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化雨——論元朝色目人的漢化現象

引言:在中國歷史進程中,元朝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代。一方面它開闢了一個盛極一時的大帝國,蒙古鐵騎所至之處,萬邦臣服。但另一方面,它又極力打壓漢人尤其是南方的漢人,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漢人,四等南人。然而,恰恰是在這樣充滿了歧視的政策之下,漢文化反而煥發出了嶄新的蓬勃生機。

終元之世,色目人無論是從生活習俗,還是從文學藝術、哲學思想等諸多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漢化現象,這種漢化或是潛移默化,或是大刀闊斧,彰顯了漢文化獨特的魅力與旺盛的生命力。

春風化雨——論元朝色目人的漢化現象

蒙古鐵騎

一、色目人漢化綜論

所謂色目人,即以回回人為首的諸多西域民族,包括畏兀兒(非今日之維吾爾)、欽察、康裡等民族,而漢人主要指北方漢族人以及少數的契丹、女真等族,南人則統治南方宋朝治下之族人,亦以漢族人為主。

目前,雖無確鑿證據表明元朝明文出臺過四等人制的法令,但是這種歧視確確實實地反映在了當時的許多政策和行為中,在當時,這屬於一種心照不宣的潛規則。元朝的法律也確實為蒙古人和色目人規定了不少特權。因此,元朝的漢人和漢文化在政治上的地位都是偏低的,處於一種被官方打壓的狀態。

春風化雨——論元朝色目人的漢化現象

元四等人制

從本質上來說,元朝是一個落後文化征服先進文化之後所建立的政權,縱觀整個人類歷史,儘管落後文化的武力更加強大,但它必然會對先進文化心生嚮往乃至欽慕,即便是自身的高傲不允許他們向武力弱小的先進文化表示折服,也會在不知不覺間被影響乃至同化。色目人雖非蒙古人,卻在元政權中扮演著統治者的角色,弱小的被統治者影響同化了強大的統治者,這便是元朝時非常特殊的色目人漢化現象。

在元以前,色目人之文化大抵上包括佛教、景教、回教、基督教幾大類,數百年間交錯影響,雜亂無章,彼時於漢文化雖然已有接觸,但其漢化程度並不深。但到了元朝,就在漢人地位跌至谷底之時,色目人的漢化程度反而開始大大加速,實為歷史上一個不得不關注的現象。

二、色目人生活習俗的漢化

要討論色目人的漢化問題,我們就必須分析“漢化前”與“漢化後”的差異,色目人的漢化,很顯著地表現在生活習俗上。這裡的生活習俗,大抵上可以分為姓氏、喪葬、祭祀與日常生活幾個方面。

色目人並非某個具體的民族,而是許多西域種族的統稱,因此其姓氏情況亦相當複雜,與漢人的姓氏有很大區別。漢化前,他們往往以部族名為姓氏,如畏兀氏、回回氏、唐兀氏等等。但元朝以降,這些色目人的姓氏習慣逐漸發生了變化,湧現了大量的“改姓”和“賜姓”現象,拋棄了原有的姓氏習俗,效仿漢文化的姓氏方式。

春風化雨——論元朝色目人的漢化現象

元朝色目人

史載,元成宗孛兒只斤·鐵穆耳在位期間,許多色目人紛紛改名易姓,以擁有漢文化模式的姓名為榮。當時,將蒙古人的名字賜給漢人,是政治上的恩寵,而色目人把自己的名字改成漢人的模式,則是出於文化上的傾慕和同化。

除姓氏之外,色目人在嫁娶喪葬、祭祀先祖鬼神、居家制式等諸多生活習俗上,也都存在著漢化現象,比如效仿漢人的“丁憂三年”之制,因效仿漢人喪葬習俗之風太盛,《元典章》一度禁止畏兀爾人施行漢人喪葬體例。同時,色目人開始學習漢人大量修建廟宇、宗祠、生祠、豐碑等頗具文化意義的建築,居家房屋、傢俱、物品等也對著漢人有樣學樣。

不僅如此,色目人還承襲了漢文化中關於婦女的文化。中國古人喜歡倡導婦女的貞節烈事,以今日之人觀之,固是一種男尊女卑之封建糟粕,然於彼時也,則為色目人所肯定。特別是在已接受了漢文化薰陶的大家族之中,屢有讓家中婦女學習《列女傳》《女孝經》等婦女文化相關典籍之現象。

三、色目人宗教哲學的漢化

在數千年曆史長河中,漢文化的哲學思想可謂別具一格,儒、釋、道三家各擅勝場,構成了漢文化中不可獲取的基因。其中儒與道皆為中國特有產物,釋家雖從天竺傳入,然其進入中國後滿目與天竺釋教已然迥異,尤其是禪宗之發揚,已可看做是漢文化自己的內核。

春風化雨——論元朝色目人的漢化現象

漢文化的儒釋道

元初並不看重儒術,故有九儒十丐之說,但後來卻逐漸開始尊崇孔孟、啟用儒生,並採用儒術治療國家,粉飾太平。在這個過程中,

西域的色目人,在接受和學習儒家文化與學術時,尤為賣力,其中不乏基督教信徒改信儒學者,還湧現了許多大儒。如高智耀、廉希憲、不忽木、馬祖常等,此皆位居政要的色目人,亦是博學鴻儒。

至於釋教,西域人原本或有服從釋教者,然禪宗乃漢文化特色產物,徵之於史冊,元時色目人拋卻原本的信仰,轉而說理談禪者不絕如縷。如貫雲石,元朝著名散曲作家,乃元人平定南宋之功臣阿里海涯之後,畏兀爾人,便服膺禪學。又如丁鶴年,元末明初著名詩人,回回族人,亦由回回教改尊釋教。遍觀元朝色目人之歷史,服膺釋教,尤其是禪宗者屢見不鮮。

再說道教,道教雖與道家是兩個概念,但其在哲學上存在不可分割的淵源。早在元初,成吉思汗變曾多次延請全真教掌教丘處機入蒙傳法。後來道教在與釋教的辯論過程中敗下陣來,道教在政治層面上受到了極力的打壓,但依然存在著大量色目人受道教或是道家影響同化的現象。如前文所提之馬祖常,官居禮部尚書,其叔父馬節原本是基督教徒,後被道教影響,入王屋山當了道士。如馬節之輩者,亦不乏其人。

四、色目人文學藝術的漢化

要論古時文化之最精要者,當屬文學、繪畫、書法、音樂等藝術,而漢文化中影響最深遠、最持久、最雋永的,亦皆莫出此四者,在文學藝術的創作上,色目人之漢化現象也是最明顯的,在元以前,西域色目人幾乎沒有喜歡寫詩作文的,而到了元朝以後,突然湧現出了一大批色目人文學家。前文所提的馬祖常、貫雲石、丁鶴年等皆是頗有名氣的文學家,吟詩作文,皆有文集傳世。

按《元詩選》記載,元朝時色目人中至少有十多名詩人,其詩作質量之精,可與漢人中的文學家相媲。劉辰翁、趙孟頫等漢人文化領袖,不僅對這一現象有所記錄,甚至還將一些愛慕漢文化的色目人收為弟子,加以教導。事實上,除詩之外,色目人學文言文、學詞曲者亦不乏其人。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詞曲與音樂是密不可分的,學了漢文化的詞曲,就必須精通漢文化的音樂,因此,色目人中精通漢文化之音樂者亦大有其人。

春風化雨——論元朝色目人的漢化現象

趙孟頫像

書法是漢文化獨有的特色之一,在漢化前,許多色目人是不會、甚至沒聽過書法這一門藝術的。但元朝以降,隨著漢化程度的加深,有不少色目人醉心於漢文化,於書法一道亦大舉學習。元末《書史會要》中記載了歷代書法家,其中關於元朝之條目,便包括二十名色目人。

繪畫雖然是人類共同的藝術,但漢文化之繪畫(中國畫)與西域繪畫之特色迥異,中國畫最尚寫意,將工筆畫視作奇技淫巧。色目人皆西域之人,其繪畫原本崇尚寫實風格,但有不少色目人在接受漢文化薰陶之後,其繪畫技術與風格開始向中國畫靠攏。在與《書史會要》類似的《圖繪寶鑑》中,所記載的擅中國畫之色目人亦不在少數。至今故宮博物院仍收藏有當時色目人所畫的《嚴陵釣臺圖》、《梅雀》等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除上述藝術之外,色目人與建築藝術一途,受漢文化影響亦頗深。色目人所之建築遺存至今者雖十分罕見,然於史冊之中依然能找到大量色目人效仿漢人建築之事實。從大處著眼,無論是元朝修築皇宮,還是色目人修築宮殿,皆效漢文化之法;從小處著眼,色目人中的高官顯貴,修建私家園林、亭臺樓閣、軒榭園圃,亦無一不是承襲漢人文化。

春風化雨——論元朝色目人的漢化現象

元時的漢文化建築

五、結語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故國中唯一傳承不斷的國家,這仰仗於先祖們在歷史上所創造出來的無比燦爛傑出的文化,文化給了我們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為文明的延續提供了綿綿不絕的生命力。但自唐以後,北宋孱弱,南宋偏安一隅,漢文化輻射能力受到壓制。至元時,漢人雖成為了被征服者,但元帝國一路向西拓展疆土,反而給了生命力旺盛的漢文化一個向外傳播的平臺。一時間,西域諸族盡皆接觸到了先進、高雅之漢文化,紛紛效仿,遂造成了偏偏是在漢人地位最低的元朝,色目人漢化最盛的歷史現象。




參考文獻:

《元西域人華化考》

《元代色目士人綜述研究》

《元史》

《民族文學研究》

注: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