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最看不透的李秀成:“忠王不忠”,還是“大忠於天地”

導語:戰亂頻仍的年代中,殺戮是極為慘重的。在太平天國起事的時候,民間損失的人口極為嚴重。人們一說起“長毛”,就想起了他們的長刀利刃,也想起了官軍的無情屠殺。但是,在太平天國內部,卻有三個人,被人們稱為不殺好人的英雄。一位是石達開,一位是洪仁玕,再一位就是李秀成。石達開為人寬厚,洪仁玕書生出身,他們不殺好人,很多人知道。但李秀成所處的年代,正是太平天國與清王朝殊死搏鬥的時期,他能做到少殺人,真是十分難得。洪秀全看不見這些,卻封他做了“忠王”,是什麼意圖?

太平天國最看不透的李秀成:“忠王不忠”,還是“大忠於天地”

一、蘇州平安:李秀成的品德

在太平天國打下南京之後,兵鋒直指蘇南。常州與無錫無不受兵禍屠戮,死傷百姓難以計算。只有蘇州,由李秀成攻克,所殺之人比較少。當時的蘇州士紳都說:“發逆屠殺之慘,於蘇獨輕”。

在激勵的戰事中,士卒們會殺紅了眼。李秀成能約束部下,做到少殺人,這體現了他十分高尚的道德修養。太平天國所封之王成千上萬,名號千奇百怪。對於李秀成來說,最好的名號,無過於“德王”。這一個“德”字,不僅在李秀成攻蘇州一事中體現出來,更是其一生的寫照。

太平天國最看不透的李秀成:“忠王不忠”,還是“大忠於天地”

二、被封“忠王”:洪秀全的算計

洪秀全在定都天京後,封了自己的堂弟洪仁玕為“幹王”。這樣做顯然是有私心的,為了遮掩,過了一段時間,他又封了陳玉成為“英王”。陳玉成破江南大營,功勞很大,封王一點不過分。但是,與陳玉成功勞比肩,甚至比他還大的李秀成,卻沒有被封王。

在洪秀全眼中,這個道德修養極佳的李秀成,與眾將相比簡直是鶴立雞群。有功又有德,這不是把天王給比下去了!所以他的壓住李秀成,不讓他出頭。但是,洪秀全不讓出頭,有人卻替他出了頭。這個叫李昭壽,本是李秀成部下,見李秀成遲遲得不到封賞,看出了洪秀全的心思,就投靠了清軍;之後,他寫信給李秀成,以他沒有封王為由勸說他歸降。

太平天國最看不透的李秀成:“忠王不忠”,還是“大忠於天地”

這樣一來,太平軍內部議論紛紛,洪秀全不得已,把王號封給了李秀成。但是,他的內心是極不願意的,他給的王號是“忠王”,言外之意很明確:你有手下不忠啊,你可要忠了!此外,他還親手在一個黃色緞子上寫了“萬古忠義”四個字,也賜給李秀成。這個用意也很明顯,就是讓李秀成掛在大帳之中,讓他和所下的將領,抬頭就能看到洪秀全的威言。

三、“忠王”的招供:生死事小,天下為大

李秀成道德高尚,“卑鄙”卻成了他的墓誌銘。原因是,李秀成兵敗被俘後,寫了所謂的“降書”。後世很多人,抓住這一點,拼命叫囂“忠王不忠”,彷彿太平天國的失敗全要由他承擔責任。

但是,李秀成的清軍的大牢中,寫的真是“降書”嗎?應當不是。李秀成寫多少,就被曾國藩刪改多少。最後呈現在世人面前的,與其說是李秀成的“降書”,不如說是曾國藩的“降書”。

太平天國最看不透的李秀成:“忠王不忠”,還是“大忠於天地”

曾國藩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他關押的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好漢,他要壓制的是這個好漢替天下蒼生髮出的吶喊。李秀成的胸懷,讓以“衛道士”自居的曾國藩也不敢正視,只得卑鄙地將其刪改

在可能比較真實的“天朝十誤”,李秀成直斥洪秀全不顧政事,不用賢能,封王過多等問題。可見,李秀成的“忠”,是忠於大義,忠於天地。那些爭權奪位只顧私利的人,是不配得到他的“忠心”的。

太平天國最看不透的李秀成:“忠王不忠”,還是“大忠於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