇軍的作戰計劃。


軍武小咖


我來分享一個有趣二戰的故事。話說英國砸鍋賣鐵的和德國在歐洲死磕了兩年,終於盼來了好基友美國。美國大兵的到來受到英雄般的歡迎。

但英國人確召來了一頭狼。雖然同為盟軍,但土豪一樣的美國佬可不是苦哈哈的英國人能比的,普通士兵的收入比英國中尉的還高。

連一塊黑麵包都要拿身體來換的英國女人可根本抵擋不住,風流倜儻,年少多金的美國人的誘惑。美軍就算在休假的時候,都空不下來,忙著各種約會。



出來混總歸要還的。一美軍飛行員,軍隊中的高富帥。馬失前蹄,被德國人擊落,關在了戰浮營。每天魂不守舍,焦躁不安。原來他在營地的上衣口袋裡有大量的套套。按規定失蹤人員的物品可是要寄回老家的。這要是被老婆知道了,可比德國佬難對付多了。


講故事的老王


二戰趣事三兩則,多姿多彩歡樂多

整個二戰既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次災難,但同時也少不了許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典故,究竟有多麼搞笑,就讓我帶領大家一睹為快。

二戰史上最搞笑的白旗投降

明明有堆積如山的彈藥,但卻早早亮出白旗投降,莫非是這些人軍心有問題?這不是擺明了睜眼說瞎話嗎?這個故事真實發生在當時二戰時期,話說有一個意大利小分隊大約500多人,他們最終被派遣到一個野戰機場,負責守衛這裡的安保狀況。

戰鬥剛打響,負責進攻一方的英軍,不僅人數上不佔優勢,就連突破堅固防線的重型武器都沒有,整個英軍的指揮官就認為這是一場不可能贏的鬧劇,所以就打算隨便打幾發子彈了事,卻沒想到正在英軍打算撤退之時,意大利人直接亮了白旗投降,好奇的英國指揮官就跑過去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

只見整整500餘人的意大利部隊,守著堆積如山的彈藥箱,卻僅僅沒有開箱的撬棍一籌莫展,這樣得來的勝利簡直不要太開心,白白浪費了那兩門威力巨大的火炮。

二戰史上最和諧的掃雷遊戲

二戰期間有一個英軍控制的小港口,德軍本想借此登陸,但卻在強攻幾次之後,也不見起色,於是德軍就想了一個損招。

既然你們不讓我上去,那我就絕對不想讓你出來,所以德軍就在整個港口周圍使壞,佈置了大量的魚雷,目的就是讓英國軍艦寸步難行。

英軍排水雷的能力也不是吹的,德軍的嚴密部署也被英軍完美化解,最終達到了德軍不斷放雷,英軍不斷排雷的動態平衡,最終形成了德軍星期1、3、5佈雷,英軍2、4、6排雷的共識。

終究有一天英軍厭倦了這種生活,居然給忘了排雷,第2天放雷的德國部隊可遭了殃,一下子成了落水狗,好在英國出於人道主義,幫了德軍一把,這才結束這個啼笑皆非的鬧劇。

二戰史上最有脾氣的炸彈

德國人被自己的水雷炸了,但更有趣的是,英國人連自己的潛艇都不放過,那是在1939年,有一架英國飛機正在上空盤旋,突然發現水底有異常動靜。

在上空兜了幾個圈,然後找了個合適的位置,就立馬投炸彈,本想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讓這個水下的潛艇沉底大海,居然還敢偷偷摸摸來刺探軍情。

但哪裡想到為了精準的控制投放地點,整個飛機的高度過低,投下去的炸彈很快反彈上來,打中了飛機的油箱,為了不讓自己墜機,飛行員立馬控制飛機,找一個合適的地方降落,心裡還罵罵咧咧的,直呼見鬼。

卻不料,直到事後他才明白,原來當時那架飛機攻擊的潛艇正是英國人自己的。

二戰是血腥的,殘酷的,也是被整個人類社會所排斥的,但他終究也不會少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操作,整個二戰史上,發生的有趣故事當然不止這幾件,如果大家有更好的故事分享,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


歷史紅塵


二戰中曾經發生過一次極其搞笑的戰爭——三萬五千名美軍VS三條日本狗,而且美軍還付出了上百人的傷亡。


二戰中,雖然美國和日本在太平洋大打出手,但是整個戰爭過程中基本都是美國在進攻日本,日本對美國領土的侵佔非常少。

準確的說,只有兩個島。

基斯卡島位於阿留申群島的西部,是一個位於太平洋北部的小島,只有三十平方公里。由於島太小,也沒什麼交通價值,美國人在二戰前佔領了這裡,沒有任何大規模駐兵,只留下了一個氣象站和幾個人而已。

二戰爆發後,為了攻佔一塊美軍領土,日本出動了上萬人攻佔了基斯卡島和旁邊的阿圖島,當然沒有爆發戰鬥,島上的美國人一看見日本大兵壓境就投降了。這兩個島也救成為了二戰中唯一被日本人攻佔的美國領土。

但由於戰爭,這兩個小島的戰略價值迅速升高,因為他們可以作為空軍的跳板,所以日本人在基斯卡島上留下了六千軍隊,在阿圖島上留下了兩千多軍隊,在島上修建防禦工事和機場,為未來的戰爭做準備。

戰事發展到1943年5月,美軍已經進入了反攻階段,對於這兩塊曾經的領土,美國人發誓要奪回來。1943年5月,美國人組織一萬多軍隊圍攻阿圖島,美國人認為,以五倍的兵力優勢圍攻一個小島,三天就能拿下來。


可是一開打,美國人就知道自己錯了。島上得兩千多日軍異常的頑強,戰鬥足足進行了三個星期,美國人艱難的消滅了島上的日軍。此時美國已經付出了六百人陣亡,一千餘人受傷,而且還有兩千多人因凍傷住院。

而島上的兩千多日軍,除了二十八人因為受傷被俘虜外,全部陣亡。這種“英勇”的行為被日本軍部大加讚賞,被稱為“玉碎”,開日本“玉碎”傳統的先河。


阿圖島戰役之後,面對著基斯卡島的日軍,美國人十分犯愁。

兩千多日軍就已經這麼難打,基斯卡島上這六千多人,可怎麼打啊?

於是美國人決定,圍而不打,先不主動進攻,把基斯卡島上的人困住,等他們補給斷絕的時候再進攻。

不過美國人其實不知道,犯愁的不止他們,日本人也在犯愁。


阿圖島的戰鬥不僅給美國人留下了心理陰影,日本人也驚嚇不淺。

一個島上兩千多人,居然一個都沒有活下來。這麼下去,美國人攻一個島滅一個島,日本的軍隊豈不是都成了一次性消耗品?

此時日本人已經遭受了一系列巨大打擊,在一個小小的基斯卡島上付出六千人的代價,日本人覺得實在是有點不值。所以日本軍部決定,撤!

可是日本人想撤不是那麼容易的,美國人已經完全封鎖了小島,讓你想跑都跑不了。用美國艦隊司令金凱德的話說:“連一條狗都別想跑出去!”

為了把島上這六千多人救出來,日本人找來了日本海軍少將木村昌福。

這個木村將軍,沒有什麼顯赫的戰績,但是在救人方面卻很有一套。1928年東京大地震,他帶領軍艦在飄滿了垃圾的東京灣裡組織救援。中途島海戰時,他為了救援落水日軍,曾經不顧撤退命令,留在戰區打撈水兵。

所以日本軍部讓他來組織這次救援(逃跑)活動。

一開始,日軍動用潛艇來運輸日軍,可是美國人的反潛能力太強,擊沉了不少日軍潛艇,日本人不再敢動用潛艇了。

只能用水面艦艇來救島上這些人。

木村將軍帶領日本的混成救援艦隊來到了基斯卡島附近的海域,沒有急於靠近和美國廝殺,而是躲在了附近海域,悠閒的等待。

他在等待大霧。

北太平洋經常用濃密的大霧,日軍在等待大霧來臨時動手。

進入7月份,基斯卡島附近開始有持續的大霧,日軍一直等到7月29號,才趁著某一天的濃霧,潛入了基斯卡島,一把運走了所有的日軍。

為了減少載重,木村將軍命令日軍放棄所有輜重和武器,同時埋設大量水雷,臨走之前還給美國人留了一招。

8月1日,基斯卡島的日軍全部撤離到了日本本土,這場日本的“敦刻爾克”大撤離宣佈成功。

但是,美國人不知道啊!

由於日軍平時藏的也非常隱蔽,導致日軍撤退與否,在偵察機上根本看不出來。美國人在日軍全部撤走之後,還在傻乎乎的堅持他們的圍島計劃。

在日軍撤走後的兩個星期,美國人對基斯卡島進行了地毯式的轟炸,各種轟炸機、艦炮火力全開,力求不留空白。

半個月後,8月15日,美國人覺得差不多了。於是三萬五千多名美國和加拿大的聯軍,戰戰兢兢的登上了基斯卡島,等待一場與日軍的血戰。

可是島上並沒有任何日軍,美國人一路順利的登陸。但美軍不敢放鬆警惕,認為日本人藏在某處的地道里伏擊他們。

由於過度緊張,有一點聲音就會開火。島上還出現了加拿大軍隊和美軍開槍互射的情況,經過一陣猛烈交火,28名美軍和加拿大士兵被自己人打死。

而在登島的前幾天,島上的地雷和水雷還經常爆炸,很多登島士兵被炸死炸傷。登陸第三天,一艘美軍驅逐艦被水雷炸沉,71人陣亡,一百多人受傷。

而知道8月18日,美軍才徹底搞明白,島上沒有任何日軍,只有日軍留下的三條狗而已。



小約翰


講一個二戰後期大日本帝國逐漸窮途末路的趣聞。

日本兵力分散

到了1943年9月,日本帝國大本營才終於明白其過去對整個太平洋戰爭的樂觀估計和希望都必須修改。在一個太大的地區中,日本兵力的分佈實在太單薄,而美國在初期失敗之後,其恢復的迅速也是出人意料之外。在空中和海上,美國人都已經佔了上風。

所以現在很明顯的是,日本人必須要縮短他們自己的防線。因為除了在側面正承受著重大的壓力外,在中央方面,珍珠港也正蘊藏著巨大的潛在威脅。尼米茲現在所集中的潛艇數量,是繼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海軍上將傑利科的大艦隊之後最大的數字。

日本脆弱的經濟基礎,更增強其軍事情況的危殆程度。其飛機的生產量不足以應付美國的挑戰,同時也已經不能保護日本海上的交通線。

日本“絕對國防圈”

1943年9月中旬,日本帝國大本營所決定的新作戰方針,是以達成日本戰爭目標所需最小地區的估計為基礎。這也就是所謂的“絕對國防圈”,那時起自緬甸沿著馬來半島以達新幾內亞西部,然後由此經過加羅林、馬里亞納直到千島群島為終點。

這樣的縮短防線,其意義也就是說,新幾內亞的大部分、捭斯麥群島的全部、所羅門群島、吉爾伯特群島和馬紹爾群島,現在都已被認為不具備必要性——但是他們還是準備再守6個月。他們希望在這6個月裡,能夠把絕對圈發展成一道不可催毀的防線,使日本飛機的生產量增加3倍,並使聯合艦隊有足夠的實力可以和美國太平洋艦隊再作一次決戰。

在這個階段之內,西南太平洋方面的日軍所奉到的命令是要他們儘量牽制聯軍,因聯軍現有的總數在20個師左右,並獲得近3000架飛機的支援。

日本在新幾內亞東部有3個師,在新不列顛有1個師,在布干維爾有1個師,還有1個師在運輸途中。但在中國大陸上被陷入泥潭的還有26個師,滿洲也還保留著15個師,防備蘇聯紅軍的入侵。所以在陸軍方面,日本人的弱點並非在數量上,二是在分佈方面。

美軍加緊攻佔計劃

在聯軍方面,由於緊張的遲緩遂使麥克阿瑟不得不加緊督促部下,尤其是因為他知道美國的參謀首長聯席會議現在已經比較願意把作戰優先給予中太平洋方面,並且認為那不僅距離短,而且時間也可能較短。

他們甚至與認為臘包爾的攻佔已非必要,這個防禦堅強的據點大可迂迴通過,然後聽任其孤立,所以也就使麥克阿斯更感到著急。海爾塞也希望能夠加速通過所羅門群島的前進,因為他的許多艦船以及第二陸戰師,即將被召回去幫助中太平洋方面的作戰。

布干維爾為所羅門群島最西端的唯一大島,其守軍有陸軍近4萬人,海軍士兵約2萬人,大部分都集中在該島的南部。海爾塞現在所控制的艦船和登陸艇都已大量減少,所以在開始時他之只能送一個加強師登陸。其登陸地點的選擇頗為高明,那時防禦單薄的西海岸上的奧古斯塔皇后灣,並且也有良好的地形便於修建機場。

美軍強攻布干維爾島

美軍對於日軍在布干維爾島上的空軍基地加以重大轟炸,並首先佔領位於向布干維爾前進路線上的若干小島之後,遂於11月1日開始登陸——這也使日本人大感驚異,因為他們相信美軍的攻擊一定來自南方,因為那裡的海浪比較平靜。日本雖用空軍與海軍發動反擊,但是均被擊退,其所受到的損失遠比美軍的損失要大。

美國的航空母艦部隊,以及在新幾內亞的航空部隊,都對臘包爾作不斷的空中攻擊,以牽制新近增強臘包爾的日本航空部隊,使其無法干涉布干維爾方面的作戰。對於未來而言,這也是提供美軍一個重要的教訓,很顯然的,即令在某些區域日軍能獲得以路上為基地的飛機所提供的良好掩護,美國的快速航空母艦部隊也一樣能夠作戰。

陸上的美軍獲得另一個師的增援之後,遂逐漸擴大其灘頭,使其成為一個寬達10英里以上的巨大灘頭陣地。到了12月中旬,據守這個灘頭陣地的兵力已達4.4萬人之多。日本人的反應很遲緩,因為他們仍然相信美軍的主要攻擊將會來自其他的方面。

甚至於等他們開始認清美軍在奧古斯塔皇后灣的登陸即為主要戰爭威脅時,他們的對抗行動也還是無法加速,因為他們必須通過50英里長的叢林地帶,能把部隊從南面的主陣地中調到西面來。所以一直到2月底他們才能開始有所作為,其間是一段長期的僵持局面。

賽多爾大捷

此時,在新幾內亞的聯軍仍在繼續前進。1944年1月2日,麥克阿瑟把一支約近7000人的美軍部隊送往賽多爾登陸,該島在胡翁半島與馬丹間的中點上,不久,登陸的部隊即增加到1倍。島上數量大致相當的日軍殘部,本來想要據守半島正西方的西奧,現在才發現其沿著海岸的退路已經被封鎖。最後他們經過山地叢林的長途迂迴行軍,才勉強逃出包圍,但還是多損失了幾千人。

同時,澳洲部隊又從馬哈姆河谷中的杜姆普向海岸挺近,並於4月13日到達目標。4月24日,麥克阿瑟的部隊佔領馬丹,幾乎沒有遭遇任何嚴重的抵抗。因為日本大本營已經被迫加速撤離,其在新幾內亞的殘餘部隊也奉命撤向西海岸的威瓦克,該地距離馬丹約200英里。

在胡翁半島尚未肅清之前,麥克阿瑟即已發動他的下一個攻擊。12月15日,克魯格的部隊即已開始在新不列顛的西南海岸登陸,登陸點在阿拉威附近,而在聖誕節剛剛過去不久,這支部隊主力的兩個師又在西端的格羅斯特角附近登陸,並佔領那裡的機場。雖然攻擊臘包爾的構想已經放棄,但麥克阿瑟仍想對海岸進行兩面的控制,以保護其在新幾內亞繼續西進的側翼。

包圍臘包爾日軍

在美軍登陸的新不列顛島西端,是由一支剛剛從中國大陸調來的日軍部隊據守,人數大約8000人,他們與臘包爾之間隔著一片荒郊野地,後者在這個新月形大島的另一端,相距約300英里。同時他們所能獲得的空中支援也極為有限,因為第七航空師已經調往西面2000英里以外的西里伯斯地區。所以在格羅斯特角附近的日軍幾乎未作任何抵抗,即開始穿越叢林向臘包爾撤退。

於是連同10萬人以上的日本守軍在內的臘包爾,現在已經完全處於孤立無援的地位,而且可以說是任其自生自滅。俾斯麥群島所構成的堡壘已經被衝破,美軍的損失遠比直接攻擊時要輕微的多。

日軍損失慘重

差不多過了4個月的時間,在布干維爾島上的日軍指揮官才開始認清美軍在西海岸的登陸是美軍的主力。

在1944年3月間,日軍才通過叢林把兵力集結到1.5萬人,以求對美軍的灘頭髮動一次攻擊,而美軍總數已達到6萬人以上。但日本估計美軍的實力為陸軍部隊約2萬人,另加空軍地勤人員1萬人。

日軍從3月8日開始攻擊,以1比4的劣勢,繼續戰鬥了2個星期,損失8000人以上,這超過其全部兵力的一半,美軍的損失不到300人。經過這次慘敗之後,日軍的殘部遂陷入毫無希望的孤立狀況,同時也被留在那裡聽任其自動被消滅。


超哥解歷史


1941年6月22日,德國法西斯開始入侵蘇聯。而到了三年後的1944年6月22日,蘇軍則以巴格郎季昂行動的代號,向德軍展開反攻,聲勢浩大的白俄羅斯戰役由此打響!

蘇軍通過此次戰役,一舉收復了白俄羅斯的首都明斯克。並且在8月抵達東普魯士附近。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在白俄羅斯戰役當中幾乎全軍覆沒。

蘇軍此次作戰,一方面是支援盟軍的諾曼底登陸作戰。一方面是提升自己在世界反法西斯陣營裡的威望所在,同時收復白俄羅斯的所有領土,為下一步出國境作戰做好準備。

1944年6月,蘇軍就以5200輛JS2重型坦克為主要武器裝備,以白俄羅斯第1、第2、第3方面軍,以及波羅的海沿岸的第1方面軍為主力部隊,包括還有第聶伯河區艦隊、遠程航空兵和國土防空軍航空兵,波蘭第1集團軍,法國“諾曼底-涅曼”航空兵團,總共大約有140萬人。

納粹德國在這裡有德軍北方集團軍群所屬的第16集團軍各右翼兵團、中央集團軍群所屬4個集團軍,以及“北烏克蘭”集團軍群所屬的第4裝甲集團軍,共計63個師又3個旅,大約120萬人。此外,還裝備有9500餘門的火炮、9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1350架作戰飛機。

這是自蘇德戰爭開始以來蘇軍投入兵力規模最大的一次!而德軍的兵力只有11個師,另有24個師的兵力作為預備隊。蘇軍無論是兵力還是兵器,對德軍都佔有絕對的優勢!

最終,不可一世的納粹德軍遭到了徹底失敗,這場戰役成為蘇聯衛國戰爭戰略反攻轉折點。

就在白俄羅斯戰役達到第二階段時,蘇聯組織了一次鮮為人知的閱兵,閱兵的主角確實納粹德國官兵。

1944年7月17日的莫斯科大街,約57000名在戰役中被蘇聯紅軍俘虜的德軍官兵,被編成90個方隊,組成世上絕無僅有的、綿延數公里長的戰俘隊伍,接受無數蘇聯民眾的圍觀。此舉既是提振蘇聯軍心、凝聚民心的舉措,也是狠狠羞辱納粹自尊和自信的行動,此次行動代號為“翠堤春曉”。

走在隊伍最前面的是被俘的19名的德軍將軍,他們穿著軍服佩帶勳章,作為蘇軍作戰的重大勝利成為當日遊街展示的重點。

遊街的俘虜們身穿長滿了蝨子的骯髒軍服,破衣爛衫地走在莫斯科的大街上。當時氣溫高達40度,數千名俘虜虛脫。由於前一天給俘虜吃的食物有問題,許多俘虜嚴重腹瀉,一些人來不及上廁所就拉在了柏油馬路上,可是押解人員卻批評德軍俘虜沒教養。

遊街時數千人高喊''希特勒完蛋''等口號,並向德軍俘虜吐口水,一些俘虜遊街時還被旁邊激動的婦女打傷,但也有一些婦女臉上露出同情。

從上午11點到晚上19時,整整持續了8個小時,德國戰俘才結束了這難堪的一天。從莫斯科火車站裝車送往西伯利亞戰俘營。其中,又會有很多人死在戰俘營,最終能夠回到家鄉的恐怕只有一半了。

這一天的經歷,德國戰俘們註定刻骨銘心終身難忘:這座城市,絕不是能給德國人帶來榮耀的城市,而是無盡的屈辱。


王銘葦


二戰中發生過哪些不可思議的趣聞?還真的有不少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發生一些神秘的、稀奇古怪的、令人費解的故事,都是那樣怪誕離奇和不可思議的故事,簡直是“事實比虛構更為離奇”。

二戰中期,在中非戰場上發生過一次非常有趣的英軍與意軍的作戰。當時,大約有500多人的意大利軍隊奉命防守一個野戰機場,他們擁有堅固的混凝土永備工勢,充足的彈藥,甚至還得到了2門德國人支援的兩門威力巨大的88炮和充足的彈藥。而進攻方的英軍只有400多人,甚至連像樣的重武器都沒有。鑑於兩軍優劣差異明顯,英軍指揮官對取勝這場作戰基本不報什麼希望,甚至已經還做好了撤退的打算。但是離奇的是進攻剛剛打響,意大利人竟然打出了白旗,當被詢問為什麼投降時,投降的意大利軍官竟然氣呼呼的說:“我們沒有撬棍,沒辦法打開那些該死的彈藥箱!”

1943年12月,德國王牌飛行員漢斯·施蒂格勒有各種理由擊落他面前的美國B-17轟炸機。因為美軍在早期殺死了他的哥哥,現在又在轟炸德國城市。不僅如此,如果施蒂格勒擊落這架特殊的轟炸機,他將完成自己的“擊殺份額”,並且可以獲得相應的榮譽勳章。當漢斯·施蒂格勒打算搬動扳機時,他對敵機沒有反擊他感到奇怪。飛近一看,他看到敵機上的槍手已經死亡,其餘人員大多負了傷。在施蒂格勒心裡,他知道自己可以做一個殘忍的殺手。相反地,他選擇了榮耀的行為——他向受到驚嚇的美國飛行員發了信息,並貼近飛行,防止他們成了防空炮火的靶子。施蒂格勒一直將他們護送到北海才折返,並最後一次向他的他們致敬。

還有一個趣聞,是關於日本“神風”特攻隊的。日本“神風”特攻隊,專門用於與美國作戰時候自殺,與敵人同歸於盡。日本當局企圖用這種無賴手段緩和甚至改變戰局。但是,“神風”特攻隊也挽救不了日本軍國主義的窮途末路。有一個叫做佐佐木的17歲年輕人,被強行塞進了戰鬥機,以對美軍戰艦做一次打擊。做“神風”隊員,正反都是死,要麼在作戰中被打死,或者撞上美軍戰艦粉身碎骨,如果害怕返回,起落架都被拆卸了,只能最後由於油料用盡,在海面上摔死。如果你拒絕作戰,也會被執法隊予以槍決。總而言之,就是一個死字。很多“神風”特攻隊的隊員因此而精神崩潰,有的自殺,出發作戰前的隊員也嚎啕大哭,真正想死的人幾乎沒有。這個佐佐木,就是這樣嚎啕大哭的上了飛機。飛機啟動後,開始向美軍艦隊撲去。由於霧大,佐佐木的戰鬥機與大部隊失去了聯繫。佐佐木非常的害怕,最後飛機油料用進,掉在了一座島上。沒想到,當時日本海軍很多高級軍官在這個島上秘密聚會,飛機掉下來,正好砸在他們頭上。這個一下子厲害了,飛機當場砸死11個人,砸傷16個人,其中有一個日軍少將,七個大佐。而佐佐木,居然只是傷了右臂,沒有大礙。奇怪的是,他居然沒有被處罰,一直活到了1984年。這真是一件特別奇葩的事情。佐佐木後來積極反戰,寫了很多回憶錄,晚年還策劃到中國來旅遊,可惜最後沒有成行。戰爭雖然結束了,但是並沒有“遠離”。世界上還很不和平。居安思危,才是我們應該有的態度。忘戰國必危!讓我們丟掉幻想,勇於亮劍,在鬥爭中採取主動態勢。強國必要強軍,有了強大的軍隊,人民才能被保護。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也。此記。


懷疑探索者


大家好,謝謝點贊關注[心] ,我很高興把最好知識的東西分享出去🤔🤔🤔

今天很高興跟大家分享二戰那些很有趣的趣聞。

1.坦克擊沉水中的潛艇

在著名的“狼群”行動中,一艘德國U 型潛艇擊中了一艘盟軍的運輸船,這艘滿載軍用物資的運輸船被擊中後發生了大爆炸,各種東西被炸的漫天亂飛,興奮的德軍U 型潛艇長命令潛艇上浮,以觀看自己的戰績。不幸的是,一輛被炸飛到天上去的M4謝爾曼坦克正好掉下來,把潛艇給砸沉了……並且,這艘潛艇也成為世界上迄今為止,唯一被坦克給擊沉的潛艇。

2.史上最大的實戰演練

在太平洋戰爭中,美國和日本在島嶼上進行爭奪作戰,其中中途島戰役是太平洋戰役的轉折點,在1942年日本為了能夠掩護中途島的日軍,對阿留申群島發動功績,企圖牽制美國的兵力,並且佔領了阿圖島和基斯卡島,雖然最後徒勞無功,但是美國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當時日本在基斯卡島部署了5000人的兵力和許多大型武器裝備,美國知道想要啃下這個硬骨頭,必須要發揮火力優勢,只有用鋼鐵和炮火才能讓日本的武士道道精神徹底摧毀。

日本也知道美國心裡想的是什麼,為了能夠保存有生實力,日本決定全員撤退,並且利用大霧的天氣,在8月1號全部撤出了基斯卡島,日本軍隊在撤走的時候,部署了大量的水雷和地雷,美國軍隊卻不知道日本已經撤走,1942年8月15號,美軍以100多艘戰艦為掩護,3萬多盟軍士兵進行登陸作戰,由於島上有眾多地雷加上樹林裡有那麼多的濃霧,所以美國軍隊開始自相殘殺,加上到處爆炸的地雷,讓美軍以為日本軍隊還在戰鬥。後來美國的阿伯納,裡德號驅逐艦在島嶼周邊碰到了日本的水雷遭到重創,導致71個人死亡,而誤傷的人數甚至達到了198人,據最後統計,另外還有122人陣亡,這一場戰爭損失了300多人,而日本在這個島嶼上根本就沒有任何兵力,大部分都是誤傷,到了8月18號,美國才終於知道日本早已經撤走,整個島嶼上只有三條狗,這場戰爭也被世界各國稱為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一個笑話。

3.撬棍

二戰中期在中非,意大利軍隊500多人奉命防守一個野戰機場。他們擁有堅固的混凝土防禦工事,充足的彈藥,甚至還得到了德國人支援的兩門威力巨大的88炮和充足的彈藥。而進攻方的英軍只有400多人,武器破敗不堪,甚至連像樣的重武器都沒有。英國指揮官對這次攻打基本不抱有希望,甚至已經做好了撤退的打算。

但奇怪的是進攻剛剛打響,意大利人就放棄了抵抗打出了白旗。

當詢問接受投降的意大利軍官為什麼投降時,對方竟然氣呼呼的說:”我們沒有撬棍,沒辦法打開那些該死的彈藥箱!”

4.掃雷佈雷

在一個雙方膠著的港口,德軍佈雷艦每逢星期一、三、五便來佈雷,而英軍掃雷艦每逢星期二、四、六便去掃雷。這樣持續了很長時間——直到有一天英軍指揮官因為別的事,而沒顧得上例行的掃雷作業。第二天前來佈雷的德軍佈雷艦被自己前天布的水雷炸沉了……在英軍救起落水的德軍軍官時,對方十分氣憤的質問英軍軍官:”你們做為掃雷部隊怎麼能這樣不負責!這在我們的軍隊裡面是絕對不允許的!”而紳士的英國人對此也很過意不去,因此對於這些被救的德軍一直給予很好的待遇,直到戰爭結束把他們送回國。

5.當大刀砍在坦克上——論馬肉的味道

蘇聯出兵內蒙時,當時日本陸軍最精銳的關東軍(號稱日本陸軍的軍中之花) 某部奉命防守某處要塞。可能是在中國打仗多了,習慣了土八路的小米加步槍,竟然派出一個騎兵聯隊將近1000多號人偷襲蘇軍,想給對方一個措手不及,當時他們偷襲的那支蘇軍部隊是一支純機械化部隊……結果就是所謂的武士道精神讓他們仍拿起馬刀,騎著戰馬衝向對方的坦克和裝甲車……結果就是這支蘇軍部隊後來連續吃了一個月的馬肉改善伙食。

5.假機場

德軍在被佔領的荷蘭修建了一個假機場,由此引出了一個故事,長期以來它成為盟軍老飛行員們的一個笑話。

德軍精心修建的“機場”機乎全是用木頭建造的。有木飛機棚、木油罐、木炮臺、木卡車和木飛機。德軍這個假機場修了很久,因此盟軍的照片專家們對它進行觀察和報告的時間綽綽有餘,調查得徹頭徹尾。德軍假機場的竣工日終於到來,最後一塊木板釘好了。喜歡黑色幽默的英國人決定跟德軍開個玩笑。第二天,一大早,一架孤零零的英國皇家空軍飛機穿越英吉利海峽,向德軍的這個剛剛竣工的木製機場低飛過來,在機場上空盤旋一圈後,英軍飛行員從容地扔下一顆巨大的木製炸彈。

謝謝觀看,趣聞回答到這完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