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差點成了第二個武則天

我們知道中國古代的女皇帝只有一個,那就是武則天,另外,還有一個呂雉,基本上除了加冕,其他跟皇帝無異了,《史記》裡有“呂太后本紀”,就說明把她當皇帝了,而且,有“皇后之璽”的玉璽出現,

太平公主,差點成了第二個武則天

除了武則天和呂雉,還有其他很多女政治家,比如秦宣太后、竇太后、鄧太后、馮太后、韋后、賈南風、慈禧等,權力比於君主。

武則天是唯一的女皇帝,自然有很多人想效仿她,她去世後,她的兒媳婦韋皇后想效法她做女皇帝。

景龍四年(710年),唐中宗李顯突然暴卒,韋氏立溫王李重茂為帝,年號“唐隆”,臨朝稱制。

李重茂繼位後,李旦輔政,韋后為皇太后攝政,以平衡各方勢力。然而宰相宗楚客以及韋家、武家人,一同勸說皇太后韋氏沿用武則天的慣例登基稱帝,當時守衛宮城的南北禁衛軍以及地位重要的尚書省諸司,都已經被韋氏子弟所控制,他們大量網羅黨羽,在朝廷內外互相勾結。

宗楚客又秘密地上書皇太后韋氏,引用圖讖來說明韋氏理當取代大唐朝而君臨天下,他們認為太平公主等人是最大的阻礙,就想發動政變殺了他們。

臨淄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商議,決定先下手為強,於是,七月二十一日,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發動政變,史稱“唐隆之變”,政變中誅殺韋后集團。

太平公主,差點成了第二個武則天


事變後,太平公主親手將李重茂拉下皇位,擁立相王李旦復位,是為唐睿宗。太平公主因此番功勞而晉封萬戶,為唐朝公主權勢之頂峰。

太平公主屢立大功後,地位顯赫,位高權重,權力有多大呢?

朝廷的大事皇帝都需要跟她商量;有時她沒去上朝謁見,李旦會派宰相到她的家中徵求她對某些問題的處理意見。

每當宰相們奏事的時候,李旦就要詢問:“這件事曾經與太平公主商量過嗎?”接下來還要問道:“與三郎商量過嗎?”在得到宰相們肯定的答覆之後,李旦才會對宰相們的意見表示同意。三郎指的是皇太子李隆基。

太平公主,差點成了第二個武則天


凡是太平公主想幹的事,李旦沒有不同意的,朝中文武百官自宰相以下,升遷任免,全在她的一句話,經過她的舉薦而平步青雲擔任要職的士人更是不可勝數。

既屢立大功,益尊重,上常與之圖議大政,每入奏事,坐語移時;或時不朝謁,則宰相就第諮之。每宰相奏事,上輒問:“嘗與太平議否?”又問:“與三郎議否?”然後可之。三郎,謂太子也。公主所欲,上無不聽,自宰相以下,進退系其一言,其餘薦士驟歷清顯者不可勝數,權傾人主,趨附其門者如市。

而當時的太子是25歲的李隆基,太平公主起初沒把他當回事,後來發現李隆基是個阻礙,就想廢了李隆基的太子之位,立一個懦弱的太子,但是沒成功,於是開始了姑侄間的明爭暗鬥。

先天元年(712年)八月,李旦因彗星出現,禪位於太子李隆基,退為太上皇,但仍掌握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命權以及重大刑案的裁決權。他每五日在太極殿接受群臣的朝賀,仍舊自稱為朕。而皇帝李隆基則只能自稱為“予”,所以這時候的皇帝李隆基權力並不大。

《資治通鑑·唐紀二十六》:壬辰,制傳位於太子,太子上表固辭。八月,庚子,玄宗即位,尊睿宗為太上皇。上皇自稱曰朕,命曰誥,五日一受朝於太極殿。皇帝自稱曰予,命曰制、敕,日受朝於武德殿。三品以上除授及大刑政決於上皇,餘皆決於皇帝。

公元713年(先天二年),太平公主倚仗太上皇的勢力專擅朝政,與李隆基發生尖銳的衝突,朝中七位宰相之中,有五位是出自她的門下,文臣武將之中也有一半以上的人依附她。

《資治通鑑·唐紀二十六》:太平公主依上皇之勢,擅權用事,與上有隙,宰相七人,五出其門。文武之臣,太半附之。……

太平公主與竇懷貞、岑羲、蕭至忠、崔以及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長史新興王李晉、左羽林大將軍常元楷、知右羽林將軍事李慈、左金吾將軍李欽、中書舍人李猷、右散騎常侍賈膺福、鴻臚寺卿唐和胡僧慧範等一起圖謀廢掉唐玄宗,

太平公主,差點成了第二個武則天


這時候,李隆基為了奪回屬於自己的皇權,又提前下手,發動政變,史稱“先天政變”,誅殺了太平公主等人,李旦正式歸政於李隆基,退居百福殿,頤養天年。至此,李隆基終於掌握了全部朝政。

《資治通鑑·唐紀二十六》:秋,七月,甲子,上因王毛仲取閒廄馬及兵三百餘人,與同謀十餘人,自武德殿入虔化門,召元楷、慈,先斬之,擒膺福、猷於內客省以出,執至忠、羲於朝堂,皆斬之。懷貞逃入溝中,自縊死,戮其屍,改姓曰毒。上皇聞變,登承天門樓。郭元振奏,皇帝前奉誥誅竇懷貞等,無他也。上尋至樓上,上皇乃下誥罪狀懷貞等,因赦天下,惟逆人親黨不赦。乙丑,上皇誥:"自今軍國政刑,一皆取皇帝處分。朕方無為養志,以遂素心。"是日,徙居百福殿。太平公主逃入山寺,三日乃出,賜死於家。

如果李隆基沒有提前下手,讓太平公主下手了,太平公主如果造反成功,自然也會把李隆基殺了,軟禁太上皇李旦,然後登基稱帝,成為第二個女皇帝,以她對朝堂的控制力,她完全有這樣的實力。

太平公主,差點成了第二個武則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