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曆史文物古蹟景點

包公祠

肇慶包公祠坐落於城西廠排街(原包拯所設端州驛站處),佔地11500平方米,以牌坊、山門、大殿、東西配殿、鐘樓、鼓樓為主體建築,配以亭、閣、廊、井、池組成仿宋建築群,佈局嚴謹、古樸大方、莊嚴肅穆、巍峨壯觀。

正殿塑包公金身坐像,東西配殿繪包公政績及民間傳奇壁畫,並塑宋代名將岳飛、文天祥像,是古端州名郡一處重要名勝古蹟。

肇慶包公文化園在原包公祠基礎上改造和新建,建築面積8790平方米,由包公祠、清心園、包公文化廣場、宋文化街和沿江景觀平臺五部分組成。

肇慶曆史文物古蹟景點


白沙龍母廟

白沙龍母廟位於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西郊龜頂山東側。廣蔭坊立在500毫米高的精雕花崗岩石須彌座上,面寬17M,高6.5M(廟面寬33.33M),約為廟寬1/2,六柱開間,全為花崗岩石精雕而成的沖天柱石牌坊。

肇慶曆史文物古蹟景點


閱江樓

閱江樓是在肇慶市端州區正東路東側石頭崗上,南臨西江。居高臨下,屹然矗立在浩蕩東去的西江河畔,氣勢雄偉非凡。

閱江樓的建築佈局講究勻稱、均衡,樓房高2層,分東西南北4座,樓與樓間建有迴廊小閣,相互銜接。因此,各樓之間可以全部貫通,組成四合院式的整體建築。

肇慶曆史文物古蹟景點


梅庵

主體建築大雄寶殿保存了唐宋結合的建築風格,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硬山頂,面積169平方米。

宋代的遺構和宋以前的木構建築風格,是嶺南地區一處十分珍貴的千年木構建築,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物價值,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珍視與關注。

大雄寶殿內供奉著釋迦牟尼、藥師和阿彌陀三佛。

新修建的壁畫室,壁上展示了六祖惠能學佛艱辛歷程的巨幅長卷。

肇慶曆史文物古蹟景點


崇禧塔

崇禧塔位於廣東肇慶市西江岸上,建於明萬曆十年(1582年)九月,由嶺西副使王泮興建,萬曆十三年(1585年)四月竣工。因西江水“滔滔而流,其氣不聚,人才遂如晨星”,若建塔聚氣,可使人才輩出;又因西江水患頻仍,建塔可鎮住“禍龍”,永固堤圍,於是有造塔之舉。而塔名,則取“文運興旺”、“鴻福無疆”之意。它屹立於塔腳路北側的石頂崗上,巍峨壯觀,氣勢非凡,堪稱四塔之冠。

這座塔是樓閣式磚木結構,為唐、宋的建築特色,結構嚴謹,雄偉壯觀。塔外觀九層,內分十七層。塔的形狀是八角形,每層塔的簷角均吊有風鈴,如遇風吹就會發出叮鐺叮鐺動聽的鐘聲。

肇慶曆史文物古蹟景點


肇慶古城牆

肇慶古城牆,是一座體現宋代漢族建築風格的標誌性建築。位於肇慶市區舊城區,周長2800米。據史料記載,肇慶始為土城牆,宋政和三年(1113年)將土城擴大,並築為磚城。該城牆歷史上雖然歷盡滄桑也經過20多次修葺,但城牆和城門位置未改。

宋代始建的城牆至今仍然保存完整,全國罕見。肇慶古城牆始建於宋,故又稱為肇慶宋城牆。是肇慶最具標誌性的建築,有肇慶小萬里長城之稱。是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古城牆周長2801.2米,其中東段403.4米、西段376.9米、南段992.3米、北段1028.6米。城牆寬8米至18米,兩邊砌磚,中間填土,磚牆厚60釐米至120釐米。城牆外圍有28個突出的敵臺。

肇慶曆史文物古蹟景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