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民居苑——讲述不老的历史记忆

衢州龙游民居苑坐落在风光秀丽的鸡鸣山,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地布设着极有代表性的民居古建筑,是我国屈指可数的古建筑集萃之地。

龙游民居苑——讲述不老的历史记忆

这里明清期间的祠堂、民居、厅堂、书院、石亭、照壁、店铺等建筑,全方面展现龙游古建筑特色,反映灿烂悠久的姑蔑历史文化,同时也是龙游商帮的历史见证。

龙游民居苑——讲述不老的历史记忆

龙游民居苑——讲述不老的历史记忆

照壁

大门正出口处的照壁墙,保存完好,原汁原味,建于明嘉靖年间,由徐氏家庭中的"兄弟贡元"出资建造,它既起到衔接、过渡、遮档视线的作用,也是吉祥、富有及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

龙游民居苑——讲述不老的历史记忆

那"鲤鱼跳龙门"的砖雕,神态惟妙惟肖,工艺精湛绝伦,让你除了感叹几百年前的先人们非凡的艺术才华外,更钦佩他们以苦为乐、锲而不舍的人生态度。

龙游民居苑——讲述不老的历史记忆

天井

从这里可以望见属于龙游的一片宁静天空。鲁迅曾在《故乡》里说: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与周树人笔下的房子不同,这里是小小的天井,天井之外,是可以引发无限联想的竹林和天空。也许,正是在这种环境里成长起来的龙游人,很早就体会到:心有多高,天就有多高。

龙游民居苑——讲述不老的历史记忆

走出去的龙游人纵横天下,远达京城、云贵乃至东洋南洋。明万历年间,"龙丘之民,往往糊口于四方,诵读之外,农贾相半"。明天启年间,"龙游之民,多向天涯海角,远行商贾,几空县之半。"

高冈起凤

鸡鸣山最"年长"的建筑,就是这座始建于元朝的大祠堂:高冈起凤。"高冈起凤"原本在一座高冈上。建筑前曾有一排长达两百米,树龄七百年的柏树林,在翠柏的衬托下,这座建筑就像一只振翅欲飞的凤凰,故得名。 在龙游附近的诸葛村也有一座建于元代,与此类似的建筑"大公堂"。而龙游这座气势更宏伟,巨大的冬瓜梁及内偏的较细木柱,是明代民居建筑"粗梁细柱"的先声。

龙游民居苑——讲述不老的历史记忆

滋树堂

在整个民居苑里,砖雕、石雕最精致的一幢建筑当属滋树堂。原位于龙游县模环乡上张村的"滋树堂",则建于晚清道光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整个建筑门楼的砖雕都是采用仿木结构,制作技巧炉火纯青,堪称龙游古建筑砖雕艺术的杰作,龙游商帮富豪宅第的典型。

龙游民居苑——讲述不老的历史记忆

龙游民居苑——讲述不老的历史记忆

汪氏民居

"汪氏民居"又名德重堂,建于清乾隆年间,二进三开间,前厅后楼,"汪氏民居"的最大特点是前厅与后楼的建筑风格迥然有异后楼为主人居所,梁柱规格不大,无木雕装饰,而前厅梁柱粗可合抱,且砖雕、木雕、石雕一应俱全。陈设典雅,充满书香气息。

龙游民居苑——讲述不老的历史记忆

枕溪书院

枕溪书院,是一座家族的书塾。它原本原在溪口镇灵山的枕溪畔,故名"枕溪"。"乐寻耕读"匾,依旧高悬,面对着今天的寂寞,它见证了从前的朗朗书声。

龙游民居苑——讲述不老的历史记忆

劳氏宗祠务本堂

劳氏宗祠务本堂,是一座由劳氏家族修建的明代晚期民居。"务本"的本是以农桑为本,而这座民居的原址是龙南群山环抱的溪口,那里并没有很多的农田。由于溪口多山,也多竹林树木,山里人就利用毛竹造纸。当地人由卖纸而成大商巨贾,于是乎明中叶在当地形成了盛极一时的"龙游商帮"。这里生产的纸在明清时代是衢州进贡京师的贡品。在那个时代紫禁城里,糊窗户贴墙用的纸就是这里出产的"衢州贡纸"。

龙游民居苑——讲述不老的历史记忆

鸡鸣塔

鸡鸣塔,六面七层,楼阁式空心砖塔,建于明嘉靖年间,这座塔仿佛一位的长者,假如它能说话,一定会告诉我们那渐行渐远的人、事、物。

龙游民居苑——讲述不老的历史记忆

碉堡

鸡鸣山顶赫然出现一座古炮台,这座炮台是由日本人参与设计,国民政府建造,原料均为进口水泥和石块。炮台内分两层,有12个枪眼,1942年被鬼子的飞机炸毁了局部,1945年国民政府重修。据说,解放初期,这里驻扎了解放军部队一个交警排,在这里站岗放哨,保护铁路桥的安全。

龙游民居苑——讲述不老的历史记忆

衢州龙游县为了发展龙游的文化旅游,统一保护古建筑,从八十年代开始,当地政府选择县境内具有文物和观赏价值的古代民居、一些失修的老建筑都整体搬迁,搬到鸡鸣山,重新翻新,形成民居群,将散落在村野的古建筑集中保护是传承历史,利用古建的好举措,以文物发展旅游,衢州民居苑就是这样的集翠之地。

龙游民居苑——讲述不老的历史记忆

龙游民居苑——讲述不老的历史记忆

地址: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文化路62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