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長時間一直待在家裡,會不會產生心理問題?

科研與統計


應該不會吧!只有自由慣了,突然受到自由的控制,有點不習慣,心裡上應該不會有什麼


往事不回頭zly


已經在家裡宅了一個月了,從昨天開始已經看到街上有行人了,商店飯店也陸續開張了。可是還是不敢出門去,因為家裡有四歲寶貝,只能繼續呆在家裡。長時間呆在家裡有時候確實覺得很煩躁。不過有計劃的安排好時間,一天也很充實的。早上睡到八點自然醒,躺床上刷頭條看看疫情。八點半起床洗漱,九點半吃完早餐。洗好中午的菜,把早飯煮上。十點鐘到十一點在家裡運動健身一小時。十一點到兩點半午飯午休。三點到四點可以隨心做點美食小吃。七點以前吃完晚飯,八點到九點運動健身後洗漱,十點鐘準時入睡。這樣子下來,這個月也沒長胖,也不是太無聊。關鍵是自己安排調節,保持好的心態,盼著疫情早點過去,該上班上班,能逛逛街就逛逛街,早點恢復正常。


五月石榴H


我在農村,村子封閉式以後,外人進不來了。

所以村子是非常安全的。

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看看疫情的增減情況,然後再看下天氣。飯是媽媽做的,我只管吃和洗洗碗就行。

8點到11點,陪孩子上網課做作業,12點去村頭轉一圈,看看即將開花的菜籽園…下午刷刷電視劇和百度或頭條什麼的,再看看會計書,寫幾章小說,6點半會計網課又開始了…

網課結束以後就是8點半了,該洗澡睡覺了。

每天都這麼忙,哪有時間來得心理病啊?


守護心中的夢想


各位大神:目前,有個小問題比較糾結。藉此平臺,請教一下大家!謝謝!🙏 🙏 🙏 🙏

疫情期間,所有一切生活起居、安全防護等等……我們都按規矩照辦了,就是男士們的“理髮”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辦?

街上的理髮店到處關門閉戶,就算個別膽大妄為的理髮店敢開門,我們也不敢進去。本人已經一個多月沒理髮了。

照此下去,男同胞們不是一個個都“長毛嘴尖”、“長髮披肩”、全都變成“藝術家”的模樣啦?



沉沙37


疫情長期待在家裡,到底會不會產生心理問題呢?

這個要取決於您的【基礎的心理功能】。

如果你是一個很會嗨,在家裡也能夠自得其樂的人,顯然是不會有心理問題的。

如果你本身有一些基礎性的心理問題,則很容易由於長時間的壓抑和與外界不溝通產生更加嚴重的反應。

通常情況下對普通人來說,長期壓抑在家也容易產生焦慮,甚至產生焦慮的「泛化」。

那麼,什麼是焦慮的泛化呢?

最常見的表現是本來因為這個事情只對一件或一類事情擔心,現在也脫離開這個事情也會擔心,儘管這個事情已經不再與原初的事件相關!

那麼又如何來緩解這種焦慮呢?

① 針對焦慮的主體事件,做更真實的信息瞭解。

比如說疫情的信息,我們知道疫情的感染人數,但是可能我們對於疫情的死亡率的瞭解是不夠充分的。我您更深入的瞭解,可以知道疫情的死亡率遠遠低於非典,他的佔比在5%左右。

② 理解焦慮。

焦慮在我們來說看起來是一個不好的情緒,但是正是焦慮在提醒,我們可能正面臨著危險。焦慮說明你的自我保護功能是完善的。

③ 轉移注意力

轉移注意力對我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緩解痛苦,緩解焦慮的一個方式。轉移注意力,讓我們把100%投注在問題上的能量,向其他方面輸送,達到一種能量的平衡。



曉霞心理諮詢


疫情期間,長時間在家中隔離是會對個人的思想情感產生一定的影響,但總得的來說,這種影響是來自於家庭內部和個人自身,其實和疫情的關係並不大。而且,往往都可以通過理智來化解。

春節之際,舉國上下的封城封村封路之策對於疫情的控制確實帶來了很理想的效果,但長達一個月的封閉,對家庭和個人的身心健康是存在一定的影響。主要來自以下方面,第一,我們被迫在家隔離,不能外出,這本身對於一個自由人來說是心理上的控制感,你會感覺到不舒服,雖然你也知道出去是不合適的!第二,長期在家,對於一些剛建立家庭的人來說,所有的毛病都會表現出來,加上不外出,無法找朋友喝喝酒、聊聊天,去娛樂場所發洩,導致家庭矛盾升級,產生洐生的心理愁緒!第三,很多朋友都是上班族,一旦長時間不能外出務工,那麼沒了收入,房貸車貸信用卡還款壓力山大,心裡會產生焦慮感!第四,農村地區媳婦兒都指望著家裡青年勞動力外出務工賺錢養家,如今無法外出,媳婦在家操勞也定會更加嫌棄男人不賺錢,那麼對於家庭裡的每個人來說都是心裡上的壓抑!

所以,從心裡角度分析,很多人都會產生各種負面情緒,但總得來說是我們長久在家裡,打破了原有的規律,從而引發了其他連帶效應,本身來講並不是疫情導致我們心裡不暢。我想我們在當前環境下,更應該擺正心態,更多的去思考前線抗疫的英雄們,他們羨慕我們,而我們呢又在惆悵所謂的心裡不快,實屬不該!


審計監察


疫情期間,長時間一直待在家裡,時間長了,也會有點壓抑和煩悶;特別是長期在外打工、上班、做生意的一些人群,可能上有老人需要照看、兒女上學生活壓力。因為我們的老百姓好多人都沒有多少積蓄,天天上班、打工及做生意,生活還過得去;一旦出現這樣那樣的狀況意外,一連2-3個月沒有收入、家庭的平靜狀態就被打破了,生活貭量受到了嚴重影嚮。這也是疫情間不爭的亊實,人的心裡會有一定的落差;確實需要適當的調節和平衡……



都說家是停泊的港灣,這裡有溫暖關愛噓寒問暖。一埸疫情考驗人心,越是幸福的家庭在“天災人禍“麵前,越能齊心協力抱團取暖。這是取決於父母親的言傳身教、優秀的遺傳基因。



一劍寒梅


從過年到現在,舉國上下都在眾志成城一起抗擊冠狀病毒,對於普通大眾來說,最多的就是宅在家裡就是對祖國最大的貢獻了。但問題來了,宅久了會不會出現心理毛病?

答案是肯定的!人是群居動物,自古以來都是,任何個人脫離群體而單獨存在都會毫無疑問的出現問題。現階段,黨中央號召全國人民不出戶,少出門,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可以說是忍痛做出的決定,對社會特別是對經濟的影響是非常非常巨大的。而人長時間宅在家裡,一家人還好,可以一起打牌打麻將,另外如今網絡發達,足不出戶就可以知悉天下大事,但時間長了總歸不好,特別是一個人的。

一個人宅會出什麼心理問題?我有兩個大學同學,長期單獨居住,一個喜歡玩遊戲,一個喜歡看電影,最直接的後果就是眼鏡度數逐年增加,而且對於戀愛婚姻的態度都十分消極,表現出對婚姻的排斥,愛玩遊戲的A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談戀愛太累,一個人多好!其實仔細想想這已經是產生心理問題了,他連戀愛鬥沒怎麼正兒八經談過現在32了竟然說談戀愛累,他的戀愛價值觀是別人或者說是媒體給他灌輸的,他只看到了婚姻或者愛情消極的一面,我經常跟他打電話,但一談到這方面問題他就不耐煩,我很發愁。另一個愛看電影的B現在在蘇南一個城市一個人買了房,人也算開朗,但一個人久居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想戀愛卻不想付出,經常幻想這馬上來個女的和他結婚生子,跳過談戀愛看電影吃飯的環節,還經常讓我給他介紹靠譜的女的,能趕緊結婚的女的。

其實我更覺得,如今這個社會,封閉自己的不是政府,不是冠狀病毒,而是人自己。有些人他不喜歡交際,微信QQ什麼的鬥成了累贅,自己把自己宅起來。社會發展到現在,各種各樣的心理疾病層出不窮,這個社會需要好的價值觀引導,好的方向標去引領,而媒體是首當其衝的第一責任人。


敢問生活


面對危及生命的災難時,我們都可能出現一些與平常不一樣的心理、行為反應,下面我們將羅列一些最為常見的表現,這些表現是任何正常人群應對任何危機事件的正常反應:

情緒方面:出現了對這場疫情的無法控制的緊張、擔心、焦慮、恐懼,控制不住擔心會不會被感染,甚至出現對傳染來源、對政府、對干預措施的抱怨、憤怒;對疾病得不到控制的憤怒和無助、絕望;也可能變得情緒不穩定,容易激惹,對待家人、外人沒有耐心。

軀體方面:可能出現不自主心慌、胸悶,頭痛,容易出汗,總是感覺心裡不踏實、身體各種不舒服,容易疲倦、食慾下降、睡眠變差,甚至出現血壓升高、月經週期紊亂等情況。

認知方面:可以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總覺得自己可能被感染,對身體各種感覺特別關注,並將身體的各種不舒服與“疫情”聯繫起來。覺得生活中充滿各種各樣的危險並隨時可能發生、生命如此脆弱、難以相信他人和世界等。

行為方面:出現逃避、迴避一些信息或者場景,也或者反覆去查看疫情的進展消息、行為變的衝動、經常發脾氣;開始飲酒、吸菸,或者飲酒、吸菸增加等,甚至違反社會規則的行為。

我們如何自我調整

焦慮和恐懼是個體在面對壓力時正常的反應,適度的焦慮有助於個體渡過危機,但過度的焦慮會使人行為失當,恐懼也在這些不當行為中迅速蔓延開來,造成人群的恐慌。那麼面對疫情時個人將如何採取有益的反應呢?

1、從行動上積極應對

正常作息、保證飲食和睡眠,適當運動和娛樂是維持自己身心穩定的基本條件——保護易感人群。

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可有效減少病毒的傳播——切斷傳播途徑。

如有潛在接觸史,需留意自己的症狀,必要時自我隔離,積極就診,目前網絡就診平臺已開放——隔離傳染源。

2、做好心理上的自我調整

相信政府所公佈信息的權威性,不要輕易相信未經核實的信息,更不要以訛傳訛,也需要給自己設置一個關注的頻率,適時輕視一下,做一些可讓自己更開心的事情。

可以聽一些音樂,做一些美食,當我們的聽覺和視覺感受到美的事物,可以有效的放鬆我們的情緒,緩解我們軀體上的不適。

學會識別自己生理和情緒上的不適,雖然我們可能並沒有感染肺炎,但我們會有心身不良反應,這些可能表現為失眠、食慾差、心慌、頭昏頭痛等,也可以表現為情緒不穩定,容易發怒,注意力不能集中等,不良反應較輕時可自我調整,當反應嚴重時可尋求專業的心理援助。

3、焦慮恐懼情緒已經影響到正常生活時該怎麼辦?

接受自己有焦慮和恐懼的情緒,這是個體面對危機時的正常反應,不要否認和排斥它們。

化被動為主動,現在各種信息傳播不斷,可主動學習瞭解相關知識,增加知識儲備,以幫助周圍的人或必要時使用,在主動獲取信息的過程中可提高判斷信息真偽的能力,而不僅是被動接受謠言而引起恐慌。

很多時候恐懼和焦慮並不是因為信息缺乏,而是信息過載,不斷更新的信息也在不停撥動我們的神經,如果你屬於容易焦慮的人,建議適當與網絡進行“隔離”,因為對於“恐慌”你屬於易感人群,要學會保護好自己。

做些能讓自己感覺更好的事情,不管是看電視節目、看書、聽音樂、運動、玩遊戲,將自己注意力轉移到能讓自己更舒適的活動上可以放鬆下來。

當身心因此受到嚴重影響時,不要忘了尋求專業的心理援助,目前網絡和電話諮詢是比較可行又安全的方式,可留意當地心理干預的網絡平臺和熱線電話。


柔水宛宛


問題一般不會出,往往出的都是本身就有問題的人,比方說一些多愁善感或敏感多疑心理功能比較脆弱的人,封閉的空間和負性信息刺激會讓這部分人出現一些心理症狀,但只是小問題,絕大部分是一過性的。樂觀向上想得開的人一般都不會出現問題,而且疫情過了以後,還會有一部分人會更加的珍惜生命,悟透生活,會更好的去昇華和積極面對!人的成長就是在無常的世界裡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