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場變色龍——張之洞

張之洞(1837-1909),​字孝達,號香濤。清代名臣,他的為官之道就像一條變色龍,權謀多變之術在古今中外歷史上也是非常少見的,使他一生幾乎無往而不利。他一生歷次轉折都與他的善變有關,每一次“變臉”都使他得到巨大好處,具體如何,且聽小編道來,如有不妥之處,還望諸位斧正。

清朝官場變色龍——張之洞

一、”清流“變洋務

張之洞出身一甲三名進士,他在做京官時,與頑固派結交,以洋務派做靶子,盡情攻擊,成為"清流“的臺柱子。李鴻章向日本割讓琉球的時候,他曾斥責”李鴻章歲糜數百萬金錢以制機器,而養淮軍,若不能一戰,安用重臣?“

光緒七年,外放山西巡撫,開始與洋務派結交,到中法戰爭前夕,調兩廣總督,啟用馮子才,並開始興辦軍工業,這時候張之洞跟他在做京官的時候儼然是兩個人。無論是在山西還是兩廣,張之洞在搞洋務的時候很是花了點功夫,提拔人才,建立海防,開設工廠,辦學堂;隨後調任兩湖,制鐵局、槍炮廠、織布局等相繼開辦起來。

清朝官場變色龍——張之洞

二、洋務派變太后派

甲午之後在一片變法救亡的呼聲中,張之洞以大員的身份附和。康有為在北京創立強學會,他同袁世凱等一起參加,並捐款五千兩;梁啟超在上海創辦《時務報》的時候,他不但捐款,還要求兩湖大小衙門訂閱。這時候的張之洞毫無疑問是變法運動的先驅者。

然而,不久之後,強學會被清廷封禁,張之洞看到了危機,他回到兩湖,寫成了四萬多字的《勸學篇》,先在小範圍內散發,為後日反噬留個伏線。果然,百日維新失敗,《勸學篇》端出來成了反維新的權威著作,清廷把它頒發各省督撫、學政,要他們“廣為刊佈流傳”。只隔年把時間,曾經作為維新派“眾望所歸”的張之洞,倒戈相向,一變而為慈禧太后的大功臣了,光緒也被禁閉。

張之洞的《勸學篇》列舉清廷“仁政”十五項之多,滿紙“好、好、好”,這當然就無需變法了。他宣揚“三綱”,反對“民權”,把維新思想斥為“邪說暴行,橫流天下”。全篇具有代表性的是綱領性的兩句話:“舊學為體,新學為用。”也就是說,保持清朝封建上層建築不動,底層學習西方資本主義——簡直是幻想主義。

清朝官場變色龍——張之洞

三、太后派變洋人派

維新失敗之後,慈禧太后想要廢掉光緒這個很有想法的皇帝,然則遭到列強的干涉,而且列強要求慈禧歸政於光緒皇帝,慈禧覺得自己遭到莫大侮辱,自己權威受到了嚴重威脅,隨即向列強宣戰,隨後很有演變為舉國抗爭的趨勢,而在這舉國抗爭的時期,張之洞卻夥同盛懷宣、李鴻章、劉坤一、袁世凱等人達成協議,一起向英、美、日等國發去了電報,一方面聲明東南互保,一方面促使各國停戰(筆者上篇文章有介紹,歡迎翻閱)。

最後,慈禧太后的宣戰變成了自取其辱,不但失敗了,還造成中華大地進一步向苦難滑落,清廷的王公大臣和底層的義和團遭到清洗、發配。然則卻成全了張之洞等人,他們在八國聯軍入侵之後變成了洋人認可的人,成為清廷和洋人談判的代表,這使他們可以登上更大的歷史舞臺。

清朝官場變色龍——張之洞

總之,筆者認為或許是為了政績,或許真的有那麼一些變法圖強的心,張之洞也確實為中華大地做出了一定貢獻,比如提拔人才,開辦實業等等,但他畢竟屬於舊社會的一員,做事首先考慮的就是自己利益,自己官途,他的官場厚黑學可謂爐火純青,機變權謀之術可謂登峰造極。

清朝官場變色龍——張之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