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趕上高鐵不要緊,這位女子爲老公把車攔了下來

沒趕上高鐵不要緊,這位女子為老公把車攔了下來

觀瀾君在前幾天的文章裡說過,在古代,公主是要講“出身”,講“血統”的。而且公主都稍微有點“公主病”,好在有皇權撐腰,所以太平公主結個婚燒點綠化帶、踏平點房子都不算啥。

當今時代,傳統意義上的“公主”大概只存在於大唐和公主墳了,可“小公舉”......嗯,相信大家都認識一些。我可沒說杰倫啊。

當代“小公舉”的主要屬性就是——任性。

1月5日,在安徽合肥高鐵站一列由合肥開往廣州南的列車上,一名帶著孩子的女子以“等老公”為名,用身體強行阻擋車門關閉,並讓列車員通知檢票員放行其老公。列車員和乘客多次勸解無果,最後造成列車晚點。

回想起自己以往的出行經歷:每次要出門,我媽總說,早點走啊,車不等人;因為堵車誤過航班,在航站樓裡看著已經開始滑行的飛機,想著改簽費退票費,內心滴血又流淚,好恨啊。

天天喊著“誰還不是小公舉咋地”的我們,從沒想過還有這種“操作”。

估計當事女子的內心也很是委屈:我老公就在檢票口,馬上就過來了,我們為什麼就不能等等他啊。

沒趕上高鐵不要緊,這位女子為老公把車攔了下來

想等自己的家人上車是人之常情,可任何人都沒有權力要求一車人陪等——自己誤了車,大家來買單,顯然不合理;更何況,列車的啟動停止有嚴格固定的時間表,任何一列車次的時間調整都有可能引發難以想象的連鎖反應,正如多米諾骨牌,第一塊牌倒下,或許整個線路的調度都要重新安排

事情也不是沒法兒處理,依據火車票的退改簽規定,就算列車發車,也可在票面發車站辦理改簽。

很顯然,這位女士在無理取鬧阻攔高鐵運行的時候,完全沒有顧慮到他人的感受,也沒有考慮他人的處境,更沒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帶來的影響,此時無論是社會規範的約束還是公私領域的分野,恐怕都沒抵過對於其自身權益的關注——“我好才是真的好”。

正如 @新京報評論 所說,這種“越軌”的做法,是將私人利益置於公共秩序之上,逾越了權利邊界,也侵犯了他人權益。公域講權利也講秩序,列車車廂本也是微型社會,群己權界當恪守。

“誰還不是小公舉了咋的”本來是一句調侃的話。在當今社會的語境下,“公主”的頭銜早已名存實亡,在社會規則、道德規範、法律制度面前,沒有人仍擁有特權。

“小公舉”任性行為的背後,或許是同理心的缺失、對社會規則的漠視、對群己界限的混淆——“成人世界好難,我不要做大人,我還是寶寶”。

沒趕上高鐵不要緊,這位女子為老公把車攔了下來

而社會為了防止“任性”大行其道,便制定了條條框框的規則。比如,《治安管理處罰法》專治各種非法攔截公共交通、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的“任性”,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這種“限制”,不僅僅是為了讓社會保持相對合理正常的運行軌跡,也是對人與人之間友好關係的保護。有時候,正是這些看似死板的規則,構成了人類社會運轉的紐帶,構建了一個溫暖而有序的社會。

而在有序溫暖、共情度極高的社會里,必將催生更多為人著想、本能善意、關心他人的“公主”。只要足夠善良足夠溫暖,公主王子之類,又何必侷限於“血統”?

事實上,一位真正高貴的公主,是沒有病的;在一個真正有序溫暖的社會里,也少有“公主病”的存在。但願在道德規則、法律制度的匡正下,未來的世界,只有公主,沒有病。

— 實習生 郝文慧 作品 —

• end •

觀點流

有價值的觀點在流動中聚合

觀點 · 聚合 · 價值

主編 | 劉 昆 副主編 | 龔孟關

※本號內容專屬於光明日報 · 觀瀾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