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要废掉李严?

耀华河马


说到李严,就绕不开刘备的托孤,我们都知道,李严是刘备托孤除诸葛亮之外的另一个重臣,可我们不知道的是:刘备托孤李严,仅仅是一个面子工程。

李严实际上是刘备在夷陵之战逃回永安宫之后不久,就被刘备召到永安的,当时李严被任命为尚书令,刘备是皇帝,李严是尚书令,两人都待在永安宫。



但是身为蜀汉丞相的诸葛亮和太子刘禅却坐镇成都,刘备这么安排简直太有意思了,丞相+太子坐镇都城成都,而皇帝+尚书令驻守边界永安,那么政治中心在哪里?

要知道刘备召李严到永安宫时,只是兵败,还没有生病,此时的刘备由于夷陵大败,心态显老,况且这个时候的刘备已经62岁了,此时的刘备更多的是交待后事,培养下一代,政治中心肯定是在成都,刘备带着李严更多的是让李严帮助处理一些来自成都的请示,毕竟皇帝身边总得有个人帮忙。



到了223年,刘备病重,因此召丞相诸葛亮到永安,准备进行托孤,《三国志先主传》中是这样描述刘备的托孤:

先主病笃,托孤于诸葛亮,尚书令李严为副。

这句意思很好理解,刘备病重之际,托孤于诸葛亮,让李严做诸葛亮的副手协助诸葛亮。李严既然是托孤大臣,为何又是另一位托孤大臣的副手?这种托孤闻所未闻,身为托孤大臣应该都是平等的,相互制约的,如果分为正副,如何制约?



而且刘备还给了李严一个奇怪的任命,任命李严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留下驻守永安。中都护相当于大都督,总监护的意思,既然是托孤大臣,又是蜀汉最高军事长官,理应待在政治中心成都,驻守边界永安是什么意思?

实在无法理解刘备的这些行为,但是如果你把刘备前后的行为串联起来考虑,就会发现:刘备压根就没有打算给李严权利,而仅仅是为了团结李严背后的东州派,做出的一个面子工程而已,李严只有表面的官职,而根本没有实权,这是刘备安排的。否则哪有托孤大臣和全国最高军事长官在边界驻守,远离政治中心的安排?



明白了这个道理,再来看诸葛亮与李严的关系,瞬间就会明白很多事。

李严确实有一些才能,比如军事才能,独自领兵平定叛乱,比如政治才能,在地方上兴修水利工程,大兴土木,但是刘备已经把李严定位为一个面子工程,官职挺高,但没有实权,不用怀疑刘备的用人,刘备之所以让李严到这个位子,是有着深信的意义的。



但显然,李严在刘备去世后,不想安于现状,他想要更多的实际权力。德不配位造就了李严的悲剧。

李严想让诸葛亮把益州东部几个郡划出来成立巴州,让自已任巴州刺史,益州本来就只一个州,下辖21个郡,李严这么做,不就是搞分裂吗?诸葛亮怎么可能答应,不说别的,要是刘备在世,李严敢这么说,肯定是第一个被杀。

李严之所以被废,完全是自已作死,与诸葛亮没有多大的关系,诸葛亮其实对李严已经仁至义尽了,不断的加官晋爵,刘备去世没多久,李严被封为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230年,李严被任命为骠骑将军,以中都护署丞相府事务,还负责管理诸葛亮的丞相府,换句话说,诸葛亮在前方打仗,李严就是后方的总指挥了,这种待遇应该不低了吧!



即使是李严诱骗诸葛亮加九锡,想置诸葛亮于不义,诸葛亮都没有处罚李严,反而以团结为主,以提拔为安抚。

但最终的结局就是李严在原则问题上触及了诸葛亮的底线,故意以粮草问题诱使诸葛亮在第四次北伐时退兵,本来诸葛亮在第四次北伐中取得了不错的战果,在卤城大败司马懿,斩了魏国车骑将军张郃,结果因为李严的欺骗,导致进一步扩大战果的可能,只能匆匆退兵。



李严被废,诸葛亮选择的程序是弹劾,这可不是诸葛亮一人所为,基本上蜀汉上上下下的人都对李严不满,光是看弹劾李严的这份蜀汉群臣名单就知道到底谁不得人心了,这份名单有:

刘琰、魏延、吴懿、高翔、吴班、杨仪、邓芝、费祎、董允、丁咸、刘敏、姜维、上官雝、胡济、阎晏、杜义、杜祺、盛勃、樊岐。



涵盖了蜀汉各个派系的人,既有荆州派,又有东州派,同时还有益州本地人,可见李严是多么的不得人心,诸葛亮再一手遮天,也做不到这个效果吧,只能是李严自已选择作死的行为,才导致了弹劾。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一山难容二虎,诸葛亮和李严没有私仇恩怨。更没有为争权夺利斗争的你死我活。

李严最早是刘表的秭归县令。曹操席卷荆州时,李严逃往成都,就被刘璋任命成都令,干得非常出色。

214年,已经是益州刘璋任命为护国军司令,率领一支精兵,去抗击入侵成都刘备,在绵竹打仗,在法正影响下,率军投降刘备,成为刘备偏将军。

刘备成都得取胜利后,李严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是刘备政权中五人心腹,扬武将军蜀郡太守法正,昭文将军伊籍,左将军西曹掾刘巴,兴业将军李严。还有刘禅的老师,挂名军师校尉的诸葛亮,他还没有话语权。他们一起为蜀汉制定建国章程,治理混乱,法纪松弛,德政不举,威刑不肃,官员随意作为的不稳定社会秩序,定出《蜀科》成为蜀汉的法律体系的基础。

刘备去夺取汉中和曹操几十万大军作战时,死生未卜,成败难测,国中的强盗马贼马秦 高胜等,在郪县领兵造反,招集队伍数万人叛乱,打到离成都不远的资中县,势头很猛。李严不待刘备命令,发兵只率本郡守城的五干人就主动出击,镇压动乱队伍,斩杀马秦,高胜。使动乱者四散逃跑再回家中,又作农民种田去了。李严为刘备在后方稳定,保证刘备在前线抗曹,夺汉中之战的大捷做出贡献。

不久后,越嶲郡羌夷帅高定,又率领羌人围攻新道县。李严率军出击,马到成功,高定被打败后逃走。

刘备汉中大捷成汉中王,回成都后,加封李为辅汉将军,继续为犍为太守。是刘备的第一个军政全权大员。同期诸葛亮只是挂名军师中郎将。张飞在阆中汇军时被部所杀,刘备为保证儿子刘禅安全,给诸葛亮一些军队为校尉。李严不但军事上主动强势作为,而且成功多勋有著,吏治上凿通天社山,修通沿江大道,大兴土木,把成都搞得焕然一新,以致吏民乐悦之,也为新成都开拓设想,要建设富裕汉蜀,使汉蜀胜过中原,观楼壮丽成为第一人间美丽城市的,做了很多兰图远景。

当然因曲高和寡,性情孤傲,难以与人相处。又是在建国初期,和同僚观点,意见,想法,不和。理想更相去甚远。大家对他都持反对态度,争执更多,江州都督杨洪一气之下辞职不干 。牙门将王冲更发生打架摩擦,李严有军有权有势,王冲自知被其所恨,害怕报复被诬陷罪名而叛逃投魏。

李严自视甚高,同级的辅匡护军将军,地位相等,岁差不多,李严也不去主动与他来往。虽是蜀国早期支柱之一。因为一朝天子,一朝臣。

刘备伐吴,在夷陵之战中,指挥错误,将土消积作战,麻痹大意。被青年少将陆逊一战全歼,刘备只身逃回永安。先将李严召来永安宫,任命他为蜀汉刘备以下,万人之上尚书令。必有将国家大事给予意思。

可惜是心高意远的李严,被二世祖刘禅坚决不同意。刘禅直接不同意刘备安排,让自己老师诸葛亮成为自己首辅,并软磨硬泡把一切权力都让刘备给了诸葛亮。

刘备重病身衰,由着刘禅去想去做,以李严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留下镇守永安。不能不说刘备还是把权力重点,放在李严身上。乱世军权,重于政权。李严是读书人,刘备封他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却没有给诸葛亮加爵封侯有假节。李严的都有先办后奏的权力。这些权力都给了李严。

诸葛亮的权力,是刘禅为他要来的。刘备安慰他说“你的才能是此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顿国家,终可成就大事。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可以自行取度。“诸葛亮涕泣地说“臣必定喝尽股肱的力量,报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见刘备说诸葛亮才能十倍于曹丕,就是虚的。当时并不看好诸葛亮。给李严都实实在在真权实惠。给诸葛亮“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只有“政事“。可惜李严比诸葛亮差的不是一星半点,有权不会用,被困在永安五年。使诸葛亮不但政治势力强大起来,而且有了自己一支军队无当军,不论政绩还是名誉。都远远超越李严,在国内外有了相大的影响力。办好和吴国联盟,定平国内叛乱,理顺上下关系,把国家大权实握手中。

李严这时才能想起自己的治国能力,要和诸葛亮比比治理地方能力,要求给自己分裂巴州,让自己能力得以发挥使展。以图东山再起,并把迷昏汤给诸葛亮喝,要诸葛亮应该受九锡,怂恿诸葛亮进爵称王。企图捧杀诸葛亮。

被诸葛亮识破,加以驳斥,没有给他巴州刺史,却让他镇守汉中,李严也推脱不去。二人开始斗智斗法,逐渐形合影离,诸葛亮在李严的同乡,尚书令陈震提醒下,李正方”腹中有鳞甲“,心术不正,耐制造事端。要诸葛亮早早收拾李严以防后祸。诸葛亮“以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伐平之短,莫若褒之"。以其人之道,制其人之身也来捧杀。

二三O年在曹魏大司马曹真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走安康,张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诸葛亮驻军于城固,赤坂。连天大雨三十余天。诸葛亮上表李严为骠骑将军,赶赴汉中去阻击曹真,又表其子李丰,接替都督主江州防务。

曹真因为连天大雨魏军撤退,诸葛亮确使从汉中调走魏延,吴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将军费曜,雍州刺史郭淮于阴溪(武山西南)蜀军大捷。诸葛亮还又把政事,交给李严以中都护办理丞相府事务。暗中却收集李严言行。准备财料到时一击将李严彻底击垮。

二三一年春天,诸葛亮再次率大军攻祁山,开始以木牛运输(滑轮索道运输)进行北伐。曹真死了。司马懿都督关中诸将,迎战诸葛亮,诸葛亮抢先到魏地,割麦于上邽(天水县)。司马懿追遂诸葛亮至卤城,掘深沟为营自守。没有交战。有了畏蜀军如畏虎的名声。(《资治通鉴》说蜀军胜斩魏三干人,《晋书》则魏军胜,俘获斩首数万人。《三国志》两种说法均无)。

李严以天下大雨,运粮不济,要求诸葛亮还师。张郃追诸葛亮兵至木门时中箭身亡,从实际讲,诸葛亮割了天水的小麦,军中暂时并不缺粮草。后方大雨连天,供应不上粮草是实际但军中不缺粮草。李严听说军队已撤退。根据前线回来带回小麦情况说。”军粮充裕。怎么又退军呢“用意很明显,是司马懿己经吃了败仗,斩了主力军张郃大将,又能夺取更大胜利,司马懿也己经缺粮缺草,又是蜀军在本土作战,夺取大捷不是没有可能,说“军队伪装撤退,其实是用来引诱敌人,好其决战“的时机。明显是诸葛亮指挥不利,延误战机的大错误。

诸葛亮早就抓住了李严,督办根草不力的责任,又有参军孤忠,督军成藩传话诸葛亮让他撤军,将李严的前后书玩原本手迹递上刘禅,使李严的错误和矛盾一下子暴露。加上李严结巴,辞穷理屈,只得底头。

被诸葛亮以李严本性只为荣誉利益,哪料到他竞然存有颠倒是非之心,以到如此。如果这种搞些小恩小惠,心思着家,只想平稳处世求名,不大忧虑国家大事的人和事,任其存在下去,必将导致国家的祸败。废李严为民,流放样潼郡。李严生不逢时,和诸葛亮一心要北伐的心意,建功立业格格不入,他是建设管理美好国家的人,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并不是真要争权夺利的人,如果刘备给得那实权应用得当,以诸葛亮当时校尉官位,能再造蜀汉,李严更有实力能力成就伟业,可惜他不被诸葛亮所用,反被诸葛亮压制 ,无法实展真才,理想能力被埋没。

诸葛亮和李严的斗争,代表着蜀汉两种思想。以军事强国和经济强国路线斗争,双方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可惜刘禅独信诸葛亮,都是为了国家。并不是为个人利益,当诸葛亮为了彻底打败李严,作准备,用手段,放弃同司马懿的军事斗争 ,大不应该的,当蜀汉军带回大量小麦,李严说粮草充足为什么退军也是真实,责难诸葛亮遗误军机担误大捷机会是正确,可是刘禅信认老师。使诸葛亮打击李平的阴谋得以实现。可惜蜀国没有李严的邦助。诸葛亮被活活累死了,诸葛亮死在战场,使两人心结再难解开心结,李平等待重新为国立功建业的机会也没有了,内斗外战使蜀汉元气大伤,刘禅终究是投降灭亡下场。两个孤独人本原都能有精彩年华,伟大人生的人,却没有干出惊天动地伟业,他们内斗中耗尽自己生命,也使国家动荡不安。人才受屈。







ww3721王建文


李严其实挺可惜的,作为能被刘备看中的托孤重臣,他绝对是有两把刷子。

他的能力毋庸置疑,在选人才这一点上,我是绝对相信刘备的!

当初刘备之所以选他当托孤之臣,虽然有着李严背后东洲集团的考虑,但更多的还是看重其才能。

之前在犍为太守的任上,李严所表现出来的治国能力,非常耀眼,“吏民悦之”四字足以说明一切。

但不该去对抗诸葛亮啊!

诸葛亮在蜀国的名望和势力,不是他李严能惹得起的,不听诸葛亮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下台。

当初刘备为给关羽报仇攻打东吴,结果在夷陵之战大而归败,不久病逝白帝城,刘备在死之前精心安排了后事,令丞相诸葛亮和前将军李严共同辅佐小皇上刘禅。

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建兴元年,封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

但是是以诸葛亮为正,李严为副的辅臣机构,则奠定了李严比诸葛亮低一等的基础。而且由于李严长期在朝廷之外,无论大事小事,朝政事务都是有诸葛亮说的算,而李严在朝廷之外的永安,无法辅佐少主刘禅,失去了表现的机会,逐渐被政治中心所遗忘。再加上李严这个人为人孤傲,在圈中人缘不行,所以他虽然是托孤之臣,但在当时的蜀国内部,没太多资本。

这种时候,他最好的选择是老老实实的积蓄实力,而不是去个诸葛亮叫板。但李严偏偏选择了后者,他反对诸葛亮的北伐。

这可是触及诸葛亮的底线了,要知道北伐中原,兴复汉室,那可是诸葛亮毕生之梦啊,至死不渝的那种。

你去反对他,不是自讨苦吃吗?

诸葛亮在四出祁山攻打曹魏的时候,命令李严押运粮草,负责后方的补给,因为正值雨季,天降大雨,道路泥泞,粮草无法及时送到前方战线,由于粮草运不过去,李严请求诸葛亮撤军,诸葛亮也同意了。

在诸葛亮回到都城成都后,李严居然在幼主刘禅面前颠倒黑白,诬陷丞相诸葛亮故意撤军。

诸葛亮在知道事情前后原因后,向刘禅交出了一份诸葛亮与李严的书信来往,这时李严已经哑口无言,由于李严耽误国事,诸葛亮请求后主刘禅将李严废为平民,流放在梓潼。

乃废平为民,徒梓潼郡。

当然了,以上只是参考史书记载,真相是否如此,有待考证!

最可悲的是,在李严心里,搞掉他的诸葛亮,却依然是他东山再起的唯一希望,因为李严人缘太差了,在他眼里,只又诸葛亮这种大公无私,以大局为重的人会启用他

然而直到诸葛亮病逝,李严都未曾再起!

十二年,平闻亮卒,发病死。平常冀亮当自补复,策后人不能,故以激愤也。

当时李严得知诸葛亮死后,自己也抑郁得病而死。


白话历史君


李严被废为庶民,纯属自己给自己挖坑。本来作为东洲集团的代表人物,李严是刘备、诸葛亮团结的对象,刘备也授予其总管国内军事的中都护一职,与诸葛亮共同辅佐刘禅,可惜他陷入对诸葛亮不满的情绪中不能自拔,不惜牺牲国家利益掣肘诸葛亮,最后被废也是理所当然。

东洲集团的优秀代表

西蜀政权由三大板块构成,一块是谯周、法正和张松为代表的“土著豪门士族”派,后人称之为益州集团;一块是以刘璋为核心的第一批“移民”势力,被称为东洲集团,李严就是其中之一;还有一块就是刘备诸葛亮等第二批“移民”势力,也是西蜀的新主人,被称为“荆州集团”。

李严是南阳人,年轻时在荆州任职,曹操占据荆州后,他被任命为秭归县令入川。益州牧刘璋非常赏识李严的才华,将他从基层官员一路提拔到护军的要职。

没想到李严率众投降了刘备,导致刘璋成为过去时,他则被刘备授予犍为太守,逐步走入蜀汉政权的要层。在担任太守期间,李严展现了他卓越的治国才华和军事才能,他修订法律、整修城池、领兵平叛、兴修水利、开山筑路,短短五年时间,把犍为郡治理得耳目一新。

由此,李严成为刘备眼中不可多得的青年才俊。荆州集团作为西蜀的“客人”,却“以客欺主”,霸占了益州。为了统治稳固,荆州集团的基本策略是,对益州集团打压,对东洲集团拉拢。李严这个东洲集团的优秀代表,自然成为刘备的掌中宝。

建兴元年,刘备驾崩,临终前任命李严与诸葛亮一起,出任后主刘禅的辅政大臣,诸葛亮任丞相,主管政务,李严副之,统领全国军事。刘备的这个任命,除了对李严能力的认可外,更重要的是对东洲集团释放了友好的信号!

利益熏心对抗诸葛亮

然而,李严并没有读懂刘备的苦心,他一心扮演辅臣的身份,忘记了“友好大使”的角色,与诸葛亮的配合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

由于两个人在北伐等重大政治立场上的分歧,导致李严辅臣的身份名存实亡,蜀汉政权的实际权力,全部落于诸葛亮一人之手,甚至诸葛亮的亲信们,都要比李严来得风光。

其实再也不难理解,他们本就是两个阵营的人,李严只是拉拢的对象,本就不是“自家人”,再加上立场有异,和两辅臣掣肘的格局,走向对立恐怕也是必然。

此时李严个人性格上的弱点暴露无遗,他以任性的方式与诸葛亮对立。建兴四年,他拒绝诸葛亮要求他镇守汉中的部署,并企图分割五州为巴郡,自己裂土而治。建兴八年,以司马懿招降为要挟,换取他与儿子的升迁,才同意率兵出汉中,配合诸葛亮的军事行动。

建兴九年,李严做出了一个作死的举动,负责粮草督办的他,突然给诸葛亮去信,声称遇到大雨交通阻断,粮草无法运达,请求罢兵。诸葛亮在粮草断绝的情况下,迫不得已半途而废。没想到,李严一见到诸葛亮,装作大吃一惊的样子说:“我已经给你准备好了粮草,你怎么撤军了?”

搞笑的是,为了掩盖自己粮草筹备不力的事实,他又上疏刘禅,声称撤军是诱敌深入之计。如此前后矛盾的说法,不可能不露馅。

诸葛亮决定不再对李严采取忍让的态度,他上表刘禅,将李严贬为庶民,流放梓潼。

悔悟中离世

李严的结局,本质上是派系之争的结果,但也跟他个人的性格弱点有很大关系。李严深知自己不是荆州集团核心,最早想以“卖身投靠”的方式,巴结诸葛亮。他曾经建议诸葛亮加九锡称王,被诸葛亮拒绝并遭到训斥。

马屁拍到马蹄上,李严恼羞成怒,转而与诸葛亮为敌。李严的任性,公私不分其实早年就已经显现,在犍为郡期间,虽然政绩突出,但与同僚关系极其恶劣,只是被政绩掩盖了。

他比较幸运的是,碰上了有大局观的诸葛亮,诸葛亮还是希望李严能做他手下的“乖宝宝”,也鉴于同为辅臣的关系,不好直接下死手。可惜这些都被李严当做对抗诸葛亮的资本,进而越滑越远,以至于置军国大业不顾。

李严被废为庶人后,诸葛亮并未落井下石,他任命李严的儿子李丰,接替李严,为他督办北伐粮草筹备。也许正是这个任命,才让李严意识到了自己的浅薄。此后,他一心静等诸葛亮重新起复他的决定,以洗刷自己的耻辱。

可是等来的结果却是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李严忧愤交加,他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他得罪的人太多,真正能够赏识他的人只有诸葛亮,诸葛亮死了,他的前途也就彻底断送了!不久,李严就在这种忧愤和悔恨中郁郁而终。


寻根拜祖


我们知道,刘备在夷陵之败后,退守白帝城,不幸染上重病,刘备的托孤大臣有两位,一个是诸葛亮,另外一名就是李严了,刘备托孤诸葛亮我们好理解,因为像关羽、法正,张飞,马超,他们都不在了,只剩下诸葛亮这个重量级的大臣了。

也许会有人说不是还有赵云吗?赵云显然不够资格,因为赵云主要是做为刘备的禁卫队长存在的,他还不够托孤大臣的级别。那刘备为什么还要安排李严这个副手呢?难道是因为刘备对诸葛亮不信任吗?是故意安排李严来牵制诸葛亮吗?

其实并非如此,如果只是单纯的托孤大臣,比如曹丕留给曹睿的托孤大臣是曹休,曹真,陈群,司马懿,这里面有两个宗室,有两个大臣,是能起到互相牵制的作用,但是刘备安排李严并不是这样打算的。

这个可以从刘备对诸葛亮和儿子们(包括刘禅)说的话可以看出来,他对诸葛亮说,如果阿斗可以辅佐,那么你就辅佐他,如果他实在不行,那么你就取而代之,这个是千古君臣相知的典范,刘备了解诸葛亮,诸葛亮也了解刘备。

刘备并不是在试探诸葛亮,他是真心这样想的,而诸葛亮不是其他人,他不会像刘备这样说的做,否则以诸葛亮的能力和威望,取阿斗而代之,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这个比司马家要取代曹魏要简单多了。

刘备安排李严,确实是想让李严帮助诸葛亮,而李严是个有能力的人,而且还是以前刘璋的重臣,刘备这样安排,有助于协调荆州集团人员与原来益州集团的人的关系。

可是李严不甘如此,他不想只做诸葛亮的副手,他想与诸葛亮分庭抗礼,比如诸葛亮想北伐的时候,他就提出要分出五个郡做为巴州,由他担任巴州刺史,他就是想将益州分成两个,由他管一个。

曹真攻打汉中的时候,诸葛亮让李严带兵增援汉中的时候,李严又借口说司马懿已经开府了,诸葛亮没办法,只能让李严担任骠骑将军,还让李严之子李丰督江州,李严这才答应北上。

按诸葛亮的想法,只要李严能够支持北伐,那么他是不跟李严一般见识的,可是李严在督运粮草上面不力,还撒谎让诸葛亮撤军,还把这个锅甩到诸葛亮身上,变成了诸葛亮作战不力撤军的假像,诸葛亮忍无可忍,联合了百官将李严给罢黜了。

李严就是太过自负,这一点跟魏延、关羽十分相似,他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也不能端正自己的态度,置蜀汉的利益不顾,一心只为自己的私利,这样的人,被诸葛亮废掉,那是很正常的,其实,诸葛亮是十分爱惜人才的,只要李严不胡作非为,那么诸葛亮是有可能让李严接替他的。


历史简单说



要分析这个问题,我们要清楚李严的身份。据《三国志》记载,李严,又名李平,字正方,南阳人。原本是刘璋的部下,刘备入蜀时,曾在绵竹与刘备对阵。后降于刘备。而在刘备病逝于永安之前,曾托孤刘禅于诸葛亮,并以尚书令李严为副。但是,在刘备去世以后,李严并没有履行他的职责,发挥辅臣的作用。

相反的是,他还因粮草一事被诸葛亮贬为庶民,遭到流放。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废掉李严呢?这其中又有什么曲折呢?以下便是个人的理解。


第一、李严以粮草不济为由,引诸葛亮退兵,耽误了北伐大计。

据《三国志·李严传》记载的:

九年春,亮军祁山,平催督运事。秋夏之际,值天霖雨,运粮不继,平遣参军狐忠、督军成藩喻指,呼亮来还。

之后诸葛亮便退兵回蜀面见后主刘禅。这时候,李平也就是李严,装作毫不知情的样子,还说粮草明明十分丰盛,此时退兵,是诸葛亮的过错,想要以此来治诸葛亮的罪。但诸葛亮却保存的有李严的书信,于是李严就"辞穷情竭,首谢罪负。乃废平为民,徒梓潼郡。”


而此时的李严这么做又是为什么呢?他明知道诸葛亮正在北伐的紧要关头,却依然以"粮草不济"为由,引诸葛亮回蜀,想要借机扳倒诸葛亮。陈寿在评《三国志》中说:"欲以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也。"

但是他却没有想到诸葛亮把他的书信也保留着,这样一来,李严拙劣的谎言就被拆穿了。而此时诸葛亮更是说出了许多李严的缺点,最后使得后主刘禅下旨,将李严贬回梓潼郡,削官为民。


第二,李严与诸葛亮同为辅政大臣,诸葛亮有实权,李严心生不满。

如《三国志·李严传》所言:“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可见,刘备死前还是很重视李严的,把他和诸葛亮并列辅政大臣。

而李严也是有真才实干的。"少为郡职吏,以才干称。"虽然他在刘备死后,地位还在不断提高。但是李严此人却十分贪权。他曾义正言辞的上书刘禅,说应以江州为中心,划出五郡,成立巴州,让他来当巴州刺史,还想要有开府治事的权力。


而为什么李严会这么急不可耐呢?自然是因为诸葛亮的刺激。在后主刘禅继位后,诸葛亮救被封为武乡侯,享有开府治事的权力。再加上之前的大丞相的职位。显而易见,诸葛亮成了蜀汉的第一把手。

据《三国志》所言,就是:“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或许诸葛亮觉得这没什么,但在李严内心就十分不满。他和诸葛亮一样,都是刘备钦定的顾命大臣。凭什么诸葛亮可以坐镇成都,权力滔天,而他只能呆在边疆,做个小官呢?由此他才会对诸葛亮多次挑衅,使得诸葛亮不得不将他贬黜,废掉官职。


第三,李严与诸葛亮不在同一个政治集团中,相互之间有所竞争。

据《三国志·李严传》记载,李严原本在刘表部下任职,后来又投靠了刘璋。最后才在与刘备对阵绵竹时投靠刘备。此外,众所周知,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是由荆州、东洲、益州三个集团所组成的。

而此时的李严,他的身份又有些特殊。因为东洲集团的代表人物就是刘璋,而李严之前是刘璋的部下,虽然后来又投靠刘备,属于荆州集团的人,但李严还可以说是半个东洲人,半个荆州人。而个人认为,刘备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才让李严为副,辅佐刘禅的。


但是诸葛亮却不一样,他始终都是荆州集团的人,更是荆州集团的代表人物之一。而着三个集团,虽然明面上都是同属蜀汉的势力。但终究根源不同,私底下也是有些矛盾的。其中的荆州集团,相对于东州和益州集团来说,终究是刘备最信任的势力,人数又最多,在蜀汉也就牢牢占据着"主人"的地位。


而作为"主人"集团中的一把手——诸葛亮,自然也会想方设法的使蜀汉按照自己的计划来,以一统中原。此时屡次挑衅诸葛亮,甚至破坏他北伐大计的李严,自然没什么好果子吃。

由上文我们不难知道,诸葛亮废掉李严是有多种原因存在的,或许是李严私欲膨胀自取灭亡,也或许是诸葛亮排斥异己维护稳定。但究竟是什么原因,还需要多加分析。

你是如何看待李严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方圆论坛观点!

诸葛亮和李严本无仇隙。但诸葛亮有才归有才,但是其为人好权。本身诸葛亮就喜欢掌控一切,自从追随刘备之后,诸葛亮可谓是军政大权一把抓。刘备活着的时候自信可以掌控诸葛亮,但是刘备临死之前很怕诸葛亮会变成权臣,夺了他的天下,所以刘备才会试探诸葛亮对他说,阿斗能扶持就扶持,如果实在不堪辅佐的话你就自己统治蜀汉。看上去刘备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如果诸葛亮真敢表露出一丝的意动,那么他必死无疑。没有任何一个帝王会对有心思夺取自己江山的臣子客气。当然了诸葛亮也是个人精。他马上对刘备发誓,绝对会忠心辅佐少主。但即使这样刘备还是不放心。所以刘备把管教刘禅和治理国家的权利托付给诸葛亮,而统军的权利交给了川蜀派代表李严。按理说皇帝托孤一般都需要好几个大臣,但是当时刘备也突然之间没有时间召集更多的心腹大臣,所以只能文武分治,让李严和诸葛亮互相制约。



《三国志》《李严传》记载。“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可见,刘备是很器重李严的,把他和诸葛亮并列辅政大臣,一文一武,一正一副。刘备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但是眼光可是很毒的,看人极准,他死前就看出马谡此人不可重用,后来果然如此。所以,李严的本事也不会差到哪里。


刘禅继位大封群臣,诸葛亮和李严的封赏差不多,都加官进爵封侯,但诸葛亮似乎比李严更受刘禅信任,刘禅给诸葛亮开府治事的权利,并且还让诸葛亮兼任益州牧。这其中差别就太大了,诸葛亮有了开府的权利这就表示诸葛亮独立自主权利大涨,可以不需要汇报就能单独处理朝政,简单的说就是可以先斩后奏。而兼任益州牧又在地方有了势力,李严这下子就更斗不过诸葛亮了。本来诸葛亮就是个人精,再加上刘禅的偏爱,诸葛亮稳稳的玩死李严。

《三国志李严传》记载,后来诸葛亮甚至开始对李严的军权开始下手,而李严心灰意冷之下也忘了刘备的嘱托,开始消极对抗,但是消极对抗对于诸葛亮来说也是无甚作用。诸葛亮照样夺取了李严的兵权,最后甚至只让李严当个运输队长。这下子李严更加心怀怨恨了。有一次诸葛亮在外领兵作战粮草不足让李严运粮,李严告诉诸葛亮后勤跟不上让诸葛亮撤兵,诸葛亮无奈只能撤兵回朝,等诸葛亮撤兵之后,李严和刘禅告状诬陷诸葛亮怯战,诸葛亮随即把李严说无粮要求撤兵的信拿出来给刘禅看。刘禅看后大怒把李严贬为庶人发配。


李严本来一个才华横溢之人被诸葛亮逼的走投无路,之后自乱阵脚导致把柄落在诸葛亮手上。李严被贬之后,诸葛亮独掌蜀汉大权。数次北伐,虽说是为了蜀汉的天下着想,但诸葛亮无限制的北伐也确实拖垮了蜀汉。导致后期蜀汉无力和曹魏争斗,最终被曹魏所灭。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方圆论坛


母门知道,刘备在公元221年称帝改元章武,章武三年刘备永安托孤诸葛亮后,随即驾崩,这就是是著名的永安托孤,而永安托孤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他把蜀汉政权一分为二,前期领导人是刘备;后期,以诸葛亮为核心政权代表。而这个节点就是永安托孤。但是问题就出在这个托孤上,《三国志-先主传》说的很清楚“先主病笃,托孤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好了,刘禅继位后也确实贯彻了他父亲的遗言,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府治事,领益州牧。(也就是说刘禅把蜀汉的大权全交给了诸葛亮)封李严度乡侯,赐尚方宝剑、宫廷侍卫长,然后又升为前将军,荣耀可见一斑,看上去步步高升,但是刘备遗言还有一句“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针永安”。这就很明显了,虽然李严和诸葛亮并受遗照,但是诸葛亮在内,一切大小事务都他一人说了算,李严却在外,长期不在权力中心的李严,一句话插不上,也就慢慢的被诸葛亮边缘化了,由于他远离朝廷,一不能辅佐天子;二不能举贤社稷;三又不能入朝理政。就此为李严后来的败北也埋下了伏笔。那么你会说了,那这排挤李严不是刘备安排的嘛?那跟人诸葛亮有啥关系!是的,诸葛亮是领会了先主的意图贯彻执行的,更何况为了蜀汉的政权,为了克服中原匡扶汉室,诸葛亮也不得不这么做。为什么?我给你解释一下你就明白了。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是由三股政治势力组成的。一坐地户,也就是原来益州的官僚和本地豪强组成的,也就是“益州集团”。二刘璋的人,随刘璋进益州的老部下,“东州集团”。三就是追随刘备来益州的人,“荆州集团”。本来刘备妹来的时候,东洲集团跟益州集团就水火不容,现在刘备来了,这俩哥们互相有矛盾不说,跟荆州集团也相互不服气,这可就热闹了,刘备这皇位屁股还没坐热乎腻就一命呜呼了,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刘备要托孤李严为副的原因。李严原为荆州刘棕手下,曹操南下李严投奔了刘璋属于东洲集团,刘备来了又是李严提前向刘备献媚投降了刘备,那么不难看出刘备留下来的政治遗嘱就是,拉拢东洲集团用这既属于新人又属于老人的集团来打压益州集团的坐地户,用李严来调和东洲集团、益州集团、荆州集团的矛盾,当然了荆州集团是政治的主体,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上几次北伐也是诸葛亮抢李严兵权的主要原因,如果不是诸葛亮六出祁山掀起北伐战争从而消除和打压异己,诸葛亮的丞相位置也未必能坐的阵么稳当,所谓的借力打力也不过如此罢了。那么李严是如何掣肘诸葛亮的呢?蜀汉建兴五年,当时魏国曹睿已经继位,诸葛亮准备被罚,要调李严的兵,李严这时候提出划出五个郡建立巴州,他挡刺史。建兴八年,诸葛亮西出祁山准备让李严镇守汉中,李严趁机提出司马懿等人开府治事的原因,实际就是借事说自己想要开府,你既然要分地对抗中央,开府挑战相权,那好吧!作为诸葛亮这种不容大权旁落的人怎能容你,最后罢黜了李严,然而解决李严也是为了一劳永逸的平息蜀汉内部三方矛盾的切入点,从今以后只有荆州集团的政治背景立足与主要位置,其他个派系已经被边缘化。好了,大体就是这意思,具体事件可以去百度查找相关资料再看一下。




巴颜鹄09


旨在大权独揽,创立一个出将入相的惊世奇才,卧龙形像。实际却得其反,一自称管乐之才有吗?自吹三分天下,干吗六出祁山呢?三内相外将处处逞能结果三国率先灭亡。這样的文武接班人和无能子嗣实在于立德立功立言大打拆扣。罗贯中为了高额版权费而鼓吹不已,与实际大相径庭。


萧湘居士__


权力之争,李严玩不过诸葛亮,所以就被打成反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