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最看不透的李秀成:“忠王不忠”,还是“大忠于天地”

导语:战乱频仍的年代中,杀戮是极为惨重的。在太平天国起事的时候,民间损失的人口极为严重。人们一说起“长毛”,就想起了他们的长刀利刃,也想起了官军的无情屠杀。但是,在太平天国内部,却有三个人,被人们称为不杀好人的英雄。一位是石达开,一位是洪仁玕,再一位就是李秀成。石达开为人宽厚,洪仁玕书生出身,他们不杀好人,很多人知道。但李秀成所处的年代,正是太平天国与清王朝殊死搏斗的时期,他能做到少杀人,真是十分难得。洪秀全看不见这些,却封他做了“忠王”,是什么意图?

太平天国最看不透的李秀成:“忠王不忠”,还是“大忠于天地”

一、苏州平安:李秀成的品德

在太平天国打下南京之后,兵锋直指苏南。常州与无锡无不受兵祸屠戮,死伤百姓难以计算。只有苏州,由李秀成攻克,所杀之人比较少。当时的苏州士绅都说:“发逆屠杀之惨,于苏独轻”。

在激励的战事中,士卒们会杀红了眼。李秀成能约束部下,做到少杀人,这体现了他十分高尚的道德修养。太平天国所封之王成千上万,名号千奇百怪。对于李秀成来说,最好的名号,无过于“德王”。这一个“德”字,不仅在李秀成攻苏州一事中体现出来,更是其一生的写照。

太平天国最看不透的李秀成:“忠王不忠”,还是“大忠于天地”

二、被封“忠王”:洪秀全的算计

洪秀全在定都天京后,封了自己的堂弟洪仁玕为“干王”。这样做显然是有私心的,为了遮掩,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封了陈玉成为“英王”。陈玉成破江南大营,功劳很大,封王一点不过分。但是,与陈玉成功劳比肩,甚至比他还大的李秀成,却没有被封王。

在洪秀全眼中,这个道德修养极佳的李秀成,与众将相比简直是鹤立鸡群。有功又有德,这不是把天王给比下去了!所以他的压住李秀成,不让他出头。但是,洪秀全不让出头,有人却替他出了头。这个叫李昭寿,本是李秀成部下,见李秀成迟迟得不到封赏,看出了洪秀全的心思,就投靠了清军;之后,他写信给李秀成,以他没有封王为由劝说他归降。

太平天国最看不透的李秀成:“忠王不忠”,还是“大忠于天地”

这样一来,太平军内部议论纷纷,洪秀全不得已,把王号封给了李秀成。但是,他的内心是极不愿意的,他给的王号是“忠王”,言外之意很明确:你有手下不忠啊,你可要忠了!此外,他还亲手在一个黄色缎子上写了“万古忠义”四个字,也赐给李秀成。这个用意也很明显,就是让李秀成挂在大帐之中,让他和所下的将领,抬头就能看到洪秀全的威言。

三、“忠王”的招供:生死事小,天下为大

李秀成道德高尚,“卑鄙”却成了他的墓志铭。原因是,李秀成兵败被俘后,写了所谓的“降书”。后世很多人,抓住这一点,拼命叫嚣“忠王不忠”,仿佛太平天国的失败全要由他承担责任。

但是,李秀成的清军的大牢中,写的真是“降书”吗?应当不是。李秀成写多少,就被曾国藩删改多少。最后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与其说是李秀成的“降书”,不如说是曾国藩的“降书”。

太平天国最看不透的李秀成:“忠王不忠”,还是“大忠于天地”

曾国藩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他关押的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好汉,他要压制的是这个好汉替天下苍生发出的呐喊。李秀成的胸怀,让以“卫道士”自居的曾国藩也不敢正视,只得卑鄙地将其删改

在可能比较真实的“天朝十误”,李秀成直斥洪秀全不顾政事,不用贤能,封王过多等问题。可见,李秀成的“忠”,是忠于大义,忠于天地。那些争权夺位只顾私利的人,是不配得到他的“忠心”的。

太平天国最看不透的李秀成:“忠王不忠”,还是“大忠于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