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论元朝色目人的汉化现象

引言: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元朝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一方面它开辟了一个盛极一时的大帝国,蒙古铁骑所至之处,万邦臣服。但另一方面,它又极力打压汉人尤其是南方的汉人,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然而,恰恰是在这样充满了歧视的政策之下,汉文化反而焕发出了崭新的蓬勃生机。

终元之世,色目人无论是从生活习俗,还是从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汉化现象,这种汉化或是潜移默化,或是大刀阔斧,彰显了汉文化独特的魅力与旺盛的生命力。

春风化雨——论元朝色目人的汉化现象

蒙古铁骑

一、色目人汉化综论

所谓色目人,即以回回人为首的诸多西域民族,包括畏兀儿(非今日之维吾尔)、钦察、康里等民族,而汉人主要指北方汉族人以及少数的契丹、女真等族,南人则统治南方宋朝治下之族人,亦以汉族人为主。

目前,虽无确凿证据表明元朝明文出台过四等人制的法令,但是这种歧视确确实实地反映在了当时的许多政策和行为中,在当时,这属于一种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元朝的法律也确实为蒙古人和色目人规定了不少特权。因此,元朝的汉人和汉文化在政治上的地位都是偏低的,处于一种被官方打压的状态。

春风化雨——论元朝色目人的汉化现象

元四等人制

从本质上来说,元朝是一个落后文化征服先进文化之后所建立的政权,纵观整个人类历史,尽管落后文化的武力更加强大,但它必然会对先进文化心生向往乃至钦慕,即便是自身的高傲不允许他们向武力弱小的先进文化表示折服,也会在不知不觉间被影响乃至同化。色目人虽非蒙古人,却在元政权中扮演着统治者的角色,弱小的被统治者影响同化了强大的统治者,这便是元朝时非常特殊的色目人汉化现象。

在元以前,色目人之文化大抵上包括佛教、景教、回教、基督教几大类,数百年间交错影响,杂乱无章,彼时于汉文化虽然已有接触,但其汉化程度并不深。但到了元朝,就在汉人地位跌至谷底之时,色目人的汉化程度反而开始大大加速,实为历史上一个不得不关注的现象。

二、色目人生活习俗的汉化

要讨论色目人的汉化问题,我们就必须分析“汉化前”与“汉化后”的差异,色目人的汉化,很显著地表现在生活习俗上。这里的生活习俗,大抵上可以分为姓氏、丧葬、祭祀与日常生活几个方面。

色目人并非某个具体的民族,而是许多西域种族的统称,因此其姓氏情况亦相当复杂,与汉人的姓氏有很大区别。汉化前,他们往往以部族名为姓氏,如畏兀氏、回回氏、唐兀氏等等。但元朝以降,这些色目人的姓氏习惯逐渐发生了变化,涌现了大量的“改姓”和“赐姓”现象,抛弃了原有的姓氏习俗,效仿汉文化的姓氏方式。

春风化雨——论元朝色目人的汉化现象

元朝色目人

史载,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在位期间,许多色目人纷纷改名易姓,以拥有汉文化模式的姓名为荣。当时,将蒙古人的名字赐给汉人,是政治上的恩宠,而色目人把自己的名字改成汉人的模式,则是出于文化上的倾慕和同化。

除姓氏之外,色目人在嫁娶丧葬、祭祀先祖鬼神、居家制式等诸多生活习俗上,也都存在着汉化现象,比如效仿汉人的“丁忧三年”之制,因效仿汉人丧葬习俗之风太盛,《元典章》一度禁止畏兀尔人施行汉人丧葬体例。同时,色目人开始学习汉人大量修建庙宇、宗祠、生祠、丰碑等颇具文化意义的建筑,居家房屋、家具、物品等也对着汉人有样学样。

不仅如此,色目人还承袭了汉文化中关于妇女的文化。中国古人喜欢倡导妇女的贞节烈事,以今日之人观之,固是一种男尊女卑之封建糟粕,然于彼时也,则为色目人所肯定。特别是在已接受了汉文化熏陶的大家族之中,屡有让家中妇女学习《列女传》《女孝经》等妇女文化相关典籍之现象。

三、色目人宗教哲学的汉化

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汉文化的哲学思想可谓别具一格,儒、释、道三家各擅胜场,构成了汉文化中不可获取的基因。其中儒与道皆为中国特有产物,释家虽从天竺传入,然其进入中国后满目与天竺释教已然迥异,尤其是禅宗之发扬,已可看做是汉文化自己的内核。

春风化雨——论元朝色目人的汉化现象

汉文化的儒释道

元初并不看重儒术,故有九儒十丐之说,但后来却逐渐开始尊崇孔孟、启用儒生,并采用儒术治疗国家,粉饰太平。在这个过程中,

西域的色目人,在接受和学习儒家文化与学术时,尤为卖力,其中不乏基督教信徒改信儒学者,还涌现了许多大儒。如高智耀、廉希宪、不忽木、马祖常等,此皆位居政要的色目人,亦是博学鸿儒。

至于释教,西域人原本或有服从释教者,然禅宗乃汉文化特色产物,征之于史册,元时色目人抛却原本的信仰,转而说理谈禅者不绝如缕。如贯云石,元朝著名散曲作家,乃元人平定南宋之功臣阿里海涯之后,畏兀尔人,便服膺禅学。又如丁鹤年,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回回族人,亦由回回教改尊释教。遍观元朝色目人之历史,服膺释教,尤其是禅宗者屡见不鲜。

再说道教,道教虽与道家是两个概念,但其在哲学上存在不可分割的渊源。早在元初,成吉思汗变曾多次延请全真教掌教丘处机入蒙传法。后来道教在与释教的辩论过程中败下阵来,道教在政治层面上受到了极力的打压,但依然存在着大量色目人受道教或是道家影响同化的现象。如前文所提之马祖常,官居礼部尚书,其叔父马节原本是基督教徒,后被道教影响,入王屋山当了道士。如马节之辈者,亦不乏其人。

四、色目人文学艺术的汉化

要论古时文化之最精要者,当属文学、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而汉文化中影响最深远、最持久、最隽永的,亦皆莫出此四者,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上,色目人之汉化现象也是最明显的,在元以前,西域色目人几乎没有喜欢写诗作文的,而到了元朝以后,突然涌现出了一大批色目人文学家。前文所提的马祖常、贯云石、丁鹤年等皆是颇有名气的文学家,吟诗作文,皆有文集传世。

按《元诗选》记载,元朝时色目人中至少有十多名诗人,其诗作质量之精,可与汉人中的文学家相媲。刘辰翁、赵孟頫等汉人文化领袖,不仅对这一现象有所记录,甚至还将一些爱慕汉文化的色目人收为弟子,加以教导。事实上,除诗之外,色目人学文言文、学词曲者亦不乏其人。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词曲与音乐是密不可分的,学了汉文化的词曲,就必须精通汉文化的音乐,因此,色目人中精通汉文化之音乐者亦大有其人。

春风化雨——论元朝色目人的汉化现象

赵孟頫像

书法是汉文化独有的特色之一,在汉化前,许多色目人是不会、甚至没听过书法这一门艺术的。但元朝以降,随着汉化程度的加深,有不少色目人醉心于汉文化,于书法一道亦大举学习。元末《书史会要》中记载了历代书法家,其中关于元朝之条目,便包括二十名色目人。

绘画虽然是人类共同的艺术,但汉文化之绘画(中国画)与西域绘画之特色迥异,中国画最尚写意,将工笔画视作奇技淫巧。色目人皆西域之人,其绘画原本崇尚写实风格,但有不少色目人在接受汉文化熏陶之后,其绘画技术与风格开始向中国画靠拢。在与《书史会要》类似的《图绘宝鉴》中,所记载的擅中国画之色目人亦不在少数。至今故宫博物院仍收藏有当时色目人所画的《严陵钓台图》、《梅雀》等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除上述艺术之外,色目人与建筑艺术一途,受汉文化影响亦颇深。色目人所之建筑遗存至今者虽十分罕见,然于史册之中依然能找到大量色目人效仿汉人建筑之事实。从大处着眼,无论是元朝修筑皇宫,还是色目人修筑宫殿,皆效汉文化之法;从小处着眼,色目人中的高官显贵,修建私家园林、亭台楼阁、轩榭园圃,亦无一不是承袭汉人文化。

春风化雨——论元朝色目人的汉化现象

元时的汉文化建筑

五、结语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故国中唯一传承不断的国家,这仰仗于先祖们在历史上所创造出来的无比灿烂杰出的文化,文化给了我们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文明的延续提供了绵绵不绝的生命力。但自唐以后,北宋孱弱,南宋偏安一隅,汉文化辐射能力受到压制。至元时,汉人虽成为了被征服者,但元帝国一路向西拓展疆土,反而给了生命力旺盛的汉文化一个向外传播的平台。一时间,西域诸族尽皆接触到了先进、高雅之汉文化,纷纷效仿,遂造成了偏偏是在汉人地位最低的元朝,色目人汉化最盛的历史现象。




参考文献:

《元西域人华化考》

《元代色目士人综述研究》

《元史》

《民族文学研究》

注: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