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的確為中國鐵路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袁世凱的確為中國鐵路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前幾天,我寫了一篇文章《孫中山關於中國鐵路的設想太超前了》,引起大家的熱議,其中就有人提到了袁世凱。我又專門是查了資料,確信袁世凱是為中國鐵路發展做出過巨大貢獻。

我認為貢獻主要有三:

一是發掘了中國鐵道之父詹天佑。詹天佑是清政府選派的首批出洋留學幼童之一,1872年赴美國時還不滿12歲。按規定,他應該在美學習15年,但只學了9年就被清政府召回。詹天佑是120名“留美幼童”中為數不多獲得學位的優秀學子之一,他1881年從耶魯大學雪菲爾德理工學院畢業,主修土木工程和鐵路專業,應該算是鳳毛麟角。

可回國後,因清廷不許修鐵路,無以用,被派到福州船政局船政學堂學習駕駛,中法戰爭期間還參加了馬尾海戰,後來還到廣東博學館當了一段時間的教師。“學非所用”7年後,1888年,詹天佑才由同學介紹,到天津中國鐵路公司任“幫工程師”。

1901年,袁世凱被清廷任命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1902年修專供皇室祭祖之用的新易鐵路(高碑店至易縣)時,袁世凱發現了詹天佑。從此,詹天佑在袁世凱的提拔下,最終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夙願,也開啟了建設中國自己鐵路的歷史。

二是把慈禧太后交辦的鐵路修好了。1900年八國聯軍打進北京,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帝逃往了西安。簽訂了《辛丑條約》後才敢回京,並且是從保定改乘火車回的京。回京後就定下來第二年(1903)春季,去西陵(河北易縣)祭祖,還要坐火車去。鐵路此時還沒修,讓誰去修呢?慈禧把大小官員翻了個遍,最終決定讓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凱去修。

袁世凱是軍人出身,哪懂修鐵路,加之標準高、工期短,又有英國人和法國人都要插手。情商在關鍵時刻起了作用,袁世凱啟用了詹天佑,把這些棘手問題都解決了。詹天佑不僅技術精湛,而且有超乎尋常的組織能力,善於從實際出發,機動靈活地應對各種困難。施工就像如今的“會戰”,日夜不停地進行著,經常一天要工作15個小時。硬是把原計劃六個月的工程,在四個月裡完成了,還節約了42兩銀子(預算6萬兩,實用59958兩)。

慈禧太后很滿意,袁世凱也很高興,詹天佑更是名揚天下,從此國內再無人反對修鐵路了。

三是促成了京張鐵路由中國人自建。張家口一帶不僅是軍事要地,而且資源豐富,只是因為交通不便,難以開發利用,但一直被列強所關注。

1905年時,袁世凱還有一個身份,就是關內外鐵路督辦大臣。5月2日,他正式向清廷上奏摺《提撥關內外鐵路餘利修造京張鐵路折》,說明關內外鐵路贏利了,有部分餘款可以用來修建京張鐵路。有了前次修鐵路的例子,這個摺子很快就得到了硃批。官辦定了,可由誰來主持修,列強內部又起爭執。袁世凱自有主張,還是自己手裡那張牌詹天佑。

京張鐵路不比新易鐵路,長度只增加了10倍,難度卻增加了無數倍。就連外國媒體都公然說:“能在北京至張家口建造鐵路的中國工程師,恐怕現在還沒有出世。”

詹天佑又拿出當初那份認真和拼命的精神,很快就全面勘察並提交了一份729萬兩的工程預算。沒想到的是,清廷此時也讓英國人金達做了一份預算,估價500萬兩。兩個中間差了200多萬兩,這可不是個小數目,慈禧太后很生氣,追問原因,差點趕走詹天佑。袁世凱雖說受了訓斥,但瞭解實際情況後,還是堅持中國人自己修,並上書清廷,挽留詹天佑。

修建的第一年,袁世凱還多次給詹天佑寫信,並送他一塊鳥鳴鐘,為他加油打氣。歷經4年,1909年,由中國獨立自主修建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正式通車,大漲國人士氣。此時的袁世凱卻受人排擠,賦閒在老家彰德,詹天佑專程派人給他送去感謝信和一套京張鐵路的照片。

歷史不容忽視,袁世凱的功過先放一邊,但我們有必要記住他為中國鐵路做出的貢獻。

\\'fQې�z\u001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