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化”——少数民族政权遇到的无解难题

中国几千年历史,诞生过很多少数民族政权,大小有数十个之多,或割据一方、或逐鹿中原、甚至发展成大一统王朝,比较有名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北魏、辽、金、西夏、元、清等,这些少数民族政权都曾盛极一时,也忽然而去,衰败的原因自然是综合性的,但“汉化”也重要的一个因素。

一、 少数民族政权的困局

这些少数民族政权的兴起,或是受剥削太甚、被迫反抗,或是趁中原传统汉人政权衰弱、天下大乱之时,火中取栗,为自己谋求广阔的发展空间。

起兵于艰辛困顿中,虽然人口基数少,但凭借孔武有力、上下齐心的部落精神,这些少数民族政权也都建立自己的王朝基业,开设朝廷、吏治四方,像模像样的管理起了天下。

一但成为了王朝,少数民族政权逃离不开的一个难题就是:人口基数少、文化落后。

如果想持续依旧的以少数民族去统治多数民族,以低等文明去统治高级文明,必须要做的步骤就是要笼络汉民族里的精英分子、让汉族的文化大夫层面能够认同少数民族政权,这就“汉化”。

二、 汉化是一柄双刃剑

汉化是一柄双刃剑,而且是极其严重的双刃剑。

“汉化”过程,是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们向高级文明靠拢的过程,无论是文化层面,还是生活习俗、制度建设、科举制度等,少数民族学习了汉民族的这套体系,然后让汉族民众产生了归心力,有利于统治的稳固。

但“汉化”过程,也是少数民族政权腐朽的一个过程,汉民族奢华、享受、文弱的中原习气也一步步腐蚀了少数民族,让起失去了民族独立性,而这民族独立性正是少数民族政权的起家根本。

三、“汉化”的结局

少数民族政权汉化的结局分三种:

1、 迅速腐化,政权逐渐瓦解,被汉人同化,最终演化成一个融合民族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是比较成功的一次,北魏政权融入了中原,也被当时汉人所认可。但随之而来的,是北魏统治阶层迅速腐化,政权逐渐被瓦解,最终与汉人融合在一起,一步步演变成东西魏、北周、北齐、隋、唐。

历史上的隋唐盛世,虽然史学界始终认为是一个汉人政权,但其中融合了太多的少数民族基因和成分,实质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演变成的融合政权。


“汉化”——少数民族政权遇到的无解难题

强盛一时的北魏


北魏、清朝都是如此,时间轴一放长,少数民族就湮灭在汉民族的汪洋人口之中了。

2、 失去民族属性和战斗力,被新的少数民族政权打败

辽国和金国都是兴起于苦寒之地的少数民族政权,在和中原政权交锋过程中,一步步的靠近和互相融合,失去了自己民族属性和战斗力,最终被新兴的少数民族政权打败。

其中金国是一个中国历史上汉化最深的少数民族政权,在政治上,金朝熙宗年间进行了官制改革,全面汉化;在文化方面,汉化趋势相当明显,贵族改汉姓、著汉服的现象相当普遍,金世宗倡导学习女真字、女真语,但无可奈何;思想上就更不必多说,直接把儒家思想渗透进金朝的统治秩序中。甚至,金朝居然能够提出中华一统的观念,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作为少数民族政权,这样的提法自然是为了笼络汉族人士,维护统治。

只是历史给金朝的时间太短,新兴的蒙古政权就兴起了,伟大的成吉思汗灭亡了金国。如果历史重演,如果给予金国时更长的汉化时间,金国的发展方向,迟早会裂变、演变、融化成一个新的大一统王朝,可能会有金国基因,但也肯定是一个融合王朝,类似隋唐那种。


“汉化”——少数民族政权遇到的无解难题

汉化最严重的金国


辽国、金国是此种类型的代表。

3、 汉化不彻底,整体退出

元朝虽然也实行过汉化政策,如忽必烈建立元朝后重用刘秉忠等汉族大臣,推行很多汉化政策,但蒙古族是一个比较保守的民族,也许是因为其征服亚欧大陆的巨大荣耀带来的民族骄傲性,元朝终其一世,始终坚持顽强民族文化的政策,族分四类、人分九等,甚至停止科举几十年,对汉族知识分子打击很大,没有被汉族认可。这种半瓶子醋的汉化自然是失败,但也保存了蒙古游牧民族的特性,在中原战争失利之时,整体民族退回了草原。


“汉化”——少数民族政权遇到的无解难题

大一统的元朝


元朝是一个很特例的现象。

中国这块古老土地上,汉民族的人口基数太庞大、文化又太先进,无论少数民族政权起初如何勇猛,都逃不脱“汉化”的选择,拒绝汉化,会造成不被多数人认可、统治不稳固,选择汉化,也会造成失去民族特性、甚至腐化亡国、被融化亡族的结局,两难的无解难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