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故宫那么多次,你可曾发现这块匾上有一支箭?它已存在了200年


中国的建筑中,融入的是建造者的独到理解。而故宫这种皇家建筑,则更多的是糅合了统治者的格局。故宫是中国最有特色的古典建筑之一,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到了北京,都会选择去故宫看一看,了解一下这座承载着中国明清两朝历史的皇城。

去故宫那么多次,你可曾发现这块匾上有一支箭?它已存在了200年

故宫的大气磅礴,精致巧妙,总是让看到的人叹为观止。不过,去过故宫的朋友也许很多都注意到了,在一块匾额的下面,竟然有一支箭。箭是攻击性极强的兵器,怎么会出现在皇家居住场所呢?难道皇帝们都没有发现?还是觉得不忌讳?其实,这支箭是清朝嘉庆年间才有的。他留下这支箭,是为了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守好祖宗的基业。

去故宫那么多次,你可曾发现这块匾上有一支箭?它已存在了200年

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是中华历史上少有的,以少数民族统一中原的朝代。农耕时代,拥有自然资源就意味着享有更加先进的文明。游牧民族甚至还在为生活必需品而居无定所,文明发展程度自然不如中原地区。

在中国封建社会,享受文化的中心位置的,是已经延续了几千年的儒家文化。可是满人入关之后,就希望将汉人文化同化,他们试图在中原大地推行满语作为官方语言,将满族文化作为正统。

去故宫那么多次,你可曾发现这块匾上有一支箭?它已存在了200年

虽然大清已经用武力征服了前明,但是文化已经深入人心几千年,清朝统治者想要连根拔起,这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武力征服还可以接受,但是要汉人尊崇满文化,丢弃已经承袭几千年的仁义礼智信,那必然要引起轩然大波。

虽然 从康熙皇帝开始,清朝的统治者就已经开始练习书法,学习儒家经典,但是反对少数民族统治的情绪已经被一些人深入人心,这就是当时让大清统治者非常不安心的因素之一。

去故宫那么多次,你可曾发现这块匾上有一支箭?它已存在了200年

那时候,民间组织了很多反对清朝统治的武装组织,时不常的就要举行一下起义活动,让大清头痛不已。尽管他们已经努力严格镇压,但是这些旧式思想根深蒂固的起义者就像野草一样,春风吹又生。

这些民间组织还与宗教结合起来,在世道艰难的时候,宗教总是大为盛行。嘉庆时期,反清组织白莲教就已经得到了非常强大的发展。他们利用宗教思想,牢牢控制着一些反清复明的人,而故宫匾额上的那支箭就与白莲教有关。

去故宫那么多次,你可曾发现这块匾上有一支箭?它已存在了200年

清朝的皇帝,不管是哪一代,都要强调不能忘记老祖宗的传统。皇子们从小就要学习骑射,这是他们必须考试的项目。做了皇帝之后,每年也都会有打猎活动。不过,如果是一般百姓,打猎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

可是,如果是皇帝要打猎,那就要兴师动众了。首先要准备打猎的场所,常年要有人看管,闲杂人等绝对不能出入。其次打猎的时候要带着大批的随行人员伺候,这就要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且为了保护皇帝的安全,每次打猎都需要动用很多人去做安保工作。

去故宫那么多次,你可曾发现这块匾上有一支箭?它已存在了200年

嘉庆十八年时的秋天,他带着一群人前去承德。一年一度的皇帝打猎活动开始了,紫禁城中大半兵力都被带了去。可以说,这个时候的紫禁城,是一座防守极弱的城池。可惜当时,嘉庆皇帝只想着沿袭老祖宗的传统,却没想到皇城的安全。

在白莲教下面有一个分支,叫做天理教。起初人数较少,但是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天理教也成为了一个不容小觑的民间武装。当时天理教的领导人叫做林清,这个人本是北京人,但是却看不惯大清皇族的作威作福,自愿加入天理教。

去故宫那么多次,你可曾发现这块匾上有一支箭?它已存在了200年

很多人因此誓死跟随,林清也是个狠人,还策反了很多大清官员,让这些官员帮助他打探消息。这一次,嘉庆皇帝出去打猎的消息就被他轻易知道了。

当时林清决定,攻入紫禁城。虽然他的队伍只有两百多个人,但是他却挺有信心,因为听说紫禁城中的侍卫大都被带走了。然而林清带着两百多人,进入城中时,却受到了阻碍。

去故宫那么多次,你可曾发现这块匾上有一支箭?它已存在了200年

原来,开始只是用小钱就打发了看守城门的人,进入城中,被巡逻的人发现后,林清一行人才发现并不好对付。宫内侍卫虽然不多,但是他们受到过严格的训练。林清本来人数就少,而且两百多个人都是没有经历过正式的对阵的百姓,因此,他们很快就败下阵来。乱战之中,就有人将弓箭射到了一块匾额上。

去故宫那么多次,你可曾发现这块匾上有一支箭?它已存在了200年

之后,两百多人被全数斩杀,林清也没能幸免。嘉庆皇帝回来之后,痛心不已。看到匾额上的这支箭,他命人不许摘下来。留下它,就是给自己提个醒,时刻保持警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