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傻了,工作多年還被說“像大學生”,可不是別人在誇你

前幾天,一個工作了七八年的朋友向我訴苦:

“婉君,我們公司受到疫情的影響,已經快經營不下去了,我也不得不面臨跳槽。可是溝通了五六家公司,也去面試了兩三家,我發現自己好像沒有能力跳出去。最打擊人的是,最後一家公司的HR很直白地問我,‘你這狀態,怎麼看上去像應屆生啊?’ 我該怎麼辦……”

還沒等我回答,她繼續反思道:

“之前其實有好幾個人都說過這一點,說我感覺像是剛畢業的學生。一開始我覺得大家是誇我長得年輕,也沒多想。現在再仔細想想,他們都在暗示我的狀態不像有多年工作經驗的人吧!”

認識她多年,雖然我們從沒有一起工作過,但對於別人的評價,我也有相似的看法。

這位朋友雖然有多年工作經驗,比起應屆生有一定優勢。可是在為人處世的態度上,卻像極了思想簡單、經歷單純的大學生。

人在職場,如果心態擺對了,即便是沒有步步高昇,多年做同樣的事情遲早也能磨練成“匠人”。但如果心態從來都沒有發生改變,即便是年年都在做不同的事情,也只是在很low的任務上輾轉,一直停滯在菜鳥的級別。

別傻了,工作多年還被說“像大學生”,可不是別人在誇你


心態,決定了一個人做事的底層邏輯。

朋友被批評像是“應屆生”,正是因為沒能走出以下3種思維誤區:

1. 槍打出頭鳥。

如果現在正在開會,坐在你對面的領導問:“對於這項工作,大家有什麼看法嗎?”

對於很多職場新人而言,最常見的做法就是不表態,即便自己心裡真的有想法也不敢說出來,生怕自己說錯了惹人笑。

我記得自己剛開始工作時,有一天爺爺突然打電話給我說:“工作之後,你要少說話多做事,老祖宗都說‘槍打出頭鳥’,這肯定是有道理的。”

儘管我當時對這個建議表示質疑,但這種想法卻植根於我的腦海裡,在此後兩三年的職場路上,我都是這麼做的——上司讓大家提想法的時候,我即便有話也悶在肚子裡;同事們表達看法的時候,我即便有異議也從來不說。

我以為自己不說就不會錯,但最終卻成了辦公室裡最容易被取代的角色。

直到後來,有一個93後的小姑娘變成了我的直屬領導,這件事深深地打擊了我。

她的風格太與眾不同了,開會的時候有話就說,大不了跟同事們多討論討論,但卻從來不怕說錯被人笑。如果領導的安排她不滿意,也會很直白地提出自己的疑惑,最後就算得不到認可,至少也明白了管理層決策的依據。

勇敢地表達自己、表現自己,即便是說錯了、做錯了,也能很快得到反饋,可以快速的提升自己。

別傻了,工作多年還被說“像大學生”,可不是別人在誇你


2. 鴕鳥政策。

前不久,我跟另一個平臺合作了一期線上直播課程,原計劃參與人數300人,但幾輪推廣下來,直播結束時的參與人數卻不足100人。作為項目負責人,我要對這件事的結果負責,壓力特別大。可即便是這樣,我仍然頂著壓力做了很多善後的事。

剛進入職場的第一年,我也遇到對過類似的事。

有一次經理帶著我去小區裡搞團購活動,從頭到尾的工作我都一步一步執行了下來。到了活動前兩天,領導突然說:“我得去參加另一個投標項目,時間剛好與團購活動衝突。你一直跟著這件事,現場就由你來主導吧。”

然而,活動當天發生了種種意外,最終的效果更是遠不如預期。

回公司開會討論時,我就像只把頭鑽進沙子裡的鴕鳥一樣,找了各種託辭,就是沒反思自己身上的問題——沒有跟同事們溝通清楚,導致現場管理混亂……

多年後我才意識到,我急著擺脫責任的狀態,讓經理看到了我的不成熟。所以從那以後,他就很少給我安排重要的工作了。

如今面對同樣的狀況,我的心態卻大不相同了,從怎麼才能推掉責任,轉換到了“這事還有沒有挽救的措施”、“問題究竟出在哪裡,以後該怎麼避免?”

看到數據不好,我第一時間跟合作方進行了電話溝通,針對宣傳措施、推廣效果和課程內容等模塊,認認真真地覆盤了一遍,然後又牽頭在內部開小會討論,快速做出了調整。

這其實就是心態在成長的結果,從推卸責任到主動承擔責任,從“做不好就算了”到“下一次怎麼才能做好”的提升。

別傻了,工作多年還被說“像大學生”,可不是別人在誇你

3. 風向不對,立刻調頭。

初出茅廬的菜鳥另一個毛病,就是總在尋找某個100%適合自己的崗位,一旦工作不順意,就覺得自己既然無法乘風飛馳,不如早點調轉方向。

朋友雖然七八年都沒換過公司,但卻經歷過至少3次調崗,從一開始的銷售部門,調動到之後的企劃部門,最後又流轉到無足輕重的行政部門。

做銷售時,她說:“每天都有客戶刁難,壓力太大了,我做不來。” 到企劃部門待了一年多,她又被末尾淘汰了,於是安慰自己,“同事們腦子活、想法多,PK不過他們就算了。我的性格喜靜,做行政搞好後勤工作也挺有意義的。”

乘風而行雖是最佳,但運氣再好的人,也做不到每一步都踩在風口上。

如果風向不對就立刻調頭,那你就永遠是這個領域裡的菜鳥,且因為你從沒有深耕某個領域,可遷移的技能也寥寥無幾。

對於新人來說,一開始確實需要儘可能挑選一個適合自己的方向,擇選的過程需要謹慎再謹慎。然而一旦上了路,即便是半途中發現了20%的不滿意,也要像談戀愛一樣,不能說分手就分手,而是應該嘗試彼此磨合。

朋友問:“可如果別人說我不行怎麼辦?”

我回答了十個字:“所愛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想成為高手,既需要歲月的磨礪,也要有衝破一切困難的魄力。100%的匹配從來都不是“找”到的,而是自己慢慢“創造”出來的。

別傻了,工作多年還被說“像大學生”,可不是別人在誇你


完成菜鳥到高手的轉變,或許有人只需要轉瞬間的頓悟,但另一些人就要經歷多年的挫折,才能一點一點成長。

這個過程慢一點沒關係,但你一定要意識到拉開差距的根源——菜鳥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