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室外無感紅外測溫儀”助力社區防疫

2月8日晚上

一套高科技裝備

亮相學院路街道中科院社區大門口

每當有人進入大門

筆記本電腦上便精確顯示出

該人的熱成像人體溫度

中科院“室外無感紅外測溫儀”助力社區防疫

而這套設備,就是中科院半導體所劉建國課題組科研人員在中科院社區安裝調試的“中科院半導體所廣域無感測溫儀”,可以安裝在室外,在零下10℃至零上30℃範圍內,均可精確測量體溫,測溫精度優於±0.3℃。當體溫正常者通過時,其影像額頭會顯示綠色的溫度數字,無感通行;一旦有異常體溫者通過,額頭上的數字不但變成紅色,同時蜂鳴器也會報警。

中科院“室外無感紅外測溫儀”助力社區防疫

劉建國介紹說,這臺測溫樣機由紅外探測鏡頭、紅外測溫芯片、紅外標校黑體、可見光成像系統、智能控制終端等部分組成,經過軟硬件調試和不同場景試驗驗證,可滿足5米距離下,對辦公樓門口、小區大門口、出入閘口等多位行人的批量無感監測篩查需求,測溫精度優於±0.3°。目前的測溫樣機還需進一步測試,並準備設置在中科院社區。

中科院“室外無感紅外測溫儀”助力社區防疫

春節期間,北京市科委發佈測溫方案徵集通知,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迅速組織科研力量進行了相關的科研攻關,由劉建國研究員帶領的智能光子研究團隊經過連續十天的技術攻關,完成了第一臺紅外測溫產品樣機研製。為了測試樣機效果,劉建國第一時間帶領團隊把機器架設在了中科院社區大門口。

中科院“室外無感紅外測溫儀”助力社區防疫

如何在機場、火車站、地鐵、商場、學校、街道社區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監控並識別可能的患者個體?劉建國介紹說,病毒性傳染病的一個普遍特徵是人體發熱,而這臺測溫樣機可用於非接觸、快速、大面積的排查,當視場內有高溫個體通過時,儀器可指示高溫個體位置,併發出警示。相較於手持式體溫檢測設備,測溫機更方便也更安全。

學院路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面對新冠肺炎對公共衛生造成的重大威脅,利用現代科技、生物技術等強有力的手段,可以讓疫情防控更加精準,大大減輕防疫一線工作人員的壓力和負擔,讓一線工作更有戰鬥力,更有效地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助力全國人民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文製作|張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