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漢化”——少數民族政權遇到的無解難題

中國幾千年歷史,誕生過很多少數民族政權,大小有數十個之多,或割據一方、或逐鹿中原、甚至發展成大一統王朝,比較有名的少數民族政權有:北魏、遼、金、西夏、元、清等,這些少數民族政權都曾盛極一時,也忽然而去,衰敗的原因自然是綜合性的,但“漢化”也重要的一個因素。

一、 少數民族政權的困局

這些少數民族政權的興起,或是受剝削太甚、被迫反抗,或是趁中原傳統漢人政權衰弱、天下大亂之時,火中取栗,為自己謀求廣闊的發展空間。

起兵於艱辛困頓中,雖然人口基數少,但憑藉孔武有力、上下齊心的部落精神,這些少數民族政權也都建立自己的王朝基業,開設朝廷、吏治四方,像模像樣的管理起了天下。

一但成為了王朝,少數民族政權逃離不開的一個難題就是:人口基數少、文化落後。

如果想持續依舊的以少數民族去統治多數民族,以低等文明去統治高級文明,必須要做的步驟就是要籠絡漢民族裡的精英分子、讓漢族的文化大夫層面能夠認同少數民族政權,這就“漢化”。

二、 漢化是一柄雙刃劍

漢化是一柄雙刃劍,而且是極其嚴重的雙刃劍。

“漢化”過程,是少數民族政權的統治者們向高級文明靠攏的過程,無論是文化層面,還是生活習俗、制度建設、科舉制度等,少數民族學習了漢民族的這套體系,然後讓漢族民眾產生了歸心力,有利於統治的穩固。

但“漢化”過程,也是少數民族政權腐朽的一個過程,漢民族奢華、享受、文弱的中原習氣也一步步腐蝕了少數民族,讓起失去了民族獨立性,而這民族獨立性正是少數民族政權的起家根本。

三、“漢化”的結局

少數民族政權漢化的結局分三種:

1、 迅速腐化,政權逐漸瓦解,被漢人同化,最終演化成一個融合民族

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是比較成功的一次,北魏政權融入了中原,也被當時漢人所認可。但隨之而來的,是北魏統治階層迅速腐化,政權逐漸被瓦解,最終與漢人融合在一起,一步步演變成東西魏、北周、北齊、隋、唐。

歷史上的隋唐盛世,雖然史學界始終認為是一個漢人政權,但其中融合了太多的少數民族基因和成分,實質是一個少數民族政權演變成的融合政權。


“漢化”——少數民族政權遇到的無解難題

強盛一時的北魏


北魏、清朝都是如此,時間軸一放長,少數民族就湮滅在漢民族的汪洋人口之中了。

2、 失去民族屬性和戰鬥力,被新的少數民族政權打敗

遼國和金國都是興起於苦寒之地的少數民族政權,在和中原政權交鋒過程中,一步步的靠近和互相融合,失去了自己民族屬性和戰鬥力,最終被新興的少數民族政權打敗。

其中金國是一箇中國曆史上漢化最深的少數民族政權,在政治上,金朝熙宗年間進行了官制改革,全面漢化;在文化方面,漢化趨勢相當明顯,貴族改漢姓、著漢服的現象相當普遍,金世宗倡導學習女真字、女真語,但無可奈何;思想上就更不必多說,直接把儒家思想滲透進金朝的統治秩序中。甚至,金朝居然能夠提出中華一統的觀念,這在中國歷史上還是第一次明確提出。作為少數民族政權,這樣的提法自然是為了籠絡漢族人士,維護統治。

只是歷史給金朝的時間太短,新興的蒙古政權就興起了,偉大的成吉思汗滅亡了金國。如果歷史重演,如果給予金國時更長的漢化時間,金國的發展方向,遲早會裂變、演變、融化成一個新的大一統王朝,可能會有金國基因,但也肯定是一個融合王朝,類似隋唐那種。


“漢化”——少數民族政權遇到的無解難題

漢化最嚴重的金國


遼國、金國是此種類型的代表。

3、 漢化不徹底,整體退出

元朝雖然也實行過漢化政策,如忽必烈建立元朝後重用劉秉忠等漢族大臣,推行很多漢化政策,但蒙古族是一個比較保守的民族,也許是因為其征服亞歐大陸的巨大榮耀帶來的民族驕傲性,元朝終其一世,始終堅持頑強民族文化的政策,族分四類、人分九等,甚至停止科舉幾十年,對漢族知識分子打擊很大,沒有被漢族認可。這種半瓶子醋的漢化自然是失敗,但也保存了蒙古遊牧民族的特性,在中原戰爭失利之時,整體民族退回了草原。


“漢化”——少數民族政權遇到的無解難題

大一統的元朝


元朝是一個很特例的現象。

中國這塊古老土地上,漢民族的人口基數太龐大、文化又太先進,無論少數民族政權起初如何勇猛,都逃不脫“漢化”的選擇,拒絕漢化,會造成不被多數人認可、統治不穩固,選擇漢化,也會造成失去民族特性、甚至腐化亡國、被融化亡族的結局,兩難的無解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