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軟件助力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

中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但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又是一個國際性難題,破解這個難題對於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中小企業的生存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一般大中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路徑很清晰,先上ERP,把財務、資產、供應鏈管起來;再上MES系統,把生產製造管起來;有條件的可以佈局數字化車間:高精度數字化生產線、AGV傳送、數字孿生、立體自動倉庫、邊緣計算(雲邊端)、5G(或工業Porn)、AR/VR監控等。我們在大型裝備製造商南車株機,就是在完成了上述過程之後才開始建設工業互聯網外網(智軌雲網)的,外網主要解決電子商務、供應鏈上下游的協同、智能產品的跟蹤等問題。大中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過程是由內向外推進,而中小企業則不然,人員少、設備單一、流程簡單,企業內部沒有強大的數字化轉型的內生需求,相反對市場卻有著極大的依賴性,以單定產的模式決定了這些中小微企業的生存方式。因此,中小微企業的工業互聯網模式應該是從外向內來做,首先解決中小微企業的外部生態問題。

廣東省陽江地區聚集著1000多家從事刀剪等小五金製造的中小微企業,大多以小作坊的方式出現,信息化程度極低。如何推動眾多中小微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上雲上平臺,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金蝶26年的發展歷程中,有過中國南車大型裝備製造業信息化經驗,有過陽江地區兩家最大的刀剪製造企業(十八子和金輝)製造業經驗,本以為照貓畫虎就可以把中小微企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做起來。事實證明,大型單體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完全是兩碼事,用戶的價值訴求完全不同。

廣東省工信部門以陽江刀剪產業為工業互聯網試點,力圖以“工業互聯網+軟件”的方式完成數字化轉型升級,政府撥出專款打造陽江五金刀剪工業互聯網平臺,金蝶和聯通承接了該項工作。

廣東省陽江是廣東省的欠發達地區,地處珠江三角洲經濟圈和北部灣經濟圈之間,GDP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自晚清以來逐漸成為五金刀剪產業的生產基地,集中了1000多家從事刀剪生產的企業,年產值500億元左右。比較大的企業有十八子和金輝兩家,每家產值也不過3億元。大量的中小微企業主要從事粗加工生產或者外包大企業的某一道工序,利潤極其微薄,勉強維持生存。在這種狀況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很難留住,一般工人工資也就3000元~4000元,形成了人才低水平的惡性循環。隨之而來的是數字化轉型升級、技術升級改造的觀念也很薄弱,大多處於自給自足、保守封閉的狀態。雖然有100多年的刀剪生產歷史,但是品牌形象並不突出,廉價幾乎成了陽江刀剪的標籤。

既然中小微企業的工業互聯網要從外部入手解決企業生態的問題,那麼什麼才是諸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什麼才是大家的普遍“痛點”?我們首先想到:“共享共生互助”的觀念;互聯網是全球化思維的產物,中小微企業缺少設備、缺少設計人員、缺少技術工人,能不能把陽江本地龍頭企業的剩餘設備資源、人力資源開放出來,下班之後以租賃的方式把精密的車床銑床、開發設計人員開放給中小微企業使用?於是,我們推出了設備共享、人員協同等幾個模塊,以龍頭企業帶動中小微企業的生存成長。緊接著我們想:集中採購、集中銷售、集中物流服務一定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於是平臺又有了集採集銷、物流服務的模塊。為解決企業內部信息化的問題,我們在平臺上以鏈接的方式接入了金蝶的雲ERP(財務、供應鏈、生產、電商等),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廉價便捷的信息化服務。接下來我們會考慮提供普惠金融、智慧產品這樣一些基於互聯網的高端服務。今年7月,該平臺順利上線,大約有50家企業在線上運行,經過一段時間觀察,雖然各家企業應用的深度不同,不過總體看來都在逐漸接受工業互聯網的理念。

為了提升用戶使用平臺的活躍度,我們開始思考什麼才是諸多需求中的核心需求,經過我們分析,提出了“訂單決定論”的觀點。陽江地區刀剪產業的訂單主要來自廣交會和少量代理商,獲得的都是簡單生產、粗加工的訂單,技術複雜度不高,產品附加值很低的訂單,手工作坊生產的方式就足以應付。雖然知道手工作坊早晚要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如何轉型卻是一片茫然,於是當地企業大多處於“溫水煮青蛙”的麻木狀態。刀剪行業不是沒有高端需求,而是我們沒有挖掘出這些需求,日本的陶瓷菜刀已經進入第二代,我們還在堅守著鋼製菜刀。一些特殊人群使用的刀具市場廣闊,放眼全球刀剪市場尚有很大拓展空間,工業互聯網應該成為陽江刀剪走向世界的橋樑。

我們只有引導中小微企業向“大規模、訂製化、高附加值”生產轉型,才可能帶動中小微企業最終走出困境。平臺應用的切入點應該從獲得“高質量、高附加值”的訂單開始,沒有訂單,企業就沒有轉型升級的動力;沒有訂單帶來的利潤,企業就不可能去實現信息化、智能化。獲得“高質量、高附加值”的訂單是所有企業利益的最大公約數,任何企業都不會拒絕。我們的平臺也在向強化訂單獲取能力方面做出調整。

對於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政府部門應從以下六方面著手:第一,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需要建設一個區域性、專業性、公共性的工業互聯網,這項工作不能缺少政府這隻手。第二,集中資金辦大事。政府的資金應該優先投給平臺建設者和龍頭企業,不要僅僅為了吸引更多的企業上平臺而“撒胡椒粉”,最終企業是否上平臺取決於平臺為企業創造的價值。第三,龍頭企業要帶動產業升級。當地的龍頭企業首先要履行創品牌、獲得高質量訂單的職能,要通過互聯網全球化的特點實現全球營銷。第四,產品標準化是個性化的基礎。龍頭企業要帶頭實現刀剪產品的標準化,標準件經過精加工可以實現訂製化,通過網絡的AR/VR技術讓用戶看到產品樣本,並且在網上下定金。第五,引領風尚,持續創新。龍頭企業要帶頭承擔技術創新、工藝創新、產品創新的責任,要將創新成果普惠中小微企業,以保持產業旺盛的生命力。第六,產業的轉型升級。龍頭企業要轉移部分產能給中小微企業,並幫助他們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同時可以通過兼併重組,淘汰一部分落後產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