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是“草莓族”嗎?不想孩子成為“草莓族”,家長看過來

說起草莓,我想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它美麗的外表,已及酸甜的味道,可是最近網上卻流傳出了“草莓族”、“草莓寶寶”,乍一聽覺得像是誇讚,殊不知這其中可是很有門道的。“草莓族”最初的時候是用來形容,抗壓能力弱、受挫能力弱,但是外表光鮮內心幼稚的一類年輕人。而現在這個詞卻用在了寶寶身上,也就是“草莓寶寶”。這類寶寶的特種就是膽小,抗挫折能力低,依賴性強。

你的孩子是“草莓族”嗎?不想孩子成為“草莓族”,家長看過來

為什麼會出現“草莓寶寶”

很多人可能會比較好奇,為什麼現在會出現“草莓寶寶”呢?其實這主要跟現如今的家庭結構有關。雖然現在已經開放了二胎政策,但是仍然有不少家庭是獨子或者獨女,這就導致家裡的大人都圍著一個孩子轉,讓他擁有高關注度。而且,只要跟孩子相關的事情,家長們都會全部包攬下來,這樣一來,孩子動手、動腦的次數就是降低,自主性也會降低。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孩子都會接受家長的安排,甚至還會很享受這個過程。這種孩子在外人的看來就像草莓一樣,外表看起來非常招人喜愛,但是輕輕一碰就爛了,所以“草莓寶寶”都是這麼來的。

你的孩子是“草莓族”嗎?不想孩子成為“草莓族”,家長看過來

如何避免孩子成為“草莓族”

1、讓孩子接受失敗

現在很多家庭都存在這教育誤區,就是為了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家長會不顧一切的保護孩子。就像朋友家的孩子一樣,在家裡的時候,全家把孩子保護的很好,各種誇讚,但是有一次孩子在幼兒園和小朋友比賽說英語時,因為少得一顆星星,他自己的內心接受不了,竟然不再學習英語,甚至還對幼兒園的外教老師產生了排斥感。雖然家長保護孩子是對的,但是過度的保護,就會讓他害怕失敗,所以在教育娃的時候,一定要讓他學會接受自己的失敗。

你的孩子是“草莓族”嗎?不想孩子成為“草莓族”,家長看過來

2、經常給孩子灌輸自信和幹勁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社會競爭非常的激烈,即便是家長給孩子鋪好了路,但是最終還是需要他自己一個人來走這條路,所以家長不要一味的批評孩子沒做好,而是要教他應該怎麼做,把重點放在經驗和方法上。另外,家長也不能因為事情困難就勸孩子放棄,這樣只會讓他變成“縮頭烏龜”,正確的做法是鼓勵他,和他一起完成,這樣既能讓他充滿幹勁,又能增加他的抗壓能力。

你的孩子是“草莓族”嗎?不想孩子成為“草莓族”,家長看過來

孩子的成長最重要的就是“過程”,如果家長把這個“過程”全部省去,很容易就會養出一個“草莓寶寶”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