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四大錯”終於失去了霸業

英國崛起於16世紀後半期伊麗莎白女王時期的“海盜掠奪”,經過兩個世紀的努力,終於在藉助1756到1763年的“七年戰爭”擊敗宿敵法國登上世界霸主寶座。看起來英國風光無限,卻因為“四大錯”終於失去了霸業。

英國“四大錯”終於失去了霸業

1、歧視新英國

英國海外殖民與“老牌”殖民大國西班牙、葡萄牙不一樣,它在殖民的過程中一直海外移民。這些英國移民建立的“新英國”最初沒有獨立的要求,就像北美獨立運動最初的要求是“無代表不納稅”,要求在倫敦的英國議會擁有代表席。

英國卻沒有“海納百川”的胸懷,從而沒有把英國移民建立的“新英國”變成聯合王國的一部分,不斷把英國從偏安英倫三島發展到俄國、美國那樣的“龐然大物”。美國從大西洋沿岸的北美十三州,發展到橫跨北美大陸直到太平洋甚至北冰洋的“超級大國”,領土與人口也是“硬條件”。一些人擔心英格蘭會被移民建國邊緣化,他們忽視了美國政治中心一直在新英格蘭,俄羅斯無論如何發展也是以最初“莫斯科公國”為核心。

2、高估了法國

法國在17世紀下半期成為歐洲霸主,“太陽王”路易十四把法語變成歐洲“官方語言” 這也使得英國長期猜忌法國。不過,經過七年戰爭與歐洲反法同盟戰爭,法國已經失去挑戰英國霸權的能力。此時英國就應該及時支持法國,而不能繼續削弱法國。

普法戰爭已經破壞了歐洲平衡,英國竟然沒有關鍵時刻支持法國“復仇”,坐視德國的強勢崛起,這不是自尋死路?如果英國在普法戰爭後期象當年遏制法國遏制俄國那樣及時遏制德國,而不是等到40年後等到德國打上門來,哪裡有後來兩次被德國傷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不支持法國反擊侵入萊茵地區的德軍,不支持法國反對德奧合併,自毀長城壓制捷克斯洛伐克,這不是子自作自受?

英國“四大錯”終於失去了霸業

3、低估了德國

德國在歐陸亮相就是通過普法戰爭擊敗歐洲第一陸軍強國,如同80年後新中國在亞洲亮相就是把全球頭號軍事強國從鴨綠江邊驅趕回“三八線”附近甚至攻入漢城。英國竟然沒有及時遏制德國,甚至及時與法國合作反擊德國。

“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當年英國不肯支持法國遏制德國,也就三百年霸業被德國譭棄。納粹德國羽翼未豐前,英國竟然猜忌法國而不是警惕德國,不清楚“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也就“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4、忽視了本土實業發展

美國、德國甚至俄國的崛起,背後有兩個“活雷鋒”,那就是英國與法國。英國寧願做投資人獲得股權紅利,法國喜歡四處放貸款變成債主。“股東”英國與“債主”法國看起來能夠輕鬆賺錢,他們忽視了美國、德國、俄國吸收投資雖然背上了債務卻用英法兩國的資金建設自己的國家。

英國注重海外投資而不是本土建設,這就導致英國本土工業的衰敗。等到英國工業生產能力被美國、德國甚至蘇聯迎頭趕上,英國的衰落已經不可逆轉。那些認為兩次世界大戰毀滅了英國霸權甚至認為英國贏得了戰爭失去了帝國的人,忽視了即使沒有兩次世界大戰的衝擊,英國忽視本土工業建設也是必然衰落。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到3年,英國軍艦紫石英號就在遠東被炮擊還讓英國沒有底氣“武力報復”,完全淪為二流國家。

英國“四大錯”終於失去了霸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