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龐大的科技學術帝國


中科院——龐大的科技學術帝國

中國科學院成立於1949年11月,為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科學技術最高諮詢機構、自然科學與高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

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命郭沫若為第一任中科院院長,陳伯達、李四光、陶孟和、竺可楨為第一任中科院副院長。

1949年11月1日,中科院在北京開始辦公,並將11月1日定為中國科學院成立日。

組織體系

據2020年2月中科院官網顯示,中科院設有院機關13個,分院12個,研究單位114個,學校及公共支撐單位6個,其他單位4個,共建單位12個,院直接投資的全資及控股企業22個,四類機構68個,院級非法人單元105個,境外機構9個,群團和其他組織6個。

正式職工7.1萬餘人,在學研究生6.4萬餘人。

院機關(13個)

  • 辦公廳
  • 學部工作局
  • 前沿科學與教育局
  • 重大科技任務局
  • 科技促進發展局
  • 發展規劃局
  • 條件保障與財務局
  • 人事局
  • 直屬機關黨委
  • 國際合作局
  • 科學傳播局
  • 監督與審計局
  • 離退休幹部工作局

分院(12個)

  • 北京分院
  • 瀋陽分院
  • 長春分院
  • 上海分院
  • 南京分院
  • 武漢分院
  • 廣州分院
  • 成都分院
  • 昆明分院
  • 西安分院
  • 蘭州分院
  • 新疆分院

學校及公共支撐單位(6個)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 文獻情報中心
  • 成都文獻情報中心
  • 武漢文獻情報中心

研究單位(114個)

  • 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 物理研究所
  • 理論物理研究所
  • 高能物理研究所
  • 力學研究所
  • 聲學研究所
  • 理化技術研究所
  • 化學研究所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 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 過程工程研究所
  •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 國家天文臺
  • 雲南天文臺
  • 新疆天文臺
  • 長春人造衛星觀測站
  • 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
  • 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 青藏高原研究所
  • 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 大氣物理研究所
  • 植物研究所
  • 動物研究所
  • 心理研究所
  • 微生物研究所
  • 生物物理研究所
  •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 農業資源研究中心
  • 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
  • 計算技術研究所
  • 軟件研究所
  • 半導體研究所
  • 微電子研究所
  • 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
  • 自動化研究所
  • 電工研究所
  • 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 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 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
  • 信息工程研究所
  • 數據與通信保護研究教育中心
  • 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
  • 北京綜合研究中心
  • 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
  • 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 金屬研究所
  • 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
  • 瀋陽自動化研究所
  • 海洋研究所
  • 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 煙臺海岸帶研究所
  • 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 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 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 農業技術中心
  • 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
  • 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 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 上海硅酸鹽研究所
  • 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 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
  • 上海天文臺
  • 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 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
  • 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 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
  • 上海藥物研究所
  • 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 上海高等研究院
  • 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
  •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 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 城市環境研究所
  • 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 南京土壤研究所
  • 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 紫金山天文臺
  • 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 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
  •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 武漢岩土力學研究所
  • 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
  • 武漢病毒研究所
  • 水生生物研究所
  • 武漢植物園
  • 南海海洋研究所
  • 華南植物園
  • 廣州能源研究所
  • 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 長沙礦產資源勘查中心
  • 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 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
  • 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 成都生物研究所
  • 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
  • 光電技術研究所
  • 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
  • 昆明動物研究所
  • 昆明植物研究所
  •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 地球化學研究所
  • 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 國家授時中心
  • 地球環境研究所
  • 近代物理研究所
  • 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 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
  • 青海鹽湖研究所
  •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
  • 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共建單位(12個)

  • 上海科技大學
  • 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中國科學院滲流流體力學研究所
  •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
  • 上海辰山植物園
  • 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
  • 水利部中國科學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
  • 江西省中國科學院廬山植物園
  •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 秦嶺國家植物園
  • 深圳市中國科學院仙湖植物園
  • 中國科學院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 國防科工局重大專項工程中心

全資及控股企業(22個)

  • 中國科學院控股有限公司
  • 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中科實業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 東方科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中國科技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 中國科技產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 北京中科科儀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中科院軟件中心有限公司
  • 中科院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北京中科資源有限公司
  • 中國科學院瀋陽計算技術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中國科學院瀋陽科學儀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中科院南京天文儀器有限公司
  • 中科院廣州化學有限公司
  • 中科院廣州電子技術有限公司
  • 中國科學院成都有機化學有限公司
  • 中科院成都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中科院科技服務有限公司
  • 上海碧科清潔能源技術有限公司
  • 深圳中科院知識產權投資有限公司
  • 國科嘉和(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 國科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中科院創新孵化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 國科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科諾偉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國科量子通信網絡有限公司
  • 喀斯瑪控股有限公司

其他單位(4個)

  • 中國科學報社
  • 行政管理局
  • 青島療養院
  • 廬山療養院

四類機構

  • 創新研究院(23個)
  • 卓越創新中心(23個)
  • 大科學研究中心(5個)
  • 特色研究所(17個)

院級非法人單元(105個)

境外機構(9個)

  • 中國科學院南美天文研究中心
  • 中國科學院中-非聯合研究中心
  • 中國科學院中亞藥物研發中心
  • 中國科學院中亞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
  • 中國科學院南美空間天氣實驗室
  • 中國科學院加德滿都科教中心
  • 中斯聯合科教中心
  • 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 中國科學院曼谷創新合作中心

群團和其他組織

  • 中國科學院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
  • 中國科學院婦工委
  • 中國科學院團委
  • 中國科學院工會
  • 中國科學院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
  • 中國科學院文學藝術聯合會

科學研究

創新單元

  • 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 國家重點實驗室
  •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國家工程實驗室
  • 國家實驗室
  • 院重點實驗室
  •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野外臺站網絡

科技獎勵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國家自然科學獎
  • 國家技術發明獎
  • 國家科學進步獎
  • 國家科學技術合作獎
  • 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
  • 中國科學院國際科技合作獎
  • 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獎
  • 陳嘉庚科學獎

中科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

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熱愛祖國,學風正派,具有中國國籍的研究員、教授或同等職稱的學者、專家(含居住在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及僑居他國的中國籍學者、專家),可被推薦並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院士從全國最優秀的科學家中選出,每兩年增選一次。

中國科學院學部成立於1955年,是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諮詢機構。全體院士大會

是學部的最高組織形式,學部主席團是院士大會閉會期間的常設領導機構,由中國科學院院長擔任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現設有六個學部,分別為:

  • 數學物理學部
  • 化學部
  • 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
  • 地學部
  • 信息技術科學部
  • 技術科學部

據2020年2月中國科學院官網顯示,中國科學院院士共有828人。外籍院士107人;已故院士606人,已故外籍院士26人。

中科院——龐大的科技學術帝國

數據來自中科院官網

其中,數學物理學部155人,化學部133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53人,地學部138人,信息技術科學部99人,技術科學部150人。

2016-2019財政預算


中科院——龐大的科技學術帝國

2016年


中科院——龐大的科技學術帝國

2017年


中科院——龐大的科技學術帝國

2018年


中科院——龐大的科技學術帝國

2019年

從財政經費上可以看出:

  • 2016年財政預算3382738.25萬元,即338.27億元
  • 2017年財政預算3744913.82萬元,即374.49億元
  • 2018年財政預算4109501.06萬元,即410.95億元
  • 2019年財政預算4804306.22萬元,即480.43億元

經費每年都幾十億的增加,有多少成果呢,科研產出包括:論文大概283460篇、專利大概50093項、專著大概7190 篇、科研成果10695項,這些都可以從官網上查到。這些都比較務虛,暫且按下不談。最後看看都有哪些成果轉化:

2017-2019年的科技創新亮點成果

2019年度

  • 我國首臺國產碳離子治療系統獲批註冊上市—2019年第4季度
  • “中科發”系列水稻新品種選育成功獲大面積示範應用—2019年第4季度
  • 中國首臺千噸級循環床煤氣化裝置交付使用—2019年第4季度
  • 煤經合成氣直接制低碳烯烴技術完成工業中試試驗—2019年第4季度
  • 百噸級無焊縫整體不鏽鋼環形鍛件研製成功—2019年第2季度
  • 新型多光譜相機助力智慧農業—2019年第2季度
  • 青蒿素實現綠色規模化生產—2019年第2季度

2018年度

  • 金屬耐久性聯合防護技術護航港珠澳大橋—2018年第4季度
  • 抗癲癇Ⅰ類新藥派恩加濱獲准臨床研究—2018年第4季度
  • 中科院“第二糧倉”培育出多個科技良種—2018年第4季度
  • 電子產品低溫等離子體防水塗層關鍵技術突破並量產—2018年第3季度
  • “中科804”水稻分子設計育種取得新進展—2018年第3季度
  • 國產阿爾茨海默症新藥完成三期臨床試驗—2018年第3季度
  • 甘肅武威醫用重離子加速器系統全面完成檢測報告—2018年第2季度
  • 能為肺部做磁共振的臨床檢測中心落戶武漢—2018年第2季度
  • 我國培育出高產異育銀鯽新品種“中科5號”—2018年第2季度
  • “渤海糧倉”工程5年為河北省增糧47.6億公斤—2018年第2季度
  • “機場安檢智能識別系統”在國內61家機場應用—2018年第1季度
  • 國產核燃料貯存和運輸材料性能明顯優於國外同類產品—2018年第1季度
  • 抗腫瘤新藥CYH33對中國人種特色腫瘤抑制活性表現優異—2018年第1季度

2017年度

  • 國物標識構建多端共贏生態圈物聯網入口—2017年第4季度
  • 無錫智造快遞分揀系統顯神威—2017年第4季度
  • “分子模塊設計”育種水稻完成實收測產—2017年第4季度
  • 生物人工肝有望實現產業化—2017年第3季度
  • 我國重防腐塗料研究取得重大突破—2017年第3季度
  • 我國建成國際規模最大的激酶靶點細胞篩選庫—2017年第2季度
  • 預熱燃燒技術實現低階煤清潔高效利用—2017年第2季度
  • 高低溫複式腫瘤微創治療設備獲批上市—2017年第1季度
  • 世界首條稀土硫化物著色劑連續化隧道窯中試生產線建成投產—2017年第1季度

中國科學院主要偏重於國家基礎性科學研究,是國家科技戰略的需要,很多科研是與我們的生活離得比較遠,不被大眾所知,但也絕不能否定它的價值與意義。這與一般的科技公司不可同日而語。

看到最後,大家有什麼感想?歡迎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