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宝宝,窝里横外面怂,父母该怎么纠正宝宝的性格?

鸿妈说育儿


现在很多宝宝都会窝里横外面怂,宝宝窝里横。

主要是因为家里的大人太溺爱孩子,孩子有什么需求大人都会帮他满足,久而久之孩子在家里就会有一种优越感,大人们无法满足孩子的愿望时,他就会用愤怒或是哭闹发泄出来;外面怂,一方面是因为孩子太依赖于父母,感觉什么事情父母都能帮他解决好,另一方面就是孩子与其他小朋友接触的机会比较少,孩子之间出现了矛盾他不知道如何应对。

三岁宝宝,窝里横外面怂,父母该怎么纠正宝宝的性格?

1、家长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不要去溺爱孩子,不要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


2、如果因为拒绝孩子的小要求,而出现哭闹的情况,家长先不要去哄他,而是让他独自哭闹几分钟,等他哭闹累了再去跟他讲一些小道理,在讲小道理时最好能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太直白的语言孩子提不起兴趣,而且也不是太理解。

3、平时家长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应鼓励孩子多与陌生的小朋友去接触。接触的次数多了之后,孩子的胆子也会慢慢的变大,应变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小朋友之间出现了矛盾也敢于自己去处理,而不是默不作声,等着父母来支援。


4、在日常教育当中,父母也应该多灌输一些自我保护的内容,让孩子学会自己保护自己,这样就会更有信心应对坎坷。


杨谧说


我儿子马上三岁了,从两岁半开始这个窝里横外面怂的现象就很明显。在家里的时候,像个小霸王一样,指挥着一家人,惹他不高兴了,就会说:爸爸坏、妈妈坏、爷爷坏、奶奶坏…总之就是不如他意了,我们都坏。每次带他出去玩的时候,却胆怯的像个小猫咪一样,躲你身后,好不容易鼓励他和小朋友一起玩吧,总会被小女孩收拾,然后眼泪汪汪的找妈妈。

等平复了他的心情,教导他要学会保护自己的时候,他的眼神里更多的是胆怯,在家里那个吆三喝四的小霸王出来了却像个文文静静的秀才。

为此,我会经常带他出去玩,带着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起初他可能是因为有我的参与,慢慢放下了戒备,开始主动了,就这样陪他玩了几次,我也开始慢慢的退出来观看他们玩,在边上时不时的鼓励他要勇敢。

现在的儿子,比以前真的放开了很多,胆子也大了,也会尝试着去主动找小朋友玩,学着开始主导游戏,这让我看着很欣慰,不仅仅是这样,回到家里,他似乎也要懂事很多,不再蛮狠不讲理,吆五喝六,像个小大人。

孩子的世界我们不懂,孩子和孩子的世界却可以教会孩子更多他们的游戏规则成长规律。


张雨晨


我们经常听到有家长提到自己的孩子在家是“老虎”,在外面却是“小绵羊”,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窝里横”? 那,出现这种孩子在家凶,在外面却不吭声?原因多半是由于家里面太宠溺孩子了,家长无条件,无原则地去满足孩子,孩子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而当孩子到外面以后,这种行为显然是行不通的,当他发现发指挥不了别人,还四处碰壁的时候,他就会显得畏畏缩缩了。

其实,想改变这个行为也不难,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1. 对孩子的爱要有度

当你对孩子的爱过度了,就变成了溺爱。在家的时候要有原则,不要因为孩子哭闹而改变原则,守住底线和孩子做好沟通,这个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当你不再和孩子有正面冲突,而是学会和孩子商量,让孩子有选择的权利,孩子自然不会哭闹着去逼你就范。

2. 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处理问题

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家长最好先不要插手,应该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其实很多“窝里横”的孩子都是因为家长过多的干预,导致孩子失去了与他人接触或交流机会所导致的。

比如在外面两个孩子起冲突了,我们家长通常的做法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先把自己家孩子说一通,再去和小朋友的家长赔礼道歉。其实这时候我们应该先让孩子自己去和小朋友沟通,看要怎么办,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孩子的机会。

如果孩子不会处理了,家长这时候可以教给孩子一些解决办法,告诉他要怎么处理。如果不告诉孩子处理方式,还在他与小朋友发生冲突时候一味的说教,那么孩子就会变得有些无所适从,不知道要怎么办。最后孩子会变的害羞、胆怯、不敢说话。所以呢,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要让孩子自己试试去解决,这样不仅可以培养他的责任心和自信心,还可以减少他对家长的依赖感。

孩子的勇气与能力不是天生的,必须是通过自身在与社会的交互过程中获得的,这是谁也给予不,和替代不了的。



小彩马育儿乐


三岁宝宝窝里横外面怂,是一种极不正常的情况,长此以往,对于宝宝的成长后患无穷;而我们要想纠正宝宝的性格,当务之急是改变家长的育儿观念。

一般来说三岁宝宝刚刚学会走路、说话、和自己吃饭,性格还没有完全形成,为什么会出现“窝里横外面怂”的怪象?原因就在于家长身上。

第一,家长对宝宝无底线的“溺爱”;

有一句俗话对家长“溺爱”孩子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口里怕化了”。

家长经常宝宝还小不懂事为由来溺爱孩子,其实三岁的宝宝早已经学会了“察言观色”。

如果家长对宝宝不正当的要求也有求必应,久而久之,宝宝就会觉得自己是家中“老大”,是中心,所有人都会讨好和满足自己。

被推上了“老大”的位置,当然能够藐视全家;“窝里横”的性格就是这样养成的!


第二,家长对宝宝的过度“保护”。

有些家长对宝宝的教育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小心翼翼,他们生怕宝宝受到一丁点的委屈。

比如,有时候宝宝在外面“闯了祸”,他们不想着怎样去对宝宝进行教育,帮助宝宝改正“错误”;而是想办法“护短”。

有他们公开撑腰,宝宝会表现得“无所畏惧”,但是一旦离开了这种“保护”,宝宝会自然而然的心生一种“害怕”,会主动躲避自己不敢单独面对的事,从而变成“外面怂”。

宝宝的“外面怂”其实是寻求不到“保护”后,一种应急状态下的“自我保护”。

对宝宝的过度保护,会让宝宝的性格变得懦弱,而懦弱正是“外面怂”的原因!

怎样改变宝宝的“窝里横外面怂”,让宝宝正常健康的成长呢?

① 拿“横”字开刀,拒绝宝宝的不合理要求;

有时候宝宝的一些不当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他会用哭闹甚至地上打滚等“极端”方式耍横,以此引起家长的注意、妥协,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

遇到宝宝蛮横无理时,家长一定要学会拒绝,不要让他们“得寸进尺”。


宝宝折腾累了,会主动放弃“表演”,“自己找台阶下”是宝宝擅长的拿手好戏。

等宝宝安静下来以后,家长再慢慢安抚引导他,告诉他什么要求是合理的,什么要求是不合理的。

宝宝的可塑性很强,也知道“见风使舵”,没有了“观众”,也就不再“横”下去了。

② 该放手时就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成长;

我们家长都有一个体会,宝宝在初学走路时,摇摇晃晃好像站不稳一样,那“险象环生”的场面足以让每一个家长“把心都提到了喉咙上”。

但到最后呢,宝宝们一个一个还是学会了走路!

试想一下,如果家长始终不放手的话,宝宝能学会走路吗?

对三岁宝宝的成长,家长同样要学会放手,不要什么事都大包大揽。

有个道理我们要明白:家长不溺爱,宝宝就不会懦弱;前进的障碍,要宝宝自己学着去清除。

宝宝坚强了,就不会“外面怂”!

③ 让宝宝走出家门,多和别的宝宝在一起。

有一句话叫做“朋友多了路好走!”,这是大人说的。

其实宝宝也是一样,当你的宝宝和别的宝宝接触多了,胆量自然而然会大起来。


胆量大了,还会“怂”吗?

并且,宝宝在和宝宝的玩耍中,还可以学到别的宝宝的优点;宝宝有好胜心,别的宝宝会做的事,他也一定要学会。

当然,对于别的宝宝身上的某些缺点,家长也要耐心细致对自己的宝宝给予正确引导。

综上所述,要想改变三岁宝宝“窝里横外面怂”的不良性格,必须从家长自身做起。

我是@育儿清子说,以上是个人观点。

赞同我的回答,敬请点赞;如果您有看法,欢迎评论沟通。

谢谢!


育儿清子说


3岁宝宝这个阶段处于一个叛逆期,家长一定要及时的帮宝宝把这个脾气纠正过来,小小建议,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cc1200099b40d9e29433\

客家大老表


好可爱啊, 三岁的宝宝, 窝里横, 外面怂。想想就觉得很有意思。

孩子的性格问题, 父母还是要去仔细的分析原因。

我见过一个窝里横外面怂的孩子, 我观察那个孩子就是家里的保护太多太严重了,大部分能让孩子自己做的事儿, 家长都代劳了,所以他在家里就是横啊。你不给我服务是不对的,你们都得给我服务。我吃饭, 我爱吃的得放在我面前, 不容易吃的, 你们剥好了给我吃。但是这孩子出去以后, 他就发现外面不太对啊。这些不认识的人对我不咋样啊,别说是给我服务了,我跟说话都不理呢, 然后好像也不怎么友善呢。。他可不就怂了么,必须怂啊。

当然3岁的孩子还小。但是首先, 还是要在家里锻炼自理能力, 比如说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家长要给他树立的观念是, 你能做的事儿, 你就自己做, 你不能做, 我可以帮助你, 但是你要感谢我,建立互相尊重的平等意识。到了外面, 还是要多鼓励跟外人打招呼,微笑,消除对陌生人的恐惧感。其实已经3岁了, 送了幼儿园以后跟别的小朋友相处一段时间, 建立规则意识之后,很快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