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塘裡有好多鯰鱅卻不吃鉤?

我就是我1078


朋友,你好!你可能寫錯字了,應該叫鰱鱅,它是一類喜歡群居水中上層魚種,喜歡生活在高氧,高溫的魚塘水面上,夏天你看到魚塘一群群張著嘴浮在水面上的鰱鱅,嘴上下不停的動其實是在吸收浮游微生物。為什麼魚塘裡有那麼多的鰱鱅你卻釣不到呢?



因為你不知道鰱鱅是濾食性魚種,簡單點就像沒長牙齒的小孩那樣只能喝食物,而不是用牙齒來咬食物。你想釣到它,必須改變我們平常的釣法。一般情況下我們去釣魚總是喜歡在水面上灑點很香的魚餌吸引魚來吃,然後拿著竹竿垂釣,漂浮標離魚鉤的距離大概有50釐米遠,鉤著的是一小塊魚餌等魚來吃上鉤,可是釣到的往往是草魚或者羅非魚,從來沒有釣到過鰱鱅。為什麼呢?


因為你不瞭解鰱鱅喜歡喝什麼食物,和大部分喜歡吃香食物的魚類不同,鰱鱅喜歡酸,甜,臭的味道,我教大家一個土方法包你釣到鰱鱅。在家裡拿幾個生雞蛋敲開後倒進礦泉水瓶中,加上一些豆腐渣,豆漿渣都可以混合在一起放置好幾天待用,準備去釣魚時帶上,到達魚塘後,調整漂浮標與魚鉤的距離,一般保持15釐米,然後鉤上泡在發臭混合物中的魚餌,或者往魚塘水面上灑點發臭混合物,開始釣魚,不出一會準能釣到大鰱鱅,嫌臭的朋友可以用蓮蓉來代替發臭混合物也能釣到大鰱鱅。希望可以幫到你,謝謝!


粵G小譚


夏季是鰱鱅魚的快速生長期,也是垂釣鰱鱅的最好季節。以往本地釣友們多采用海竿飛鉤硬食浮釣釣法,但因其存在拋投難度大,魚餌自作複雜等缺點,已不在成為熱點釣法。近幾年來,通過釣友們的反覆實踐發現中小水面手竿垂釣鰱鱅,不但手感好,感官刺激強烈,又具有上魚連續的特點,其垂釣樂趣遠遠勝過海竿。下面結合本人近年來的實踐,談談夏季中小水面垂釣鰱鱅的幾點體會:一、天氣晴朗好出釣。在中小水面釣鰱鱅一定要選擇天氣晴朗氣溫在25℃―30℃間,氣壓高的天氣出釣。因為夏季的高溫會使中小水面很容易出現缺氧的現象,而鰱鱅這類魚種對水中的容氧量要求較高,一但出現缺氧就會出現浮頭厭食的現象。當你看見水層裡清晰可見的魚群就是不咬鉤,那只有乾著急的份了。此時即使你把魚餌送到它們的嘴邊它們不會咬鉤,因為它們正忙著呼吸活命哪有心思吃食。所以中小水面釣鰱鱅一定選擇天氣晴朗氣壓高的天氣出釣。二、選好釣位是前提。選好天氣是條件,找好釣位是關鍵。在釣位選擇上一般都要選深不選淺,選流水陡坡,不選靜水淺灘。選擇這樣的釣點有二點好處:一是因為釣位的水位深,無形之中就增加了魚的活動空間,又彌補了中小水面面積小釣鰱鱅容易驚窩跑魚的缺點。較深的水位還有利於打窩誘魚。二是有水流的釣點一定比靜水釣點的容氧量大,只有水氧充足的地方才會有鰱鱅觀顧,只有水氧充足的地方鰱鱅才會活躍,只有水氧充足的地方鰱鱅才會咬鉤積極。三、誘釣兩餌巧調配。通過實踐,人們對鰱鱅的誘餌與釣餌在口味上已經有了新的認識,不再是隻重視單一的傳統的酸臭餌,而是把傳統的“重酸重臭”的制餌觀念轉變為現在的即重酸又重甜的“酸甜香臭”餌。實踐證明“酸甜香臭”餌更加適合了鰱鱅的口味。口味很重要,但狀態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因為“酸甜香臭”餌雖然適合鰱鱅的口味,但還不足以使鰱鱅魚群快速聚集,更吸引魚的是飄散霧化的餌料狀態。本人經常用的鰱鱅的誘餌的配方是,豆餅粕1500克,玉米麵500克,攪拌均勻後,加水密閉發酵待用。夏季一般發酵5到7天,豆餅粕和玉米麵就會發出好聞的糧食的酸甜酵香味,加上紅糖500克,再加兩包鰱鱅香精60克和適量的麩皮來調節發酵變稀的餌料性質增加其霧化狀態即可。此誘餌酸甜適口,霧化好,誘魚、集魚快。釣餌的自作,只要在誘餌的基礎上加些拉絲粉和氨基酸即可。在投餵顆粒飼料的水域,還應加些顆粒粉或蝦粉,則會收到更好的效果。四、釣底、釣浮兩相宜。對於釣鰱鱅的釣組而言,臺釣的懸墜雙鉤結構就很適合垂釣鰱鱅。在釣竿的選擇上,一般選用超硬調或極硬調的強力手竿,竿長為4.5或5.4米,太長不利於頻繁揮竿誘魚。主線一般選用沉水性好的3號強力釣線為主線,腦線選用1.5號柔軟的子線為腦線,釣鉤可選用伊勢尼6―9號或千又1―3號,腦線長為25―30釐米,鉤距為3釐米。魚漂選用細長身長尾的大浮力的硬尾漂。對於釣法就得先談一談調漂,談調漂就不得不先談一談關於手竿釣鰱鱅是釣浮好還是釣底好的問題。一般認為釣鰱鱅採用釣浮為好,也有的說釣底為好。但是,我認為在這個問題上要依據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不能簡單的說釣底好還是釣浮好。實踐證明釣浮只適合高密度的精養鰱鱅的水域,對於一般的混養的水域並不太適用。在混養的水域採用釣底的方法卻往往收穫頗豐。調漂的方法一般採用掛雙餌半水加減鉛皮調一目,去雙餌空鉤半水露出水面的漂目為調目,然後延長水線使雙鉤到底,釣兩目的方法。五、重窩誘魚搓大餌在釣點重打窩,當誘餌入水後會形成一個極其誘魚的酸霧區,當窩內出現一堆堆細小碎泡,水面起旋時則表明鰱鱅已進窩。此時便可上餌垂釣,上餌方法採用搓大餌,餌料直徑在1.5釐米左右,用手指捏成三角形,入水後成旋轉形態下落,既有利於霧化誘魚又有利於大鰱鱅半路截食。拋竿後雙餌邊霧化邊下沉,浮漂翻身後緩緩的落位至釣目,停頓10秒鐘左右,再緩緩上升至調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