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花重金買一古董,喜不自勝,一場暴雨過後他後悔了

一.能臣張之洞

清末風雲變幻之際,湧現出了一大批能人志士、權貴朝臣奔走呼號、挽大廈之將傾。儘管囿於時代侷限,很多運動都以失敗而告終,但我們還是不能否認它們在歷史上的意義與價值,比如“洋務運動”中,代表性人物張之洞做出的眾多貢獻,時至今日仍意義非凡。

作為晚清重臣,張之洞的一生充滿傳奇性色彩。他出身在一個官宦家庭,從小家教嚴格,四歲讀私塾、八歲就把四書五經讀完了,16歲時已經中瞭解元,可謂“少年得志”,“一時才名噪京都”。

張之洞花重金買一古董,喜不自勝,一場暴雨過後他後悔了

然而張之洞直到45歲才當上大員。主政一方後,憑藉其能力,幾年之內就連番跳級,尤其是在湖廣總督任上,他真的可以說是居功至偉!

漢陽鐵廠、漢陽兵工廠都是他的功勞,連毛澤東評價他說:“提起中國民族工業……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

作為“洋務運動”的中堅力量,現在好多大學的前身都是張之洞創建的,比如武漢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武漢科技大學、南京大學都是如此。

張之洞花重金買一古董,喜不自勝,一場暴雨過後他後悔了

二.張之洞的另一面

張之洞是雄才大略的一代能人,然而是人就會有短板的,在鑑定文玩這事上,張之洞就吃了好幾次虧。

有一段時間,張之洞痴迷上了文玩收藏,據說,在一次回京述職的途中,偶到琉璃廠閒逛,在一家古玩店看中一口大缸,此缸形狀古怪,古色古香,缸體四周刻滿了小蝌蚪狀的篆字。張之洞以為是什麼寶貝,花了2000兩白銀買回去,還從這古缸上拓了幾百張拓片,廣送親友部屬。後來有一天下了一場大雨,沒想到原來在缸口四周的篆字被沖刷得片字未留了。

張之洞被“打眼”的事兒廣為流傳,淪為笑談。誰能想到,一個十五六歲就考得上舉人的“天才”,文采學識淵博的大臣,也會被忽悠到呢。

張之洞花重金買一古董,喜不自勝,一場暴雨過後他後悔了

其實仔細想想,這其中也不是沒有道理的,畢竟人的才華總是有侷限的。文玩的背後是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不僅歷史久遠,從書畫篆刻到瓷器陶器,從玉翠珠寶到花鳥文娛,涵蓋的門類也極其豐富,誰還能什麼都懂呢?

不過,張之洞也就是生錯了年代吧,要是生在當下這個“直播時代”,或許就不會被打眼了。今年10月,微拍堂玩家社區正式上線“微拍鑑寶”欄目。每日都有鑑定師為用戶提供一對一免費在線直播鑑寶服務,目前上線僅兩月便已累計鑑定超過60000件文玩藝術品。

張之洞花重金買一古董,喜不自勝,一場暴雨過後他後悔了

“微拍鑑寶”欄目中邀請的鑑定師均來自行業協會、知名鑑定機構或擁有十幾年一線文玩鑑定經驗,且具備專業行業鑑定師證書。這些業內資深鑑定師將通過直播鑑寶的方式協助用戶鑑定藏品真偽、為玩家科普文玩知識。

要是張之洞在買這口大缸時,能有個像微拍堂這樣的平臺,動動手指就能和專業鑑定師連上線,沒事和這些個專業鑑定師們直播聊聊,又或者去微拍堂玩家社區裡看看直播鑑寶的往期視頻,提提問題,和其他的文玩愛好者一塊交流交流,怎麼還會打眼呢,說不定還會看上他更喜歡的文玩吧。

張之洞花重金買一古董,喜不自勝,一場暴雨過後他後悔了

以前,文玩這行當裡,沒有個非常深厚的積累是根本沒辦法入門的,即使是像張之洞這樣學富五車的名臣,也有可能遇上尷尬事兒,他也沒辦法求人啊,可能懂這行的,遠隔千山萬水呢,又或者與他八竿子打不著不認識呢,這就全得靠自己的眼力了。

所以,即使是像馬未都這樣的牛人,他也承認自己有打眼的時候。然而,隨著直播的發展,微拍堂早已把文玩市場的交易和鑑定搬上網絡、搬到了直播間,不懂的可以實時請專業鑑定師直播鑑寶,問專家,入門的門檻也就無限低了,況且還能在直播間找到一群和自己同興趣的好友,比起古時候那樣,自己看自己樂,樂趣大了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