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還手?”孩子受欺負還手反被罰,爸爸掌摑老師

以前的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去時,都會囑咐老師,好好管教自己的孩子,要打要罵老師看著辦。但是現在卻不一樣了,家長們往往都非常寶貝自己的孩子,如果老師動手打了自己的孩子,很多家長都會到學校去鬧。

在家長們看來,孩子是自己的寶貝,老師不應該隨便就懲罰自己的孩子。小李就是一位這樣的寶爸,當他的孩子受到欺負的時候,他絕對不會忍讓。

“你為什麼還手?”孩子受欺負還手反被罰,爸爸掌摑老師

“不為什麼還手?”兒子受欺負還手反被罰,寶爸給了老師一巴掌

小李的孩子洋洋有一天哭著從學校回來了,看到孩子哭得撕心裂肺的樣子,小李是又心疼又生氣。於是當孩子冷靜下來後,小李就耐心地詢問自己的孩子到底是怎麼回事。洋洋一邊抽噎,一邊跟爸爸說,自己在學校,被另一個同學欺負了,於是他便還手了。

沒想到孩子的班主任,竟然以雙方都動了手為由,懲罰了洋洋,被打了的洋洋感到非常委屈,於是他便哭了起來。瞭解到真相的小李非常生氣,於是他便到學校跟孩子的班主任理論,沒想到班主任的態度非常強硬,一再堅持洋洋就算是被迫還手,也是有錯的,懲罰他沒有問題。

“你為什麼還手?”孩子受欺負還手反被罰,爸爸掌摑老師

聽了班主任的話,憤怒的小李準備給老師一巴掌,但是老師用手擋住了。小李見狀,便對老師說,我打你,你為什麼要還手?班主任終於明白了小李的意思,她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這件事到最後,以教導主任的協調才畫上了句號,要不然事情還沒這麼容易解決。

小李的雖然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但是當孩子受到欺負時,這種做法還是有一定的不妥之處,那麼當孩子在學校受到欺負,家長到底該怎麼做呢?

“你為什麼還手?”孩子受欺負還手反被罰,爸爸掌摑老師

當孩子在學習被欺負時,家長應該怎麼做?

1.及時瞭解事情的經過

孩子被欺負了,家長第一個想法肯定是為孩子出氣。家長這樣想也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家長千萬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就胡亂給孩子出氣,因為家長這樣做,也只是添亂罷了。

家長在給孩子出氣之前,一定要先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只有瞭解了事情的經過,家長才能夠分辨出,自己的孩子是否是有過錯的一方。不然貿然地行動,有可能反而包庇了自己的孩子。

2.及時與老師和對方家長溝通

在瞭解事情經過後,家長要及時地與對方父母和孩子的老師進行溝通,爭取讓事情得到合理的解決。因為暴力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家長只有坐下來,好好和對方交流,才能夠以最低的成本,將事情合理的解決。在溝通中,雙方各讓一步,才能夠化干戈為玉帛。

3.控制自己的情緒

孩子被欺負,家長控制自己的情緒往往是最難的。因為很多家長,一聽到孩子受到欺負了,就會暴跳如雷,想著找對方出氣。家長這樣的情緒,只會火上澆油,讓事情變得更加惡劣。所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是每一個家長都應該做到的。只有家長做了情緒的主人,才能夠成為麻煩事的主人。

“你為什麼還手?”孩子受欺負還手反被罰,爸爸掌摑老師

結語

每個家長,都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欺負,所以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很多父母都會付出所有。但是教育學專家曾經說過,家長為孩子出氣很容易,但是冷靜下來卻很難。

這就告訴了那些急脾氣的家長,當知道孩子被欺負後,家長也別先忙著給孩子討公道。其實瞭解事情經過,耐心地與他人溝通,才是最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式。

育兒難題找小巧媽咪,家庭教育從小做起,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小巧媽咪,幫你解決育兒大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