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菜不可缺少的幾種料是什麼??

戰馬童


不同地區,不同口味,調涼菜的關鍵一味調料不一樣。東北大醬山東蒜,山西陳醋江南鹽,四川紅油客家鮮,單表河南芝麻鹽(此鹽不是食鹽,是芝麻炒熟磨碎,形狀像鹽,當地這麼叫“芝麻鹽子”)。


河南普遍種植芝麻,還有兩個核心產區,駐馬店和商丘。兩個地方的小磨香油,聞名古今中外,不是吹牛。小磨香油是芝麻油,芝麻油傳統叫香油。一般的植物油都是冷榨,芝麻炒熟,外圍稻草包著,放入模具,踩壓成餅,碼入榨油機。然後不斷施壓,生生把小小芝麻裡的油給擠壓出來。因為擠壓的方式是強力撞擊加楔,古人把這種強力撞擊木楔的用功叫做“榨”,當下為了區別於新工藝榨油方法,就把這種傳統的榨油叫“冷榨”。意思是壓榨油的過程中,沒有對原材料加熱。不像新工藝榨油,為了提高出油率,要在榨油過程中還把原材料加熱,以致油品的維生素等營養受到損失。

小磨香油卻是芝麻油加工的另類工藝,不是擠壓,是石磨。炒熟芝麻,做豆腐磨豆漿一樣,把芝麻磨碎。磨碎過程中油就浸了出來,和著芝麻渣成漿。然後把芝麻漿放入一個大鐵鍋,採取晃動和振頻的方法,促使渣子沉底,清亮亮的香油就浮在上面,舀出來裝盆,不再需要其他加工,直接入廚進菜。

駐馬店和商丘的小磨油,本身帶有完全熟芝麻的香,涼菜的極品調料,不分南北區域,都喜歡使用。不僅涼菜必用,很多熱菜也用到最後點滴出味。即便是小吃,熱乾麵,胡辣湯,酸漿面,最後一道程序還是點滴小磨油。沒有點小磨油的不算完成,可以不要,不給錢,或者不吃,攤主屁話沒得,知道理虧。如今街頭這樣的香油絕大部分是假冒,用其他油冒充小磨香油,因為小磨香油貴。真不真,多遠都能聞出來,端到面前還聞不到香芝麻油,必定假冒。

小磨香油很香吧?還有更香的,這就是芝麻鹽子。


芝麻鹽子是信陽光山俗稱,當地土話多帶“子”音,蚯蚓叫“臭纏子”,小男孩叫“阿(é)子子”,如此等等。芝麻鹽子的“鹽”,用的不是這個字意,是這個音,意思是粉末狀的熟芝麻,如果是米給整到這個狀態,就叫“粉子”。

芝麻鹽用途沒有小磨香油的廣泛,但是比小磨香油主貴,因為小磨香油是大路貨,芝麻鹽子是獨家小製作,獨家享用,概不外賣,不進入市場交易。所以,受眾小,非產地人很少知道還有這寶貝。而且做法古樸簡單,炒熟,蒜臼裡搗碎就是。還都是家庭主婦做,他人不插手,也不過問,顯著很私密。

芝麻鹽受眾不大的另一個原因,用途少。可能是因為自古以來就是很私人性的小食材吧?家庭主婦當做個人秘技,不是為了保密,而是為了展示自己能幹善良。芝麻鹽一般就兩個用途,一個是包湯圓。八月十五吃湯圓,女主人早早把芝麻炒熟,搗鼓成鹽子,拌進去白糖就是餡。然後和了粉子面,包了煮熟,就是最最高檔的節日美食,再沒有比過它的了,滿漢全席也不行,就這個芝麻鹽子湯圓最尊貴。

第二個用途就是調涼菜。家裡平時都有人來客往,應酬不斷。下酒小涼菜時時備著。典型的表現,家家備有滷湯罐子,容量不大,都5-8升的樣子,但是時刻都裝有貨,豬肚豬肝豬耳朵什麼的。趕著飯點來了客人,立馬的撈一塊出來切切裝盤,先喝上,然後從容準備熱菜。如果端上的涼菜用到芝麻鹽子,那就不提了,在座主客都會肅然起敬,女主人很重視,這次客人不一般。



一個毫不起眼的調味品,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就是這麼拽。竟然代表著主人的態度,社交禮節的標誌物。


普濟


我媽媽是餐廳裡面的涼菜師,自然也教我一些東西,我個人喜歡吃涼菜,不管春夏秋冬,所以有了自己的一套見解,供大家參考,

做涼菜要提前調好汁,然後再跟菜調在一起

首先,蒜泥,陳醋,生抽,老抽,白糖少許,醬油少許,麻汁,然後放上一點麻椒油,不嫌麻煩的話可以用蔥姜八角熬出的料酒,放一點味道更好,

這些東西都放進去之後把汁調勻,然後放入要調配的蔬菜,最後放上一點香油

這樣做出來的涼菜口感比較好,味道也比較好


我只是你開心的搬運工


天氣炎熱,涼拌菜可口解膩易下飯,一般都是將食物煮熟後再放入一些調味料拌勻即可享用,製作簡單卻也講究,關鍵在乎調料,以下為個人經常用的一些調料:

一、液體調味料

1、醬油:細分生抽和老抽,生抽顏色、醬味都較淺,鹹味較重較鮮,而老抽顏色、醬味都較重,味道偏甜,鹹味是很淡的,拌菜若用老抽,味道會更“透”一些,但個人偏喜生抽;

2、醋:細分為香醋和白醋,能帶來令人愉悅的酸味,具有提味增鮮,祛腥增香,殺菌防腐,醋的味道比較大,過早放入會使菜由鮮綠色變成黃色,故一般放到最後,上桌時調入;

3、蠔油:蠔與鹽水熬成的調味料,營養豐富,味道鮮美,但需要一定溫度才能徹底激發它的鮮味,比如澆點燒熱的油或煮沸的高湯等,置入蠔油時,忌與辛辣調料、醋糖共 享,會掩蓋蠔油鮮味

4、蒸魚豉油:比生抽稍甜,鹹味較淡,基本和生抽通用

二、顆粒調味料:

1、食鹽:能提供鹽度,增加風味,還能使蔬菜脫水,適當發揮防腐作用;

2、白糖:引發蔬菜中的天然甘甜,提鮮,增加口感;

3、雞精:雞精也是增鮮祛味,直接放在涼菜中不易溶解,也不建議使用太多,拌涼菜時有了生抽、蠔油等,可以不要再放雞精了;

三、提香調味料:

1、香油:醇厚濃郁,口齒留香,一般每天10-20克為宜;

2、芝麻醬:香味濃郁,營養豐富,含鈣很高,同時還含有人體必備的油酸、亞油酸、卵磷脂、維E、葉酸、蛋白質、鐵元素等等,除了芝麻醬,也可嘗試在拌菜時加入花生醬等;

四、配料:

蒜末:辛辣殺菌;

薑末:提味祛寒;

花生碎、白芝麻、小米辣、小蔥、香菜等等也是必不可少;


家在蘭煙竹海中


想要做好涼拌菜,主要有三點:

一就是調味鹽的製作。二就是辣椒油的製作。三麻汁的調製。這三點融合在一起,才能拌出了一個色香味俱全的涼拌菜。接下來給大家分別說一下製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項。

辣椒油的製作:在以前的悟空回答當中,有詳細的製作方法。請朋友們翻閱我以前的我的回答。下面我給大傢伙介紹一款比較簡單的辣椒油的製作。 原料:辣椒麵五百克,色拉油五斤,蔥姜各五十克,白芝麻二百克。香油五十克 首先鍋內放入色拉油,把蔥姜放在裡邊,炸至金黃撈出。待油溫降至四成熱,放入白芝麻,炸到微微變黃,切記不要炸的太過。然後把辣椒麵放入一個不鏽鋼盆當中,把香油倒入裡面,攪拌均勻。把炸好芝麻的沙拉油迅速倒入辣椒麵裡邊。倒入的時候,一邊攪拌一邊倒入。待油全部倒入即可。然後靜置五個小時即可使用。這一款辣椒油,無論是油還是油辣子,都可以直接入菜。


涼拌鹽的製作: 原料:白芝麻一千克,去皮五香花生米二百克,咖喱粉一百克,孜然面一百克。鹽三百克,味精二百克 把芝麻放在鍋中,不要加油,小火炒到金黃倒出,待涼後混合所有原料,入粉碎機打碎即可。

麻汁的調製:剛買來的麻汁比較稠,所以需要二次調製。 麻汁,花生醬,香油,純淨水按照三比一比一比六的比例順一個方向攪拌均勻即可。

除此之外還有蒜水的製作:蒜泥加入純淨水即可。 如果說有不吃辣的,還需要一個花椒油的製作。花椒油製作特別簡單,然後色拉油放入蔥姜炸至金黃,撈出之後再放入花椒。炸出香味兒,直接撈出即成花椒油。

涼拌菜的製作就是把原料選擇好之後,按照個人的口味添加辣椒油,蒜水,調味鹽,還有麻汁,攪拌均勻即可。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對各位朋友們有用。編輯不易,希望朋友們仔細閱讀。點贊轉發。


餐飲小吃創業


涼拌菜很多種,比如黃瓜,萵筍,木耳,豆乾,豆筋,蘿蔔,豆角,青菜等很多種。每種涼拌菜的做法都不一樣,有些需要辣,有些需要甜,有些需要酸。涼拌的時候調料不太一樣,所以配方必須還是要確定是那種菜品才行。





  1. 比如黃瓜涼拌辦,加蒜泥,薑汁,熟油辣子的油和辣子各一點,芝麻油一點,花椒麵少許,加點蔥花拌勻,大致的做法就這樣。

  2. 木耳涼拌,要泡漲泡軟,焯水,放蒜汁,薑汁,小米辣,白糖少許,香醋少許,芝麻香油拌勻。大致的做法就這樣。

這樣對比兩個菜可以看出兩個菜的做法,用的調料有區別。所以必須要看準備的蔬菜是什麼,才能說怎麼做,配方是什麼。




有些吃甜酸,有些吃鮮辣,有些吃麻辣,有些吃椒麻,有些吃鮮香,有些吃原味等口感不同,所用的涼拌調料就不一樣。涼拌菜的配方我覺得跟人的口味,地域差別等有關係。



當然既然是涼拌菜,那麼調味料大致有以下:芝麻香油,芝麻醬,熟油辣子,花椒油,花椒麵,蒜泥,蒜汁,薑末,薑汁,白糖,香醋,醬油,生抽,椒鹽,食用鹽,耗油,番茄醬,雞精,味精,蔥花,熟花生米,熟花生末,折耳根細段,韭黃段,大蔥絲,香菜段等,還有些我沒寫到的調味料。當然不是全部調味料都必須要,但是還是必須大部分都有,才能滿足做各種涼拌所需。根據自身口味,地域口味來決定用那些調味料。



以上是個人觀點,大家覺得是不是這樣呢?反正我們四川一般是麻辣和甜酸為主。




美食來臨


  1. 以下是我在飯店一般用到. 紅油( 30克 ) 花椒粉( 20克 ) 精鹽 (30克 )紅醬油 ( 30克) 味精 ( 20) 白糖 ( 30克 ) 料酒(50克) 薑末 (克)小麻油 (適量)蒜泥 五香粉(適量)胡蘿蔔30克、青紅辣椒適量、洋蔥適量、生抽20克、胡椒粉20克、、香油10克、食用油10毫升、薑絲5克、酒鬼花生適量等自己配製的。具體方法:把以上幾種原料加上開水或鮮湯750克調製即可。它可根據自己的口味進行調配。以上可配製20份 在家 可按以上比例製作。 代表作1

    1.準備好一塊滷好的五香牛腱肉

    涼拌牛肉是川菜中經典的涼拌小菜,其口感酸甜麻辣脆爽,特別美味,但是如此色香味俱全的涼拌小菜做法卻特別的簡單,現在就跟隨小編一起看下涼拌牛肉的做法吧。

    涼拌牛肉的做法所需要準備的食材和調味料:牛肉 醬油 醋 紅油辣椒 白糖 蒜 花椒麵 味精 芹菜 香油。

    涼拌牛肉的做法所需要的時間:20分鐘。

    涼拌牛肉的做法:

    1.將所有食材和調味料準備好,待用

    2.將牛肉洗乾淨後放入鍋裡,煮至斷生後撈出

    2.晾涼後切成薄片,將芹菜洗乾淨後切成段

    3.放入煮開的水裡焯一會後撈出,放入大碗底

    4.放入切好的牛肉片,倒入適量醬油、紅油辣椒和白醋

    5.放入蒜末、花椒麵、白糖和適量味精

    6.最後滴幾滴香油,攪拌勻後澆在牛肉上面就可以了。


我無名


一、芝麻醬、又稱麻醬,是涼菜常用的一種調料,在製作芝麻醬時要掌握以下幾點訣竅:

1、芝麻醬的配置過程中,先將芝麻醬挖一湯勺,放在小碗內,然後將花生油、或胡麻油、菜籽油、邊攪邊逐步加入芝麻醬中,用小勺順指針攪動,這樣芝麻醬就可以稀釋了,一直攪拌到用小勺將芝麻醬盛起、傾斜倒下像一條線繩那樣就行了,1份稠芝麻醬,可以加入2-3份植物油,切忌不可將稠芝麻醬往水、醋、醬油等調料中添加,這樣芝麻醬就攪不成細膩的糊狀。

2、往芝麻醬中添加的植物油,可根據家中現有的油適當添加,還可以根據你個人口味,事先將油加熱,放入花椒、或者放入姜沫,也可放入切碎的香菜莖,撈去炸過的花椒,薑末等、讓油冷卻後、攪入芝麻醬中,可以每次加一種佐料,他們分別是蔥、姜、蒜、花椒、香菜、辣椒、切不可各種都上,每次換一種口味。

3、如果芝麻醬稀釋的過分了,可以在稀釋後芝麻醬中加一小勺鹽、或者醋、或者醬油、加的過程中也要邊加邊攪動,這樣芝麻醬就會變得稠起來。

二、蒜泥、

將蒜剝皮、壓碎、放入適量味精、鹽、糖、用醋泡起來、上面可加入少許香油,或者花生油,在製作的過程中,蒜要用刀切去根部。

注:炎熱夏季、如何調節飲食、這裡介紹了二十餘種操作簡便、易學、可口、開胃、健康、養身、適合大多數中老年人和青少年食用的涼拌菜,多以當時、當地、暢銷菜、大眾菜為主、不妨每天學做一種,也可使你渡過炎熱難熬的暑期。


返樸歸真2020


紅油!!!!!

紅油是一種複合型作料,是川菜涼菜製作以及重慶麻辣小面的關鍵,油辣子好不好吃關係到整個菜品的口味。

要說香味源於什麼,最重要的當然是辣椒的品種,其次是油溫的控制和香料輔料的添加。

本人(重慶)家庭做法如下供參考:

1、菜籽油下鍋燒至無泡沫(純正的菜籽油不把泡沫燒滅會有生油味道,而調和油色拉油則不用這一步,直接燒6成熱,但肯定沒有菜籽油香),這時油溫會較高。

2、待油溫冷至6成,下大蔥段,薑片、香料(三奈八角桂皮茴香香葉),重新開小火炸至焦黃撈出。

3、將約7成溫油倒進不鏽鋼容器(質量不好的陶瓷容器有可能炸裂),倒入三分之一碗備好的(海椒面+花椒+白芝麻),攪拌;再下三分之一,攪拌;最後下三分之一,攪拌。

待涼後換容器密封保存,家庭做一次可以用很久,涼拌菜、吃麵必備。

海椒面可以市場買,可以問老闆辣的程度,有條件的老人家會自己選海椒自己盅。





肥信的肉


感覺這個問題有點小糾結,最關鍵的一味調味料,經常用到的大家都知道,個人覺得涼拌菜好不好吃,最關鍵的應該是醋,陳醋的味道比較單一,我這裡提供一個複合醋汁的做法:陳醋、冰糖、白糖、耗油,混合攪拌,在鍋中加熱,直到所有原料混合均勻,冷卻後使用,外加姜蒜水製作:薑末,蒜末,1:2,加入適量涼白開,加入適量鹽攪拌均勻,這樣能夠更好的保證食材的脆爽。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李想VLOG


來自個人經驗。


鹽、糖、醬油、蒜、麻油,比例:1/4:1/4:1:1:1,加在一起就能構成一個萬能配方。不管素的、葷的,使用下去效果一般不會太差。


原因在於它的味道是有層次的,香氣也是高昂的複合型。因為以鹹甜兩味打底,所以調整的空間很大,比如再加2勺的香醋,就是酸鹹味;加一段辣椒,就是辣鹹味;如果加酸又加醋,味道混合下,就成了酸辣味。


往裡加可以,從裡減,不管少了糖、少了鹽,或者少了醬油,差一味都完全不是味。所以這是個基礎,少一樣都不行。


香氣上,蒜蓉比較百搭,搭配麻油不是很差。如果再加勺花椒油,味道也還好。至於大料的五香、桂皮等等,得看場景運用,以免搶了菜味,吃起來沒什麼意思。


在這裡推薦個酸辣味的醃黃瓜。新鮮的黃瓜一根,洗淨,用刀拍幾下,再切段。


調味料,一小勺的鹽,一小勺的糖,一勺醬油、一勺麻油、一勺蒜蓉、兩勺香醋、一根辣椒(切碎),混合一起,稍微加點水,攪至糖鹽融化,再倒入黃瓜中,混合,放置冰箱冷藏3小時以上。成品酸辣爽脆,非常開胃。


希望可以幫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