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寫給韓信的回信

文/大江

萬世景仰的兵仙、尊敬的齊王殿下:

曾國藩寫給韓信的回信

收到殿下的手諭,能親耳聆聽教誨,心裡真是誠惶誠恐。僥倖承蒙殿下看得起,就斗膽妄言幾句。

自古以來想聽到真話,必須對話雙方心平氣靜,誰都不計較職位高低。好在現在我和您都是作古之人。為了能平等對話,我想請您暫且放下生前咄咄逼人的氣勢,我也卸下戴了一生的儒家酸腐的面具,來一場快人快語的交談,如何?

先生說曾關注過晚輩的信息,可知道漢之後的文人武士都會去潛心鑽研您的材料?普遍的觀點是,先生於軍事方面不要說在秦末,即使是現代,也無人企及,可謂絕世聰明。然於其他方面,特別是從政方面卻相當幼稚。

造就先生和晚輩英名的,無疑是時勢。當時的時勢需要有人出來扛大樑。不同的是,先生是主動爭取的,晚輩卻是局勢推上去的。先生因項王沒有重用轉而投奔了沛公,沛公也沒重用又出逃重尋高枝。晚輩卻是戎馬一生,不忘初心。先生是在龍套的角色時就耍大牌,而晚輩已成名角時仍能跑龍套。先生一不如願,就怨天尤人;晚輩事不遂心,去自我察省。

先生和晚輩的升遷都主要憑軍功。然先生是遭戰必勝,即使是別人帶領時的潰兵,到了先生的手上都能打勝仗,那怕別人抽走主力只剩新兵蛋子一樣能攻城略地。可晚輩卻在早期好像是一個“常敗將軍”,好幾次跳江自殺。先生就像月亮,一出場暗淡了整個星空。晚輩卻像薄雲,星星也因此而增添了光芒。

先生和晚輩在主公身邊都有貴人。先生結交了名臣蕭何,晚輩投師權奸穆彰阿。先生可知一個人在起步階段最不敢得罪的是哪類人?可知道為何您的恩公要去搶奪鄉民的田宅?這都是生存的策略哪!

曾國藩寫給韓信的回信​先生和晚輩都曾有“取而代之”之勢。先生雖沒聽武涉、蒯徹之辭,卻在高祖被困之時,開價齊王;約好合圍滎陽,卻放了高祖鴿子,致使被夜闖軍營,收了虎符。若不是實在找不到代替先生的將領,當時就“獵狗烹”了。晚輩在新帝即位、外患入侵之際,收到同僚及門徒的“易燃易爆”物件,均立即付之一炬,之後更加懂事,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瓜田李下,不得不防哪!

先生和晚輩都曾優待過敵方的大將。先生收留過項王舊部鍾離眛,後在被迫無奈之下殺死。先生可知他曾讓高祖有多狼狽,且高祖下詔捕獲,您仍不主動上繳。晚輩曾捉拿了亂軍忠王李秀成,在誘其說出敵方信息後,堅決斬首,毫不拖延。

先生和晚輩都曾面對過君王的敏感問話。先生竟然敢在眾人面前說高祖“不過能將十萬”,而自己“多多而益善”!晚輩在皇上明顯有錯誤時也是一言不發,即使是臣子我也不會讓其難堪,何況國君,等有時機了再委婉陳述。

先生和晚輩都曾位高權重。先生在齊地車駕儼然,煊赫一時,雖不跋扈,卻夠張揚,與眾人拉遠了距離。晚輩權位越高越對自己要求嚴格,說得不好聽點,尾巴夾得越緊,生怕遭人暗算。

先生和晚輩都讓主上離不開又放不下。高祖先是奪先生的兵,後是收先生的權,然後貶先生的爵,先生真不知道是為什麼嗎?身處大位大權還享有大名,自古以來有幾人能善終的?總得設法將權位推讓一些,減去幾成,才能確保晚年平安的。因而晚輩在滅了亂軍之後,主動裁撤部分湘勇,把親兄弟打發回家,進而主動請求卸職歸家頤養天年。

先生確實聰明過人,可真沒想到兩千多年過去,您還只是歸罪於別人,而不願在自己身上去剖析查找。“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

曾國藩寫給韓信的回信​說實話,晚輩對您是感激不盡。您不僅在軍事上為晚輩創造了許多寶貴的財富,而且在做人為官上也讓晚輩記取了不少沉痛的教訓。很大程度上晚輩正是從先生這裡領悟到,智慧能力可以讓人走得快,而德行情操才能使人走得遠;就像衛星升空,火箭只能提供強大的推力,但衛星能否進入預定軌道,還得靠精準的定位和持續的監查,這就是成功中智商和情商的關係。

胡說八道了不少,不當之處還望先生海涵。

恭祝鈞安!

晚輩愚鈍人曾國藩頓首

驢年馬月貓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